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南诏

南诏

南诏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0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等;南诏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心愚、方国瑜、申旭等。

南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0 占比:99.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93%

总计:646篇

南诏—发文趋势图

南诏

-研究学者

  • 赵心愚
  • 方国瑜
  • 申旭
  • 张有林
  • 李公
  • 罗家云
  • 黄正良
  • 何俊伟
  • 杜成辉
  • 赵鸿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和雅迪; 李学龙
    • 摘要: 历史上南诏在统一六诏、不断扩张领土和势力的过程中,以兼收并蓄的态度,一方面主动接受大唐王朝的扶持和帮助,积极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接纳佛教文化中对自己统治有用的内容,与本土原始宗教融合,在意识形态领域,逐步确立起“以儒治国为主,以佛治心为辅”的政治策略。
    • 黄建红; 傅乃芹
    • 摘要: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通过了《昆明宣言》。2022年上半年,将召开第二阶段会议。此次大会将会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理念的普及,以及在各学科领域的拓展、延伸,也启发了地方文献研究的新模式。唐朝樊绰所撰的《云南志》全面展现了唐代云南地区丰富的植物、动物、矿产资源和民族文化,是研究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文献。本文以《云南志》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云南管内物产”一章,综合运用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方法,梳理评述唐代云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 孟梦
    • 摘要: 《南诏德化碑》作为研究唐、南诏、土蕃之间关系的重要碑刻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本文根据碑文的相关记载并结合史籍资料,分析南诏立碑目的,结合南诏在“背唐投蕃”事件中所获得的丰厚利益,以及“天宝战争”对于南诏的积极影响,解释“投蕃”目的合理性。从南诏发展角度推断发动天宝战争的可能原因,从天宝战争及其后续结果出发,寻找更加合乎逻辑的事件目的,还原更有可能的“背唐”原因。
    • 何俊伟
    • 摘要: 在不断与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中,谱牒文化对南诏大理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南诏大理国时期谱牒文化零星文献记述的考释和研究,可为南诏大理国吸收大量中原文化提供实证,也可凸显少数民族家谱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 刘炬胜
    • 摘要: 南诏是唐朝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其数次迁都最终定都于羊苴咩城。其文化、制度、建筑“本唐风化”,修筑羊苴咩城时充分运用了“易学”思想与唐朝的建筑风格,建筑方正、对称,后来又受佛教的影响,增添了许多佛教特色。其利用苍山洱海的有利地形,以及龙首、龙尾两座雄关,庇佑了南诏及其后继者大理终唐宋两朝五百余年的安宁,是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向中原王朝学习并受益的典范,是边疆与内地交流交往交融的一种体现。
    • 姜丹
    • 摘要: “永昌哀牢文化”是以濮—越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集合。异牟寻时代南诏统治者的族源认同向唐廷昭示和承诺了自身的多重历史文化角色:永昌哀牢文化的认同者、悦纳者和传承者;区域内多元文化的感知者和协调者;本真哀牢文化的反思者、地方多元文化引领者、主流汉文化的悦纳者和关系协调者。上述族源认同内涵的成功传递对于唐与南诏之后恢复同盟关系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 李鳳艷
    • 摘要: 《舊唐書·楊國忠傳》云“南蠻質子閤羅鳳亡歸不獲”。本文考證認爲閤羅鳳似未入唐爲質子,其子鳳伽異雖在入唐時間上符合史書記載,但又非亡歸。此外,相關史料表明閤羅鳳在位期間或曾改革南詔的繼承制。
    • 摘要: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喜洲历史文化街区是河蛮故地、南诏故都,历史文化悠久,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传统风貌特征保存最完整的街区。喜洲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古镇,是云南最早发展经济文化、文明历史最长的古镇。西汉时的楪榆国,设治所于此;唐代南诏的“十睑”之一,亦曾在此建都,史称“史城”“大厘城”和“史赕”;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明清之季.
    • 摘要: 龙尾古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龙尾古城又称“龙尾关”,是南诏国初期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修建的关隘,是南诏都城的南大门。历经1283年仍保持着完整的古城格局和生活活力。龙尾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调查统计共有68个项目资源,其中文物有国家级1项、省级1项、州级2项、市级3项。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古城中传统建筑占比达到80%以上。
    • 何开雨; 周元曦
    • 摘要: 在藩镇体制下的中晚唐时期,西南边镇在唐朝与南诏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南诸边镇拥有一定的人事、行政、财税和军事的自主权,节度使往往拥有调动这些资源的能力。这些边镇为唐朝维护西南边疆的稳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在对西南藩镇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中央的决策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藩镇体制对唐朝西南边疆经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藩镇体制在西南边疆的运作大体是有效率的,且有效保证了唐朝西南边疆的稳定。另一方面,唐朝中央与其地方藩镇之间的博弈加剧了唐西南边疆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其经略西南边疆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