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协;福建省科协;上海市科协;

会议文集: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无线移动、手持阅读器等新媒体进行科学文化传播已逐渐成为主流形式,人们的阅读方式、资讯获取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面对纸介质媒体的阅读率逐年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观念、行为的更新,以及被数字媒体的魅力所吸引,传统纸质读物出版的生存根基正在被动摇,纸质出版物的市场日趋萎缩的严峻现实,传统出版企业应该紧紧把握“内容资源”这一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精心整合,通过与数字产品制作机构、互联网、无线移动等相关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出版业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业务体系,实现从传统出版物的生产、销售商向数字产品内容增值服务商的转型升级,这才是传统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
  • 摘要:随着电子网络和视屏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文本科普逐渐显得收缩.本文就科普创作面对新形势,谈科普传播创新的必要性,手机科普、电子网络科普、视屏图像科普结合语音传播等科普传播的必然性,以及科普作家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科普创作谈了近年来亲身经历的感受.
  • 摘要: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的优势日益显现,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作为传播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无疑带领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普传播新时代.科普搭上新媒体的传播快车更加丰富多彩地提高了科学传播的水平.本文提出新媒体科普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手段日新月异,科普传播导向要正确;科普传播需要积淀和培育;现代科普传播需要创新与发展.新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应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网络提供各类服务的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面向公众在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普及、科技传播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多年在网络上学习科普知识,创作科普童话和寓言,与网友的不间断交往,探讨网络科普传播方式的优势;网络科普传播效能的途径;网络科普带来的社会问题;网络科普形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 摘要: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文艺复兴蓬勃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信息广为流传.哥伦布想借西航,证明地球是圆的.经过不断努力,终获天主教双王支持,出航探险.1492-1502年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四次,他是第一位发现新大陆的人.然而,新世界却以「亚美利哥」来命名.哥伦布从《马可·孛罗游记》获得未经证实的信息,始终以为到了东方的印度.后虽登上新大陆,但因新发现的信息未曾送达王室,以致一直没有机会证实其心中的疑虑.然而,亚美利哥生花妙笔的游记见闻,却将发现新大陆的信息传遍各个角落.可见,信息传播对哥伦布西航大发现的影响至深.
  • 摘要:本文主要从资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角度,重新反省与归纳作为为新媒体时代科普教育的三个理念,说明科学知识性质的演变,以及新时代三种基本的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理想科普平台的意义、四大任务、五大功能.并重申基础科学知识与教育的重要性.
  • 摘要:在毕业前夕,针对任教的六年级班级做了一项调查,请学生在无预警的状态下,写出校园中的任意10种植物名称及其所在位置,全班30位学生中,能够正确无误完成者仅有1人.显示学生对于校园植物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叫不出名字的朋友,不够了解.目前台中市的小学,关于校园植物学习,主要分为:实境的学习步道及网页式的虚拟学习步道,大多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式的互动式网页较能吸引学生的.本研究以大勇小学校园植物地图网页为例,探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学习成效.结果发现,有无法配合实境观察、失之虚拟的缺点.自然科学博物馆实境观察,结合QR-Code 资料连结的虚实整合教学,是目前最有效果的学习模式.然而,仍有受限于设备采购经费、教材编写问题、教师专业背景及训练问题、资讯产品突发问题的排除、后续维修更新等五大问题,使得这种最新的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方式遇到相当大的瓶颈,及需主管单位另行投入经费、人力的协助与整合.
  • 摘要:本文探讨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适应互联网思维,并指出互联网思维下的科普创新途径的原则是开放,互动和用户至上。
  •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普传播工作也逐渐进入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与传统媒体相比,生动丰富的新媒体在科普传播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要.但与此同时,新媒体在进行科普传播时,也会引发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弊端.因此,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各取所长进行科普传播,并通过加强法律规范、提高网络采编人员素质和依靠职能部门和权威专家,来净化新媒体的科普传播平台.
