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6篇、会议论文202篇、专利文献7208篇;相关期刊1203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等;大众传播的相关文献由331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力丹、靖鸣、李楠等。
大众传播
-研究学者
- 陈力丹
- 靖鸣
- 李楠
- 隋岩
- 明飞龙
- 宋小卫
- 尹琪
- 展江
- 徐占品
- 杨立川
- 王海燕
- 王颖
- 罗翔宇
- 于凤静
- 何苗
- 刘伯贤
- 刘刚
- 刘君
- 刘强
- 刘晓岚
- 刘涛
- 史安斌
- 周岩
- 孙青青
- 孟君
- 张允
- 张国良
- 张如法
- 张燕
- 张献忠
- 方兴东
- 李丹
- 李欣
- 李祥林
- 杨刚
- 杨硕
- 杨鹏
- 梅英
- 沈永言
- 熊澄宇
- 王丹
- 王健
- 王华
- 王慧
- 王森
- 王永兴
- 王艳
- 程丽蓉
- 胡月
- 胡翼青
-
-
李美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世界事物的求知渴望,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体类型走入人们视野,在这其中,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手机为视听终端,受众通过手机上网获取实时信息,为人们了解新闻时事、娱乐消遣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笔者通过讲述媒体演化的过程,分析了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优点,阐述了新媒体在展现农村风土人情、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渠道等方面的作用。
-
-
张剑光
-
-
摘要:
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约谈,要求必须坚决整改,要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聚焦新时代奋斗者、劳动者,用更多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丰富和引领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从大众媒体的使命担当切入,分析了“过度娱乐化”的表现与成因,并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层面展开论述,提出了重塑科学、理性、健康、向上的传播价值的三个路径。
-
-
刘阳
-
-
摘要:
新闻插图是当今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新闻信息、加强宣传效果、引导受众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读报"、"读屏"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步伐的日益加快,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间断性或选择性阅读,或直接快速"读图",成为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选择。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应当与时俱进,适应和引领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新潮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读者提供更直观、更有感染力,更受欢迎的版本,这是现代媒体的不二选择。可以预见,新闻插图在融媒体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新闻插图既有图画艺术所具有的普遍共性。
-
-
高丹阳
-
-
摘要:
我国正处于数字化与老龄化双重发展的阶段,老年群体与数字技术之间的“鸿沟”问题不仅是个体经历的结果,更是在社会互动的持续传播实践中形成的。文章基于传播类型研究视角,分别从个体人内传播、群体传播、社会大众传播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基于个体传播的能动性、互动性与社会性特征,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需要在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提升老年人自身的媒介素养,同时,需要借助群体传播构成的群体归属意识和暗示,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加入集体学习中,也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广泛传递的特性及迅速更新的媒介技术,设置适老化的媒体报道议程,培养老年学习传播的“意见领袖”帮助“银龄一代”跨越“数字鸿沟”,共同推进构建数字化信息时代社会“智”理体系的养老助老新格局,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
-
-
檀雨桐
-
-
摘要:
进入新时代,贵池民歌的生存与传播环境急剧改变,要使贵池民歌的传播与发展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就须在传播理念与方式上坚持不断创新。贵池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播创新应以融入大众传播为基础,结合时代特色与文化属性特征,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功能等方面展开。
-
-
-
-
摘要:
专业团队精心策划诚意制作大众传播《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国内刊号CN10-1279/R;国际刊号ISSN 2095-9028;邮发代号80-107)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发行的官方中医养生科普月刊,2015年1月正式出版,连续多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科普期刊。杂志始终秉持"权威性、原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办刊理念,精心策划、用心制作,得到各方领导、专家、读者的广泛赞誉,发行量连创新高,全国邮局、京东商城等线上线下均有销售。
-
-
-
-
摘要: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国内刊号CN10-1279/R;国际刊号ISSN 2095-9028;邮发代号80-107)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发行的官方中医养生科普月刊,2015年1月正式出版,连续多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科普期刊。杂志始终秉持“权威性、原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办刊理念,精心策划、用心制作,得到各方领导、专家、读者的广泛赞誉,发行量连创新高,全国邮局、三联生活书店、京东商城等线上线下均有销售。
-
-
周倩
-
-
摘要:
本文根据对于江苏省泗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渡桃雕的传播现状的考证,探讨“云渡桃雕”传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为了加大“云渡桃雕”的传播力度,着重阐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发展策略以及机遇。并以传播学作为理论支撑,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渡桃雕”在互联网视域下的传播路径和策略的新途径的可能性。
-
-
马瑞;
袁媛
-
-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
-
曹奕萱
-
-
摘要:
体育新闻传播是向大众传播人类体育运动以及健身活动的重要媒介,而纵观当前体育类杂志、电台以及网络等新闻传播方式,其主要内容仍然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而作为具有大众观赏性的新闻传媒类型,体育新闻传播所体现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至善至美的人文精神。因此,宣传体育新闻有利于激发大众的体育精神。将通过深入分析体育新闻传播当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
-
刘合翔
- 《2018新媒体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传统的大众传播控制研究多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传播控制的形式与效用,而对传播控制的本质——信息控制却鲜少给出简明的机理性分析.本文基于此,尝试借助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从信息的三个维度(编码、抽象和扩散)和对其中信息流异动的观察,对大众传播的控制做了基于图示化模型的分析与阐述.文中整理了大众传播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流,描述了公众信息空间的基本形态,并对控制情境下的流言产生机制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一种解释.
