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夏

西夏

西夏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宁夏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国际学术论坛)、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西夏的相关文献由147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彦龙、聂鸿音、杨富学等。

西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0 占比:98.6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1.00%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0.32%

总计:2209篇

西夏—发文趋势图

西夏

-研究学者

  • 赵彦龙
  • 聂鸿音
  • 杨富学
  • 保宏彪
  • 史金波
  • 杨浣
  • 杜建录
  • 魏淑霞
  • 姜歆
  • 于光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胡蓉; 杨富学
    • 摘要: 元代科举兴起较晚且取士甚少,但元末死于国难的进士,尤其是色目进士却为数不少,占了很高的比例。在进士之外,死节的色目仕宦也很多,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死节现象。这些色目进士与仕宦既非蒙古人,不属统治阶级之列;又非汉人,不像汉人那样有着传承千年的忠君伦理观念,他们的死节比例之高,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元代理学在入华色目人中的普及,理学所推崇的忠孝节义观对色目进士与仕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元代推行的科举制度偏袒色目人,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多种优势;最后,色目人虽非元朝政权的统治者,但颇受元朝统治者倚重,与元朝统治者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
    • 张瑶; 刘庭风
    • 摘要: 中国古代的山川地物、人工营构是整体系统,西夏京畿人居建设具有该系统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梳理了西夏京畿地区山河之间的城镇、宫苑、佛寺、王陵建设,总结了营构手法,发掘了山河图景的思想渊源,提出结论:贺兰山和黄河为京畿地区的人居环境提供了基础,人工营建基址择形胜、规划应形胜、建筑益形胜、地景彰形胜,呈现了山—原—河—人一体的山河图景,体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特征,对今天西北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马淑婷
    • 摘要: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诗歌材料是西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西夏时期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2010—2019年十年间,学界在黑水城所出西夏文诗歌在文本译释、艺术价值和史料考证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代表性著作和论文。
    • 闫珠君; 杨富学
    • 摘要: 回鹘石窟是敦煌晚期石窟之重要内容,学术界对这些石窟的关注,是最近三十余年之事。早期学界对敦煌回鹘石窟的划分受时代、资料、人力及实地考察困难等因素的限制,分期主要以回鹘供养人画像、石窟题记以及敦煌以外回鹘石窟对比研究来判定敦煌回鹘石窟,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回鹘历史未能获得更多的重视。过往所谈回鹘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局限于沙州回鹘国时代,其实,在归义军时期和元代,回鹘在敦煌营建的石窟也是不少的,但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其次,学术界对敦煌回鹘石窟的判定,过多依赖艺术风格,而对敦煌民族历史的演进及其文化因素重视不够;其三,沙州回鹘石窟大多是从西夏石窟中划分出来的,对于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能够为二者提供断代坐标的洞窟尚未达成共识;其四,元代敦煌的繁荣与文化的兴盛被严重低估,导致学术界对元代回鹘及其对敦煌石窟的贡献认识不足。
    • 常青
    • 摘要: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藏传佛教美术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在西藏地区以外,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艺术制作于西夏国境内,对西夏藏传佛教艺术的调查与确认在20世纪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汉地蒙元时期藏传佛教遗迹主要保存在甘肃与杭州,学者们对它们作了初步探讨。西藏、内蒙古地区的寺院是藏传佛教建筑的主体部分,部分学者对之也做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西藏石窟与摩崖造像的发现,是20世纪藏传佛教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填补了一项空白。另外,笔者对藏传佛教单体造像、绘画的研究以及不足之处也作了分析。最后,笔者论述了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领域在21世纪的展望。
    • 孙颖新
    • 摘要: 以唐玄宗注《孝经》的西夏文草书译本为研究对象,对现存十三章注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楷书转写和考释,借助注文的解读纠正此前经文识读中的七处错误。此外,在西夏译本中有十余处通假字的使用,这或可提示我们,西夏文的通假现象并非佛教文献所独有,在世俗文献中也多见。
    • 刘涛
    • 摘要: 在御夏战争实践活动中,范仲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领导艺术。范仲淹的军事领导艺术主要表现在战略决策、选将用人、练兵备战、军队管理及后勤保障等五个方面。范仲淹的军事领导艺术及其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对加强边备建设,稳固边防,以至迫使西夏主动求和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蒲章臻
    • 摘要: 河湟地区地处西夏与北宋政权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对西夏而言,河湟地区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占据河湟可使其在与北宋的对战中占据优势。因此,西夏一直意图占据河湟并为此经略甚久,但由于青唐吐蕃与北宋的存在,西夏在河湟地区的争夺中节节败退,占据河湟的意图最终未能实现。西夏在经略河湟期间由强势转为弱势反映了西夏国力的衰退,西夏对河湟地区的重视体现了北宋河湟开边的战略价值。
    • 李巧林
    • 摘要: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改变了全国军事割据的状况,北宋实现了一定范围的统一。但是,面对西北和北方不断崛起的民族势力,宋朝“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策略,却难以逃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宋对于西北各地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提高民族生活质量,和谐各族关系,加强了抵御西夏的力量。
    • 吴佳男
    • 摘要: 2021年10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以下简称“西夏分院”)院长马锋在基层会诊时遇到一个急危患者:在此数天前,一场车祸让6岁男孩壹壹(化名)身受重伤,右腿粉碎性骨折,主动脉损伤,下肢缺血长达5天。在基层医院,原本等待男孩的是截肢,但紧急转诊至西夏分院后,在马锋和团队的精心救治下,同年11月中旬,孩子的命、腿和脚都保住了,一个医学奇迹得以诞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