  • 摘要:农村科普是解决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而科普传教方法创新是搞好农村科普工作的关键.本文以农村优秀科普工作者和南平市葡萄协会为例,剖析创新农村科普服务的方法、途径与成效,对于农村科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摘要:新媒体时代,为吸引眼球,媒体传播手段花样百出来达到取悦受众.很多人用眼过多、休息不好,眼睛酸涩不适、视疲劳、干眼.新媒体时代的眼保健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面临眼疲劳问题的人群多到难以计数,分布在各种不同的人群中,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打工族、上班族、熬夜族面临眼疲劳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这些人群以学习、工作繁忙、经常加班、长时间面对电视、电脑、手机、IPD为共同特点.其主要症状为眼酸、眼胀眼累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结膜炎等.全身症状有肩、颈、背、腰全身酸痛、情绪烦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出现眼睛酸涩、看物恍惚不清甚至视力下降、头晕、头昏、头痛等症状.主要原因是长期专注电脑显示屏,引起视疲劳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眼保健提出诊疗对策与及早干预措施.
  • 摘要:永续发展概念已为普世主流价值,当人类赖以生存之环境、经济、社会各层面受破坏、威胁、达不能容忍或危及后代子孙生存权利时,此正是该觉悟时刻,断然采取一些具体作为.而社区为人类最基础生活单位,也是实践永续概念最有效场域.故本文除概念探析外,并对永续社区的评选标准、达成手段、评估指标或推动策略几者,加以列叙.最后据以提出一二生活面实践方向建议.
  • 摘要:教具在数学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实体教具或虚拟教具均提供学生数学抽象概念的具体表征,协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进而了解数学概念.研究证明由于教具在教学上的使用提供学生「具体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较为专注,也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因此使用教具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精进解题技巧, 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向态度(Battle,2007;Durmus&Karakirik,2006; Suydam& Higgins,1976).一般虚拟教具的建置以学生为中心,希望透过虚拟教具让学生自我主动学习,而虚拟教具可操作的特性,极适合辅助实体教具无法呈现之教学活动.有鉴于此,本研究以部分学生较不易理解的等量公理及计算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为设计主轴,建置一个可电脑出题,亦可由使用者自行布题的虚拟教具,除了教师可以上课使用,学生亦可于课后自行操作的虚拟教具.执行与评鉴结果显示,参与教学实验的28名五年级学童在操作虚拟教具「代数天平」后,在解决含未知数的三步骤算式的答题情形有明显的进步.
  • 摘要:本文试图将网路视为一个现正经历「社群连结文化」与「资本积累逻辑」两种力量拉扯的场域.通过简介性地分析Clay Shirky 讨论网路媒体的畅销书《乡民都来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本文首先描绘现今网路科普书籍中对网路媒体促发人民力量连结之乌托邦想象的样态,接以说明阻碍这种乌托邦式想象实现的资本积累逻辑,通过解析现今网路世界中资本积累逻辑的方式及其对于网路社群联结文化的殖民与挤压,本文辨识出两道社群连结文化与资本积累力量冲突的战线.最后,本文将「传播科技的政治性」及「网路媒体做为冲突场域」的概念置放入传播科技研究的「科技决定论」vs.「社会决定论」的辩论脉络中,试图描绘一个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看待网路科技现今发展的观点.
  • 摘要:增强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海洋梦,本文指出美丽海洋科普作品的创新,必须编著新书宣传海洋,走进校园宣传海洋,举办海洋科技艺术节,考察城市与海洋融汇,在蓝色产业链中宣传,用美丽海洋科普的创新之花,开出灿烂海洋之果。
  • 摘要:本文以金飞说故事中的“爱的毒药”为案例,尝试对因听信偏方,服下鱼胆造成无法挽回后果的事故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从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价值与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讲述传播者主体与受众、传播内容与方式的关联.
  • 摘要:文中对电视气象节目的气象科普宣传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气象科普传播策略和内容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做好气象科普传播,有效提升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和途径.
