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加工

认知加工

认知加工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48225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首届海峡两岸”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教育“学术论坛、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等;认知加工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克勤、白学军、胡平等。

认知加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8225 占比:99.96%

总计:748487篇

认知加工—发文趋势图

认知加工

-研究学者

  • 林克勤
  • 白学军
  • 胡平
  • 赵爱萍
  • 隋雪
  • 丁艳玲
  • 何劲鹏
  • 何国林1
  • 何良玉1
  • 傅小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白雪飞
    • 摘要: 在虚拟位移的概念建构中,视点与观察对象之间建立起以概念邻近性为基础的转喻关联,即以观察对象的虚拟移动来指代视点的真实移动。虚拟位移表达是转喻思维和隐喻思维相互交织的典型例子,是基于转喻的隐喻,即语义来源于转喻思维,然后才有隐喻的延伸用法。虚拟位移句借助位移动词所激活的理想认知模式,将源域中真实位移的主体所具有的属性映射到目标域中的虚拟位移主体,“人到物体”的隐喻映射使得无生命物体被概念化为“人化”物体,也使其获得了位移的属性。这反映出认知和语言在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
    • 林克勤
    • 摘要: 认知传播研究在中国经历了30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理论框架,逐渐显现出传播学未来演变的中国特征,被认为是传播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分支。认知传播学的三大价值题域包括:对人文视角、人际关系和非实体空间的发掘,坚持了一种从主体性升华为主体间性的人文主义进路;把体验作为人类传播实践的中心,涵盖了从意向性中认知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着重于阐释传播的间接体验;认为所有进入人脑的事实和意义都经过了知识、经验、情感、立场、爱好等主观因素掺和施效下的心智的加工改造。
    • 刘道义
    • 摘要: 在一次调研中,《英语学习》发现背诵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形式,但绝大部分老师都认可背诵的重要性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价值。背诵是一种基本的语言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作业形式。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生成性的活动形式。例如,在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背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加工。总体来看,不同教师对背诵的理解、认识及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英语学习》策划了本期选题,旨在引导教师意识到正确教背诵的重要性,同时启发更多的专家和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
    • 林昉
    • 摘要: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随后,全国各地陆续以试点校课程或校本特色课程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在各类实践中,教师通常会利用人工智能资源来达成或提升课程实施效果。因此,如何在人工智能教学中利用资源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笔者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E·梅耶在其专著《应用学习科学》中提出“教育的核心价值即是帮助人学习”,同时他也指出“意义学习发生于学习者在学习时进行适当认知加工的过程”,梅耶对如何进行认知加工也给出了“选择、组织和整合”的三类有效策略,这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将基于梅耶的学习科学理论,结合具体课例,分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策略。
    • 摘要: 在本期“热点·观点”栏目中,我们讨论了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活动的背诵。在复习和巩固过程中设计好背诵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认知加工。如何让基本的背诵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我们期待有思考、有实践的老师,在《英语学习》分享您的经验!
    • 宋武; 林芳富; 詹敏
    • 摘要: 在设计艺术领域中形式美感至关重要,它是设计师与用户的沟通要素之一,研究形式美感的认知机制,特别是无意识情境中的认知加工,对于分析设计师直接的本能和用户潜在的隐性需求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层面探讨了对称形式的认知过程,采用突破持续闪烁抑制范式(b-CFS),通过比较不同对称度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考察了对称性对无意识认知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无意识状态下,对称图形的突破抑制时间显著低于随机图形,这表明对称形式在无意识情况下得到了优先加工,从实证角度对被广泛认可的基本形式美规律进行了验证,探讨了视觉美学研究的多元方式。
    • 摘要: 在2022年第五期“热点·观点”栏目中,我们讨论了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活动的背诵。在复习和巩固过程中设计好背诵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认知加工。如何让基本的背诵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我们期待有思考、有实践的老师,在《英语学习》分享您的经验!【征稿主题】投稿需紧扣“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背诵”主题,核心问题如下(可不受此限):●“背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背诵是为了达成什么)?●“背诵”作业怎么留?
    • 林克勤
    • 摘要: 体认语言学是在西方三次语言学革命基础上中国语言学派的本土化创新探索,它把人与外界的身体体验和多重互动作为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认为人的心智在范畴、概念、意义的形成中施加了关键性的影响。体认语言学强调“现实—认知—语言”是其至关重要的三组核心观念,其关系走向表现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对“认知”和“现实”展开能动反拨。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实践观、人本观和历史观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体认语言学本身就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谱系。
    • 李雯; 林国耀
    • 摘要: 自我同情是个体面对失败、不足或挫折时,自己向自己表达同情的能力。目前,有关自我同情的研究通常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有关,运用于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领域。近年来有学者聚焦于自我同情的认知加工过程,并发现自我同情通过认知加工的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文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对自我同情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记忆偏向和解释偏向)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反思,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 范振强; 陈梦凡
    • 摘要: 一组题为《神一样的比喻,让人拍案叫绝》的帖子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并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关注。“神一样的比喻”的神奇之处主要表现在“一语双关”和“双向性”,其中隐藏的心理加工机制需要进一步深挖。如果我们基于心理语言学理论视角,从认知加工条件、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加工结果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神喻”的神奇之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神喻”一语双关神奇性的认知条件是其意义的等级凸显;“神喻”加工认知过程中的神奇性体现在愉悦感的获得;“神喻”加工认知结果的神奇性表现在隐喻双向性及其所带来的哲理启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