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吐蕃

吐蕃

吐蕃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5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463种,包括青海社会科学、西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等;吐蕃的相关文献由1328位作者贡献,包括陆离、杨铭、赵心愚等。

吐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5 占比:99.7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3%

总计:1739篇

吐蕃—发文趋势图

吐蕃

-研究学者

  • 陆离
  • 杨铭
  • 赵心愚
  • 顾吉辰
  • 张云
  • 霍巍
  • 朱悦梅
  • 林冠群
  • 汤开建
  • 石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刘建丽
    • 摘要: 五代宋朝时期的“六谷”,是泛指石羊河水系众多的河流谷地,构成了凉州地区的绿洲地带。这里民族众多,成分复杂,诸多民族与吐蕃高度融合,西凉府吐蕃是以六谷蕃部为中心组成的凉州吐蕃政权。历经形成、兴盛、衰弱的发展阶段,实行部族兵制,具有世袭首领与册封官爵并存的双重政治特色。这是西北地区形成的第一个吐蕃部落联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发展了凉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成为西夏、宋朝的物资基地,对于西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
    • 李学东; 李学东
    • 摘要: 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始,唐朝逐渐放弃对吐蕃的攻势战略,转而在边境屯驻军队防守。鉴于此前唐蕃双方的交战场所主要集中于陇右地区,唐朝起初设军驻防的区域亦在陇右,为保障边军粮饷的供应,在此地大力发展屯田。突厥第二汗国建立后,河西面临着突厥与吐蕃联兵进犯的威胁,加之防御力量薄弱,顿时岌岌可危,在河西之地增设军队已势在必行,屯田积谷随即展开。由于当时吐蕃政局一度动荡不安,对外攻略势头放缓,陇右地区的边防压力相对减轻;河西却面临二蕃联合寇扰的风险,为满足当地军队的粮饷需求,唐廷将河西地区的屯田作为重中之重,河西屯田由是大兴。
    • 班典
    • 摘要: 学术界对于敦煌文献ITJ.0570中关于“Chibs-sde-bzhi”的阐释存在分歧,有学者解读为“四骑队”,也有学者认为“马场四部落”。据吐蕃时期的军事律法和编制、传统教法史等的记载,“Chibs”一词最早指赞普及尚论等上层人物所属乘骑,可见所谓“Chibs-sde-bzhi”为吐蕃时期叶茹“十大东岱”所属“西部护卫东岱”下的护卫兵马四队,应在“Rtsang-gling-kar-tshal”一带,现今为后藏南木林县邬郁地方。
    • 符必文; 南小民
    • 摘要: 对“吐蕃”读音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亟须统一认识,而统一认识亟须商榷明理。《“吐蕃”读音之辨》一文认为“吐蕃”读吐bō的观点失之偏颇,值得商榷:藏族自称bod因而就遵循名从主人原则将吐蕃注音为吐bō,看似合理,然而阐释还不足以让人完全相信;所谓藏族自称bod乃至农业活动的bod都与汉文“吐蕃”读音无关;所谓诸学者从汉语音韵角度论述的“吐bō”论多主观臆测并不成立,相关论述也难免偏颇;将“吐bō”论与“吐fan”论两相比较、辩证分析,也不能说“吐蕃”就读吐bō。所谓“吐bō读音更符合当地人的拼读与语言习惯”的说法本质是一种求“好”的主观倾向而非历史唯物的求“真”精神。实际上时至今日,有关古藏族bod部“吐蕃”的语源问题学界还没完全解决。
    • 李璟; 朱娅楠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吐蕃时期金银器纹饰中的鸟形象进行讨论研究,把金银器上的鸟纹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头鸟身纹——神鸟纹;二是凤鸟、交颈立鸟——瑞鸟纹;三是鸭纹、鸳鸯纹——禽鸟纹。把吐蕃金银器上的鸟纹与唐代中亚等地的鸟纹进行对比,以探求出图像的本质和特征,同时就这三种纹样的文明起源、演变发展和象征意义进行论述和推理,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艺术交流与祥瑞文化形态,从而找出此纹样在吐蕃发展过程中融合本土文化产生的新变化。
    • 徐丽华
    • 摘要: 铸造于吐蕃时期的叶尔巴钟上的藏文铭文,经研究发现是佛经《圣普贤行愿品》中的四句经文,即“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而悉昙文铭文则为五方佛种子字和《缘起心咒》,其中《缘起心咒》与后期藏文转写有细微差别,故列出3种《缘起心咒》供参考。
    • 陆离
    • 摘要: 英藏敦煌藏文康寄满书写《阿弥陀经》(IOL,ch.ii.3,瓦雷·普散ValleéPoussin编号为C130,新编号为IOL,Tib J 1410)的跋文书写于张氏归义军时期,具体时间在858年或870年,反映了张氏归义军政权与当时漠北黠戛斯政权的关系,与之相关的英藏千佛洞(IOL,ch),73,iv,14(125,68卷,29号)号文书(新编号为IOL Tib J 134)书写时间则为862年,其中出现的黠戛斯人来自漠北地区。
    • 李梦巍
    • 摘要: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 李晋尘
    • 摘要: 随着2002年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德令哈市郭里木乡的两座古墓进行的清理和发掘,墓葬中的棺板画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目前至少可能有3具棺木中的棺板画可供研究,学者罗世平、许新国、林梅村和霍巍等人从服装、器物、习俗等视角挖掘出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线索。结合学者们的见解对郭里木棺板画1号棺A板中的人物、动物、场景等图像进行探析,试图挖掘其背后蕴藏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内涵。
    • 胡康
    • 摘要: 贞观十二年松州之战的爆发与唐蕃间的边界问题密切相关。从新出《拓拔驮布墓志》可知,贞观七年时,吐蕃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唐蕃交界附近,双方在党项问题上已经出现了对立的趋势。吐蕃在贞观八年首次遣使唐朝,是为了解决党项问题,与吐谷浑问题无关。贞观九年,唐朝击败吐谷浑后,唐朝与吐蕃在吐谷浑问题上又产生了矛盾。松州之战的爆发是唐蕃在党项、吐谷浑问题上谈判破裂的结果。松州之战后,唐蕃达成了新的边界划分协议,吐蕃退出吐谷浑、白兰之地,党项部落则分属唐蕃双方,文成公主的远嫁就是协议达成的标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