  • 摘要:本论文探讨在生态危机时,如何透过新媒体,将既有科学内涵的生态危机警讯,传播给民众,以提高警觉,赶紧进行应变措施.由于生态危机警讯,虽然具有科学内涵,但是民众不一定会相信,往往心存疑虑,并不积极配合,导致后果非常严重.本论文指出新媒体传播生态危机警讯的实用性,在能够利用新媒体的传送快速、具体明确的视觉与语音的震撼力、以及快速逻辑因果关系的联结.
  • 摘要:本文利用1984年至2012年的时间序列年资料检视台湾科技发展与会议展览的关系.会议展览与科技发展的长期关系估计,本文利用Pesaran et al.(2001)不受限制误差修正(UECM)的自我回归递延(ARDL)模型之边界检定法进行估计.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台湾会议展览与科技发展间存有共整合之长期均衡关系.再者由短期Granger因果检定的结果显示,台湾的会议展览产业将单向引导科技发展.
  • 摘要:本文对21世纪的特征:“数字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由此而导致科普创作理念的更新:“文理结合、传播智慧;以人为本、受众为主”.指出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对科普创作规律产生的影响,从而引起“三个淡化”:作者与编者的界限淡化了;采、编、创的分工淡化了;单纯科技知识普及(科技知识性作品)的功能将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所淡化.讨论了3G的涵义:“将‘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3G手机的拥有者,除了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之外,还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归纳了适用于3G技术平台的科普创作特点:“短小、直接、快捷、新鲜、趣味、实用”.最后,对什么是原创科普作品,以及科普创作的方向发表了意见:“一、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互渗透,用文学艺术的心灵与笔触来释读和演绎科学技术;二、科普创作的社会功能是:“解读自然奥秘,探求人生真理”,让受众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三、以科学之美去感染受众,从而产生探究科学胜境的意愿,引导受众进行主动学习;四、适应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新媒体技术快节奏阅读的要求,探索科技知识碎片化创作、系统化联结的技巧.
  • 摘要: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大陆网民规模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网站近400万家.与此对应,科学新闻传播的新媒体应用也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以网络互动为主体的新科普传播形式科普3.0应运而生,并且影响力毋庸置疑.通过对于新时代科普媒体传播形式的分析,文章讨论了如何发展并有效地利用科普3.0,在科普传播的同时,人们在网络上的双向互动成为科学传播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渴求更多的互动机会,从而将科学知识更有效更广泛地进行普及.
  • 摘要:如何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职能,是博物馆需要研究和实践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介绍上海纺织博物馆重视素质教育、履行社会职能的探索实践,以及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具体事例,诠释了博物馆“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功能.
  •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交流互动传播科学文化的热潮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可持续性的拓展,为科学精神的传播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首先,科学精神作为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其次,物质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作为科学精神传播的载体,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让大众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到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深层意蕴,领悟可重复和可检验的科学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创新性发掘科学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第三,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对科学精神的传播其本身就具有物化形态,具有可触、可感、可视的存在因子,那么,相对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似乎以活态文化形态而存在,在人们生活的世代相传中传承,通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口头传播、表演传播、民俗活动以及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表现形式,在凝聚民族、地域文化的空间中传播科学精神,这种传播形态的可持续性会因时间、因传承人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能会发生失传现象。
  • 摘要:本文论述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展科普工作的异同,通过事例展现了当时国共两党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视,总结特点并认为均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要求.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后来的政策侧重不同,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 摘要:本文介绍了传播媒介对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指出网络科普的发展与创新。目前中国大陆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因此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科普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重点,网络科普面对的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公众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网络科普要关注较低学历人群的需求,内容应该越来越通俗。目前网民对互联网信息不信任的同时却又非常依赖互联网来获得信息的现象。因此网络科普从业者应该努力提升科普网站和栏目信息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赢取网民的信任,打造出网络科普的品牌。
