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9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409篇;相关期刊431种,包括北方论丛、中州学刊、兰台世界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出土文献的相关文献由71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敕瑞、张如青、于正安等。

出土文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4 占比:37.47%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1409 占比:61.10%

总计:2306篇

出土文献—发文趋势图

出土文献

-研究学者

  • 胡敕瑞
  • 张如青
  • 于正安
  • 汤漳平
  • 胡可先
  • 陈良武
  • 张玉金
  • 徐广才
  • 樊丽沙
  • 万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杰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左传》中两例“荆尸”的内涵逐渐成为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曾宪通、于豪亮等学者根据新出土文献将其解为楚月名,但不少学者持异议,并提出多种新的看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并仔细考察上下文可知:庄公四年“荆尸”应解为举行某种祭祀,与清华简《楚居》“夜而内(入)■”的“■”有密切关系;宣公十二年“荆尸”应解作月名,传文本身包含了表明“荆尸”是时间状语的关键证据。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充分重视利用出土材料解读传世文献的复杂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黄金明
    •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田章》《韩朋赋》《神乌赋》《妄稽》《反淫》等俗赋,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世俗娱乐教化色彩,另一方面题材内容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文士传统和民间文化教化传统的统一。参照出土文物中大量的说唱俑(俳优俑、滑稽俑),结合传世文献中弥漫于宫廷和社会中的言语娱乐活动,可以看出,俗赋是宫廷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士子文人和民间艺人的融合。汉代文学的建构随着儒家经学观念的盛行,西汉末至东汉重视文学教化,文学下行,在民间与宫廷、俗与雅中文学随之变化发展。
    • 孙克诚
    • 摘要: 在典籍遭到焚毁的时代,"鲁壁出书"使文化的重建成为可能,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开启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研究的分路,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何人藏经、何时出经、何人献经、经文字体、事之真假等争议纷纭的学术问题。它成为中华文明永不磨灭的象征,成为民族文化生命力绵延无绝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 曹鹏
    • 摘要: 甲骨文是商代的出土文献,其中一些“吕”字指代铜料。根据卜辞所载,结合考古学成果,商王朝向中条山、南土和西南地区求取铜材。杂质较多的铜材经过分步熔炼后,被制成纯净的铜料,用于浇铸礼器。商代铜料以“钧”为计量单位,彰显了上古时代青铜制造工艺的精湛。
    • 冯俊
    • 摘要: 出土文献大大拓展了当代荀学的研究范围,对荀子生平及其影响,《荀子》一书的成书,书中的字、词、篇、章,哲学命题等对象的研究或可正前贤之失,或可补前贤之阙,或可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出土文献使得当代学者对荀子及其文本,先秦儒学发展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处理好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之间的关系,是保证当代荀学健康发展的前提。
    • 摘要: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方术是《汉书·艺文志》六类中数术和方技的统称,在传统文献研究中,一直不受重视。李零教授的研究,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精义纷呈,具有拓荒的意义。全书从众多的考古资料中爬梳出中国早期的数术和方技的记载,并做了分门别类的列举,对了解和认识中国早期方术有开拓之功。此书论述深入,出入古今,沟通中外,视野宏通,实属难得。
    • 摘要: 《出土文献》为出土文献领域首份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前身为2010年创刊的同名CSSCI来源辑刊,是本领域重要的专门性学术刊物。期刊于2020年3月推出创刊号,每季度最后一月中旬出版,16开,每期160页。《出土文献》期刊常设栏目包括:(1)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三国简牍等);(2)出土文献与古代史研究;(3)出土文献与古典学研究;(4)出土文献与思想史、汉语史、科技史、文物保护等相关领域交叉研究;(5)出土文献学术史、书评、学科综述等。依需要,可另设专题,包括出土文献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等。
    • 黄璐薇; 黄建辉
    •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对《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汤漳平先生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结合,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谬误,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悬而未决的《楚辞》问题,同时参与了时代学术论争,推动了《楚辞》的溯源研究和《楚辞》学的发展。
    • 张淑一
    • 摘要: 出土文献研究中存在某种“只要不能被证伪的就是真实的”逻辑,与过度疑古派“只要不能被证实的就是伪造的”的“默证法”在学术理路上一致,可谓为一种反方向的“默证”。在具体研究中表现为随意对应、捕风捉影、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证明、用局部经验推论整体等方法论上的错误,并造成以讹传讹、以假乱真、无谓争论等次生弊端。研究应回归历史学“求真”的本质,对出土文献材料进行精密考证与严谨分析,同时对目前尚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有勇于阙疑的精神。
    • 唐杰; 刘铭; 陈镱文
    • 摘要: 相比较现代汉语和传世文献数据库而言,出土文献数据库中的集外字占比较大。因此在利用数字人文手段对出土文献文本处理时,集外字在数据库中的存在形式及参与方式将直接影响信息处理。参考藏文、甲骨文、西夏文的数字化文本的处理方式,提出一种适应于出土文献集外字在文本信息处理中的程序化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出土文献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整性,也可使得以往不能被用于文本信息处理的集外字参与至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中。利用目前主流的分词工具jieba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出土文献的文本信息处理中是有效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