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宋

北宋

北宋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84篇、会议论文14篇、相关期刊1885种,包括文史哲、中州学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国际学术论坛)等;北宋的相关文献由4931位作者贡献,包括晏建怀、刘培、郭志安等。

北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84 占比:99.7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23%

总计:6198篇

北宋—发文趋势图

北宋

-研究学者

  • 晏建怀
  • 刘培
  • 郭志安
  • 钱志熙
  • 佚名
  • 李开周
  • 陈峰
  • 程民生
  • 陈武强
  • 陈与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丽明
    • 摘要: 10~11世纪是泉州海洋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泉州商人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有规模的、主动的往海外从事贸易的行为。由于历史与当时形势等诸多原因,高丽成为其时泉州商人的主要目的地。勇敢的泉州海外贸易先行者们克服种种障碍,持续赴高丽贸易,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在其时全国各个港口城市的赴高丽贸易中,都是首屈一指的。11世纪,在海洋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泉州海商在赴高丽的贸易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在泉州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引导了大众对商业的认同,使贸易习俗得以巩固和发展,并逐步形成海商集团,甚至推动贸易制度的完善。这一切都为南宋至元代泉州辉煌的海外贸易打下了重要基础。
    • 可祥
    • 摘要: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 王帮开
    • 摘要: 我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在许多历史时期都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北宋就是其中之一,该时期皇家园林艺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从造园艺术角度分析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并剖析其精致化、文人化、写意化的特点,以期能服务于当代园林艺术设计。
    • 岳东
    • 摘要: 北宋社会发生了三次重大转折,政治集团的命运与之息息相关。第一次,唐末到宋初,在政治中心东移趋势影响下,代北集团扩展为河朔集团,落足于河北、中原地域。第二次,社会走向文治以后,军功大地主被出身中小地主的文吏、士大夫所替代,逐渐退出政治舞台。河朔集团的文人化,为东南势力的上位铺平了道路。第三次,随着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礼仪、吏治、财政赋役与榷法制等走向江淮化,河朔集团逐步让位于东南集团。
    • 朱琳
    • 摘要: 北宋熙宁时期开启的宗室改革是一场旨在节省国家财政开支的重要变革,相较于同时期进行的其他领域的改革,宗室改革所取得的长久性成效更加明显。但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诸多制度受制于现实情况而不得切实施行,涌现出许多异于初始制度的特例,如宗室袭封、宗室任官及宗室日常生活等方面。因此,此次宗室改革显现出妥协性与不彻底性,而其所取得的具体成效也需要重新进行审视与评价。
    • 唐春生; 吴家旭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至北宋仁宗朝,川西地区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大。一部分人们向四川盆地南部及西部迁徙,这种人口流动限于巴蜀内部民众。南宋前期的人口迁徙,主要是外来民众为避靖康之乱通过长江三峡或四川盆地北部进入巴蜀地区,使得巴蜀地区的人口激增。无论是巴蜀地区内部人口的流动还是域外人口的迁徙,都促进了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也对迁入地的文化教育起过推动作用,同时又因对边地的垦辟而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 封裕琴; 袁君煊
    • 摘要: 欧阳修贬谪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之前为第一阶段,成果主要集中在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几个名篇名作的探讨上。1994年至2006年为第二阶段,欧阳修贬谪文学研究进入自觉期,学界侧重于各贬地文学的单独研究,也开始尝试将几次贬谪经历整合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是对作品创作时间的考证与相关诗文的整理。2007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有关欧阳修的贬谪经历及创作的论著、论文大量涌现;贬谪文学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相融合,成为欧阳修研究领域的一个新面向;整体性研究视角多样;新书简的发现、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邓一均; 赵歆
    • 摘要: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为主,从历史审视角度对北宋经济和文化进行多方位的解读,以期找出宋朝休闲体育活动勃兴的社会基础,为中国当代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价值参考。主要观点认为由于北宋经济水平发展出现了近代化特征,社会整体经济实力与市民阶层消费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体育休闲活动的物质基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以及优渥的生活条件促生了庞大的休闲消费需求群体;假日及业余时间的增加为休闲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休闲活动资源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出现了勾栏瓦舍等商业性休闲市场,满足了体育休闲的消费需求;开放的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北宋体育休闲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 张静
    • 摘要: 辽与北宋南北对峙165年,北宋始终是辽朝最强劲的对手。为此,辽对北宋使用了多种防御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边境驻军防御,且驻军数量对宋最多。澶渊之盟后,辽对北宋的驻防成为常态,在辽宋边境驻防的军队数量大、种类多,保障了辽朝的国家安全,是其边防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 董春林
    • 摘要: 北宋衙前“役重破产”是衙前役法问题的真实写照,由此开展的衙前役法改革,是北宋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衙前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衙前应役者没有经营官场生态的经验,但北宋政府初步拟定的役法改革目标是实现应役人的公平性,以及保有乡村社会的发展动力。衙前役法改革主要围绕户等问题展开,先是宋仁宗朝尝试韩琦的衙前新法及韩绛的“五则衙前法”,继而废除里正衙前,轮差乡户衙前,只是优化了应役衙前的公平性,直到神宗朝推行免役法才真正考虑应役者的意愿或担负衙前重难的能力,而元祐初年废除免役钱后衙前“雇募”改“招募”,衙前役法问题又集中体现在酬偿经费不足上。役法改革中户等争议的内涵,表面反映出“等第定差”向“等第输钱”的转变,事实上却折射出役法改革的官本位意旨,解决役法问题的主旨是谋求更多利益。北宋衙前役法改革勾勒出衙前役从非职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理路,基本体现了北宋役法改革乃至差、募役法更迭的实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