  • 摘要:本文从满足社会以及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能源科普创作的内容、形式与途径.指出能源科普不仅仅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摘要: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既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机器人创新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形成创新人格,为他们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机器人创新活动的实践思考,本文总结了对创新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即怎样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 摘要:在全球金融及信息网络化进程大爆发的今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全面革新,信息化技术无疑成为了推动经济创新,实现产业化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科技馆作为尖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场所,肩负提升国民科技知识素养,扩大公众知识面的艰巨任务,也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技展览、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如何顺应时代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使参观成为一中快乐学习,是值得每一个科技馆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 摘要:本文介绍了科普场馆建设于国民素质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领域的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上海科普场馆建设时的问题是:基地布局不均衡,不利于基地功能提升;科普场馆建设设置的学科领域和行业不全,限制科学普及的知识领域;科普场馆基本建设离建馆目标尚有差距,影响着基地功能的发挥;科学普及专业人员的缺乏是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
  •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科普有着撒种育苗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科学家在科技传播中的特殊作用无法替代,他们理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但是近年来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有所弱化,其主要原因有功利化的评价体系、科研科普化的经费得不到保障、科普价值链条没有打通等.制度创新推动迫在眉睫,需要推动科研和科普的同步进程、形成良性的科普经费运行模式、加强科学家与媒体、公众之间的定期双向互动等,在制度建设上,建议在科研项目计划书后需要明确规定科研计划执行者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及获得科研成果后,必须向公众告知、解释和传播(涉嫌国家机密的除外),并配备必要的经费,同时规定进行科技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并将其纳入科研项目鉴定验收的规定和要求;建议建立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接力和保障机制,促进科普传播链的有效传动;希望建立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发布体系、评价体系和市场化体系,重新振兴科普文化市场.
  • 摘要:本文从笔者自身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科普教育工作者出发,总结平日里的工作经验,首先从科普的概念及特点入手,分析行走的科普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径,阐明科普教育不是科学知识的搬运着,而是演绎者.而如今又面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他的到来对于科普教育来说,会是积极还是负面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的界定及性质着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科普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过去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到如今信息化的生活,肯定了新媒体给大家带来的积极的一面,也对科普教育的传播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同时,文章也指出新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埋了下沉重的隐患,对于要在这个新时代下发展的科普教育,必须面对并且设法有效利用,而不是被媒体化的社会牵着鼻子前进,教师则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让两者能够共存,并且开启一个全新的教育体验.
  • 摘要:物理实验,既是贯彻《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教学内容,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生在课堂内的教和学的行为与内容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已经或正在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给予新的课程理念以物质资源保证的物理实验室,是否也应当有所举措,使其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与时俱进,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学科教学承担科技教育应尽的职责,从而实现顺应时代的华丽转身呢?创建于2008年的我校物理DIY实验室,在实验教学改革道路上迈出试探性的一小步,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本文从物理DIY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建设和基于物理DIY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科普教育实践的开展,介绍这一诞生于课程改革历史背景下的新生事物,以期抛砖引玉,为共同推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发挥物理实验资源在科普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献策出力.
  • 摘要:在蓬勃兴起的微信、微博大潮中,政府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上海市科协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本文对微博及微信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新媒体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及科普传播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希望通过对于具体案例的介绍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示.
  • 摘要:科普基础设施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依靠和支撑,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终身学习、使自身的科普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平台.大众通过各种各样的科普设施,了解、学习科学方面的知识,正确地树立起自己的科学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公众科学素养关乎综合国力,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而目前中国大陆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其建设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努力,争取大力提高中国大陆公众的科学素养.