-
-
孙昊明;
朱兆芳
- 《第十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对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健康馆的研究,总结健康馆在推动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健康文化的大众传播元素及特点,并结合成功案例及总结提出在全社会开展健康文化传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
-
-
-
林克勤
- 《2016年第三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客观主义新闻传播学秉持的透明传播观是对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误读,它与大众传播时代相始终,其代表人物是拉斯维尔、香农、施拉姆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后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播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传播的自发性、互动性、平等性日渐突出,人际传播和分众传播成为主流,媒介融合成为趋势,适时提出体认传播观与之相适应,恰是时代和传播理论发展的要求.体认传播观既强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亲身体验(间接经历)、双向互动体验,又凸显人们对客观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特色,它既是对透明传播观的传承和延续,又实现了对其的超越与发展.
-
-
-
刘郑
- 《国际“城市记忆”与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从城市记忆与地方文献的关系谈起,结合目前城市记忆工程的现状,选取北京十大创新文化品牌“法源寺丁香诗会”为经典案例,提出构建集“5W+1F”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者、受众、传播渠道、社会环境、传播效果及信息反馈于一体的传播机制,是实现城市记忆和地方文献精准对接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
刘卉
- 《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次方面的追求日趋强烈,在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名人纪念馆,大多是以向大众传播积极的精神文化为主导功能,使大众群体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与共鸣.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名人纪念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对大众的传播教育功能.本文旨在提出将名人纪念馆更好地融入大众文化生活的积极应对策略,并以淮安张纯如纪念馆为例,说明只有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在观众群体中更广泛地弘扬张纯如勇敢正义的精神,发挥纪念馆应有的价值.
-
-
杨光忠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地质科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对大众而言,地质科学极其神秘.即使是地学领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提升的认知过程,往往较为"遥远"和艰难.对于新事物和新理论,仅从教科书或论文中学习,虽然开卷有益,但面对面的传授交流依然永远不可替代,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的举行,可谓专业研讨和地学科普及大众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之——.本次以矿床为主题的学术盛会,是对找矿勘查中普遍缺乏的新理论新技术方法的一次重要专题讲座,专业交流,也是科普提升,主题理论精辟,专题针对性强,每个专题会议都值得聆听学习,可称为“理论殿堂学术超市”,受益匪浅。
-
-
孙天垚;
刘光宇;
廖涛;
许胡姮
- 《2020年(第六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时代来临.快闪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和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融媒体时代,快闪将拥有更多、更新的演绎方式,探究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快闪在宣传科学防控和坚定大众抗疫信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孙天垚;
刘光宇;
廖涛;
许胡姮
- 《2020年(第六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时代来临.快闪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和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融媒体时代,快闪将拥有更多、更新的演绎方式,探究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快闪在宣传科学防控和坚定大众抗疫信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
-
-
-
-
-
-
-
-
- 林益民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7-12
-
摘要: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大众传播系统资讯接收处理装置,尤指一种可由有线电视传输线、无线电视讯号或广播电台讯号等大众传播讯号中摘取所需的电脑资讯,以及对此资讯进行相关处理的电子装置。它主要由一内含接收模组之讯号处理单元及一内含CPU、存储器、显示介面与通讯介面之数位资料处理单元组成。配以相应的软件程序,即可架构出一种有效运用大众传播系统的资讯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