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六朝

六朝

六朝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7篇、专利文献40970篇;相关期刊627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方文物、文物鉴定与鉴赏等; 六朝的相关文献由10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鹏、胡阿祥、钟志强等。

六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7 占比:2.65%

专利文献>

论文:40970 占比:97.35%

总计:42087篇

六朝—发文趋势图

六朝

-研究学者

  • 陈鹏
  • 胡阿祥
  • 钟志强
  • 卢海鸣
  • 叶当前
  • 刘志生
  • 刘艳芬
  • 李娟
  • 陆路
  • 张承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陆路
    • 摘要: 唱和诗是六朝主要诗歌类型之一,建康作为都城是六朝唱和诗创作最兴盛的地区。六朝唱和诗以新体诗为主,在内容上包括咏物、咏怀、游览、闺情、论佛谈道等,六朝诗歌的主要题材大都可成为唱和的内容。探究六朝建康唱和诗对于该时期文士交游、文学思想、诗歌技法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某些基础,唱和诗亦是六朝诗歌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陆路
    • 摘要: 岭南早在汉代就有文学活动,苍梧郡诗歌起步较早,创作诗歌较多的则是后来的岭南政治中心南海郡和来往岭南的要道所在的始兴郡。东晋王叔之对岭南风光的描绘,使岭南成为推进山水诗成熟的试验地。南朝齐时范云和梁陈之际江总在岭南时的描写岭南风土等文学活动,对岭南诗歌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岭南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岭南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 陆路
    • 摘要: 应制诗是六朝主要诗歌类型之一,而建康作为都城是六朝应制诗最主要的创作地,研究建康应制诗就大致理清了六朝应制诗的基本情况。应制诗以侍宴、游览、咏物、政事等为主要内容,六朝应制诗介绍背景、铺叙游宴等内容、点明颂德等主旨的三段式,已在内容和形式上奠定了唐代应制诗的基本体式。六朝君臣关系宽缓,加之有些帝王本身爱好文学,该时期有一些应制诗中颂德的成分较少或无而写景抒情成分较多,就犹如文人间的文学来往,这是六朝应制诗的又一特点。
    • 徐亮
    • 摘要: 六朝墓葬造物的艺术思想在继承前朝特征的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艺术思想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器以藏礼”、“清”美风尚、“施用有宜”。六朝前期以道教造物为主体,后期则佛教造物更为突出。“清”美风尚的形成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在众多士人倡导的玄学影响下的产物。这种审美思潮对当时的艺术(包括造物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墓葬造物艺术中以青瓷器的表现最为多样。青瓷器温润清洁、坚固耐用,很快取代之前流行的釉陶,成为士人追捧的对象。其造物特征自然也体现出士人的审美风尚。北齐人刘昼在《刘子·适才》中提出了“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的命题。他认为“美”与“丑”并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相互转化,这种条件便是“适用”原则。这种造物思想在战事频仍的六朝主要表现为各时期造物形式的嬗变。旧艺术形式的消亡与新艺术形式的浮现,都遵循着“施用有宜”的造物思想。
    • 邱丛姗
    • 摘要: 当代普遍认知上的江南是一个包含地理、文化、文学多方面的复合概念。江南一词作为单纯的地理概念,在先秦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文学意义上的江南自汉代肇始,经由两晋与南朝文人的不断润色,到唐代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审美传统,为后世诗歌中的江南文学想象提供了美学参考。本文试研究先秦至唐代,即初始至发展阶段的江南主题诗歌。
    • 罗蒙
    • 摘要: 六朝是咏物抒情小赋繁荣的年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描写异域动植物、器物的异域名物赋。受社会环境、文学思想及作家的性格命运等的影响,六朝异域名物赋体现出托物言志、搜奇猎异和展示文采三种文化心态。六朝异域名物赋具有极重要的文学价值、地理方志价值及史书的价值,探究六朝异域名物赋的文化心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影响文学创作的因素,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及它所体现出的价值。
    • 杜澤遜
    • 摘要: 《毛詩》,吐魯番吐峪溝遺址出土六朝寫本。存《小雅魚藻之什》14行。德國國家圖書館藏,IDP網站(http://idp.bl.uk)公布彩色圖片。2021年中華書局排印榮新江、史睿主編《吐魯番出土文獻散録》上册第5-6頁著録並録文。按:吐魯番出土《毛詩》殘片《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儺。”唐石經以下各本“儺”作“難”,唯山井鼎《考文》云“難”古本作“儺”。日本宫内廳書陵部藏《群書治要》録《毛詩·隰桑》作“儺”。
    • 兰蓓蓓
    • 摘要: 将地记与志怪同置于“记”之体式下,以王质烂柯故事为例进行考察,可以看到二者均以史家实录精神为指导,以史笔叙写故事,粗陈梗概,缺少文学性夸饰,为保证真实性,在传抄时不好妄自改动。道教志怪虽然增饰了结尾,更主要的是以宗教目的为旨归,并不作文学性改写,故而文本得以稳定流传。
    • 徐亮
    • 摘要: 在六朝墓葬中经常能发现与道教相关的造物艺术,如买地券、衣物疏、青瓷器、印章、壁画、铜镜等,这些器物主要流行于道教盛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早期是道教造物艺术的盛行期,东晋中期至南朝后期,随着佛教在民间的盛行,道教造物艺术呈现出衰落的迹象,逐渐丧失其主体地位。佛教因传入六朝的路径不同,与佛教相关的造物艺术流行的地域与时期亦有差异,表现的载体主要有青瓷器、铜镜、画像砖等。为了寻求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佛教通常依附于道教,在墓葬造物艺术中也有所体现。东晋中期以后,随着佛教在社会中得到更高的认可,逐渐成为墓葬造物艺术中出现最多的宗教形象。虽然六朝时期儒、道两家的相互抵牾与贬抑是主旋律,但在表现载体、造物形象、流行区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同,特定时期亦采取了相互融合的策略,墓葬造物艺术中的“仙佛模式”即是这种融合的集中表现。对道、佛主题造物作比较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了解六朝时期道教与佛教的传播交流状况。
    • 卜兴蕾
    • 摘要: 有别于史传记载,王勃自述写作《采莲赋》的背景,说明其创作动机缘于对前人同类赋作意有不满.然而王勃在实际写作时,其《采莲赋序》中勾勒出的"赋芙蓉"的传统,也正是作者借鉴、摹仿、转化的主要对象.通过梳理六朝文学传统,讨论前代同类作品的特色,可以见出诸赋与王勃赋文的同异,以此了解《采莲赋》的独特笔法及其背后的创作心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