  • 摘要:200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2006年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都明确提出科技馆不仅仅应该是科学知识普及事业的阵地,还应该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战场,在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培养事业中承载神圣的重任.本文通过对科技馆、科技馆功能、科技馆活动拓展与公众科学文化素质间的联系,以及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所起作用的分析,阐述了虽然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和专业馆建成对社会公众开放,但由于硬件更新所需的经费和技术条件等多因素制约,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很难以做到常展常新,因此重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以结合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科普知识打造的科普剧、科学实验表演和科普活动等方式来增强科技馆的科技传播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升科学素质服务能力的目的,对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摘要:电流互感器作为实验室和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在检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从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和检测应用方面作了一定阐述,同时对钳式电流互感器在具体检测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钳式电流互感器在电磁兼容实验和电力检测工作中都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这种形式的互感器在使用过程不需要与导线有电气接触,也不用改变被测系统的电路,可以在不打扰被测件正常工作或正常布置的状态下进行复杂的导线系统、电子线路等的测量,极大地的方便了检测工作.
  • 摘要:吴凤科技大学以为嘉义地区唯一之技职教育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安全知识,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介绍「创意发明与智慧财产权」与「发明与专利实务」等创意课程;在「创意发明与智慧财产权」课程由师生推动本校的创意,透过发明方法;包括组合功能法、缺点发明法、因素变换法、改变形体法、关联发明法等,应用于教学领域与衍生之专利申请.推动创意教学特色,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专利书,这也是特色开设之专利成品实作课程.在「发明与专利实务」方面,将创意想法能具体实务推广,进行国际参展与商品化,包括(1)大型户外之互动式游戏机:1.大型千手运球,结合杠杆原理及平行传动机构的设计,融入科学的教育价值与达到互动式的娱乐乐趣.2.太阳能赛马:利用太阳能板,使马匹在赛马场上竞赛,结合太阳能竞赛与科学活动;本作品通过台湾地区专利(新型,第M324525号).(2)发电式水龙头滤嘴:落实了节能与环保之理念,让水龙头的水流经过可使发电机之LED 灯泡发亮,创新构想获得台湾地区专利(M419822),也获得2012 马来西亚国际发明展银牌奖.(3)创新金属厨柜设计:本作品由产品提供一种可扩充式架柜之结构改良,柜体在组装时,皆不须另藉螺丝即可牢固,扩充时可需藉由连接器,可组合成家用及办公系统家具.(4)香水项链:创作在项链与饰品本体藉由螺栓结合,螺栓本身设计数条不同长度的纵向沟槽;在调整香味的散发速度方面,可藉由旋转螺栓达到控制纵向沟槽香味外散的数量,达成香味速度的调整,为一可调整香味散发速度的项链,除了改善传统外露之香水容器装置,更兼具可调整与延迟香味等特色,本作品获得台湾地区专利(M427820),也获得2011韩国国际发明展金牌奖.(5)风动力储能系统:微风下可使风力发电机运转发电,作品也具有较广的风速运转范围、扩大30%以上风速运转范围和提高发电量提高发电量的特点,可应用于全球90%以上地区,极具市场效益;本作品荣获数项专利,并于2012年第40届日瑞士内瓦发明展,荣获金牌奖和泰国政府颁发最佳发明特别奖.近年来,本校已通过500件以上学生专利,作品除获国内外发明奖,也吸引展示超过数万人次参观,极具技职学生在职场发展的创新潜力.
  • 摘要:本研究植基于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文化,首先,由本研究组成的文化数学课程研发团队先行设计赛德克族文化融入数学的课程、前后测试卷与学习单,为该族群的原住民学童开发一系列共6套具「动手做、文化故事为基底」等特征的文化融入数学电子绘本;其次,进入原住民赛德克族部落学校实践文化融入数学电子绘本,让赛德克族学童在此历程中学习数学;最后,将赛德克族学童所产生的学习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他们在此情境中的学习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原住民学童在此文化融入的数学学习环境下,确实能提升其数学学习兴趣,并能将过程中学习的概念表现在动态性的活动中.未来,建议后续研究可延长课程实施时间,以更有效帮助原住民学童的数学学习.
