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地理

文学地理

文学地理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660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江汉论坛、唐都学刊、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学地理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陆路、张建伟、张祖群等。

文学地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660 占比:98.36%

总计:10838篇

文学地理—发文趋势图

文学地理

-研究学者

  • 陆路
  • 张建伟
  • 张祖群
  • 胡海义
  • 徐玉如
  • 李志艳
  • 潘德宝
  • 顾宝林
  • 吴雁蕾
  • 张雨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路
    • 摘要: 唱和诗是六朝主要诗歌类型之一,建康作为都城是六朝唱和诗创作最兴盛的地区。六朝唱和诗以新体诗为主,在内容上包括咏物、咏怀、游览、闺情、论佛谈道等,六朝诗歌的主要题材大都可成为唱和的内容。探究六朝建康唱和诗对于该时期文士交游、文学思想、诗歌技法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某些基础,唱和诗亦是六朝诗歌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陆路
    • 摘要: 巴蜀地区分为巴地和蜀地,蜀郡和巴郡分别是两地的诗歌创作中心。在汉代巴蜀已出了司马相如等著名文士,且民间诗歌已初步娴熟地使用五言体,是中原地区之外另一个对五言诗的成熟有重要贡献的地区。汉晋六朝时期巴蜀地区现可知约有诗歌30馀首。对巴蜀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巴蜀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
    • 陆路
    • 摘要: 岭南早在汉代就有文学活动,苍梧郡诗歌起步较早,创作诗歌较多的则是后来的岭南政治中心南海郡和来往岭南的要道所在的始兴郡。东晋王叔之对岭南风光的描绘,使岭南成为推进山水诗成熟的试验地。南朝齐时范云和梁陈之际江总在岭南时的描写岭南风土等文学活动,对岭南诗歌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岭南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岭南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 申雨康
    • 摘要: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涉及秦汉长城地理景观的文学作品,而迈克·克朗的“文学空间”则为秦汉长城文学作品的地理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这一理论的解读下,处于大一统政治环境的秦汉长城在文学地理景观上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文学作品也对长城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反映。它们在长城本体描绘上形成了文化历史重写本,塑造了“离家——期望归家——归家无期”的空间结构,同时,长城生活的描写也体现出明显的矛盾性。总的来说,相较于分裂时期而言,对秦汉这种统一王朝的长城文学地理景观的研究更有价值,而且这对于长城本身的研究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李洁
    • 摘要: 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发生的场域,承载着文学意义得以实现的精神之源。陕西复杂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成为陕西新诗创作的重要资源。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构建了空间视域下人文景观的文学延伸,体现了陕西诗人的历史意识与文化审美内蕴近年来,以西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的发展催生了新乡愁诗歌的繁荣,进一步丰富了陕西新诗的内涵。从文学地理空间的角度阐释陕西新诗的发生、发展及其地理空间移动等问题,进而理解陕西新诗的创作观念转变及其审美范式的更迭,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拘囿于地域影响的现象寻找新的出路。
    • 杨操; 邱美琼
    • 摘要: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考察作家的创作风格,除了作家自身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社会环境等会对其诗歌风格产生必然的影响外,诗人创作时所处的地理空间、区域气候特点等方面也会对诗人的创作题材和诗歌风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庾信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着特殊的跨地域空间创作经历,庾信在南方这个地域空间内诗歌创作风格表现为“绮丽轻靡”,由南入北后诗歌创作风格转变为“沉郁悲凉”,其诗歌创作风格呈现出极大的风格差异。造成庾信诗歌创作风格转变的诸多原因中,不可忽视地理环境对其诗歌创作风格转变产生的影响。
    • 吴夏平
    • 摘要: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杂传”性质,是后世“桃源”意象生成的基础。初唐对其认识主要是幽美之境和避隐之地。王维《桃源行》首次以“桃源”命篇,其后刘禹锡、韩愈等人均有以此为题之作。这些诗歌叙事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以仙事为中心。大历年间,武陵桃花观道童白日升仙,其后诗中仙事与道童故事合流,形成桃源神仙说一脉。《武陵记》和《武陵图经》作为地志,记述桃源较客观理性,但亦有尚异特点。桃源图则是对桃源的图像表达,是诗歌文本的图像再现,故以仙事为主。从刘禹锡和韩愈等事例,可知文学地理与历史地理中的桃源虽存在差异,但又往往统一在诗人意识中。据此可深掘“桃源”在空间和场域方面的地理批评意义,亦可深入理解文学与历史之间复杂的联动关系。
    • 吴蔚
    • 摘要: 作为长城关隘文学景观的代表,居庸关的文学地理意义是多重的。首先从地理意象的文化意蕴上看主要是“阳国北门”精神,即抵御外侮、追求和平的精神。长城关隘曾是“阳国北门”“阴国南门”或“国中虚门”,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阳国北门”,即守护国家安危的存亡之门。其次从地理叙事看,主要为战争灾难的多重“复奏”与民族融合的“变奏”。动荡年代,入关与出关,家园与异乡,生与死,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和平时期,关口的开放与融通大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为安乐之音。最后,从审美空间看,关外的苍凉悲慨、关内的苍翠秀丽也涵盖在一道雄关之中,是复杂的统一,多样的和谐。开放、融通、和平的精神应成为当下这个时代长城文化的主流。
    • 陆路
    • 摘要: 应制诗是六朝主要诗歌类型之一,而建康作为都城是六朝应制诗最主要的创作地,研究建康应制诗就大致理清了六朝应制诗的基本情况。应制诗以侍宴、游览、咏物、政事等为主要内容,六朝应制诗介绍背景、铺叙游宴等内容、点明颂德等主旨的三段式,已在内容和形式上奠定了唐代应制诗的基本体式。六朝君臣关系宽缓,加之有些帝王本身爱好文学,该时期有一些应制诗中颂德的成分较少或无而写景抒情成分较多,就犹如文人间的文学来往,这是六朝应制诗的又一特点。
    • 朱山坡
    • 摘要: 《此去高州一百里》是我从写诗转型写小说后,正经写的第一篇小说。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小说题目应该是怎么样的。我猜想小说的题目应该有诗意。后来《花城》编辑林宋瑜老师把我的小说题目改为《我的叔叔于力》。她要的是准确,突出人物。我明白了,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比诗意更重要。这个小说对我的意义,不仅是“处女作”便在《花城》“花城出发”栏目发表,而且它给我的文学地理划了一个半径。从此,我便在这个半径内经营,耕耘一亩三分地,写了各种各样的小说,构建自己的“米庄”“蛋镇”,竟然也折腾了好多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