  • 摘要:本文利用救治及野放一头冻昏的成熟母绿海龟之例子,来说明利用科普及媒体的宣传,达到保育野生动物及促进国际合作的目的.想要达到保育牠及其自然环境的目的,就需要写出一篇足以引起人心悸动的文章,及提供专业水准的图片.因此,保育人员会设法将一些知名的保育类物种当成〝明星物种〞,利用人们对牠们的喜爱及重视,发挥〝保护伞〞的功能,保护其他不出名却是这些动物赖以为生的环境及食物.此外,因为许多环境的破坏都是长期累积下来的,所以研究人员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裡,找出问题所在,并以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提出正确看法及解决之道,因此需善用科普语言及媒体的报导,来引起民众的关切,才能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 摘要:以2007年和2010年中国大陆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为背景,通过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指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瓶颈,并从建立科技类博物馆多元化资金投入体制、发挥基层科普设施辐射作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科普人才建设与管理机制、协调学校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新媒体科普设施功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 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肿瘤,早期干预治疗,是医疗专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肿瘤标志物”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给肿瘤早期诊断带来了新希望.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肿瘤标志物?常见肿瘤标志物都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异常,就可以判断为肿瘤吗?《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指出“肿瘤标志物”(TM)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和(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存在于血液、体液、组织中.”因此,其对于肿瘤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并成功应用到临床的只有20余种.其中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一些糖类抗原,是人们在体检、门诊、住院过程中常常接触到的几项指标.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癌胚抗原(CEA),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肺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糖类抗原19-9(CA19-9)是消化道癌相关抗原,是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主要作为卵巢癌的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糖类抗原24-2(CA24-2)主要用于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的辅助诊断.糖类抗原72-4(CA72-4)是监测胃癌进程和疗效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肿瘤,它仅仅是一种提示与信号.许多其他因素,如炎症感染、胆汁淤积、肝肾功能不良等均可导致一些肿瘤标志物的低度增高.但是,持续、大量的肿瘤标志物增高,需警惕癌症风险.所以,作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检查项目,肿瘤标志物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阳性(或升高)进行确诊,也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但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使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癌已成为对妇女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那么爱护乳房,该如何做呢?首先,饮食上建议“低脂高纤”原则.就是要低脂肪高纤维素含量的饮食.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女性朋友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学会开怀大笑、学会适当的与人倾诉,平时可以多亲近大自然,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在体内郁积,诱发乳腺疾病.再次,要适龄婚育、坚持母乳喂养、正确佩戴胸罩.正确选择和佩戴胸罩的方法是:1.选择面料柔软、透气、对皮肤摩擦小、清洗后不易变形的面料.2.不能选择过紧或者过松的胸罩.3.佩戴时间一天最好不超过10小时,睡觉时一定要摘下.呵护乳房,除了以上几点外,最后需要学会的就是定期做好乳房的自我检查.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7~10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最容易发现病变.乳房的自我检查包括看、触、卧、拧.一、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看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二、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3-4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整为止,并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三、卧: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置于头下,重复2之方法检查乳房.四、拧:除了乳房,亦需检查有无腋下淋巴结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当自我检查发现乳房不对称,皮肤橘皮样改变、乳房内有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表现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就诊.通过专科医师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钼靶、B 超、MRI、CT、乳管镜、红外线乳房扫描等及时早期发现乳腺的疾病.一起正确爱护乳房,远离乳腺疾病,留住健康和美丽!
  • 摘要: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对中国大陆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无锡底蕴深厚的科技人文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科普资源.本文梳理了新媒体的概念及发展,概括了新媒体的科普属性特征,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场馆建设的无锡实践.并总结了转换地位谋发展,专注协调指导;社会联动求精品,构筑馆建口碑;百花齐放共发展,关注长尾效应;多元投入建新馆,突出产业受众的经验。
  • 摘要:笔者基于教育教学体制的考虑,重点阐述了如何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让孩子们爱上创造、热衷于创新,全方位地提高接班人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