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亚

中亚

中亚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3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83篇;相关期刊1247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20世纪的中国地质学研讨会等;中亚的相关文献由5080位作者贡献,包括闫午、杨恕、潘志平等。

中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7 占比:79.4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83 占比:20.48%

总计:3823篇

中亚—发文趋势图

中亚

-研究学者

  • 闫午
  • 杨恕
  • 潘志平
  • 赵永伦
  • 赵华胜
  • 周骏
  • 天工
  • 张宁
  • 朱新光
  • 李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海涛
    • 摘要: 中亚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区域水安全的一把"双刃剑",既是区域农业发展领域节水的重要推动力,又可能因为废污水处理不善给区域水安全带来新的压力。需要在厘清城镇化过程与区域水安全复杂关系的情况下,来寻找解决中亚水问题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干旱区。
    • 李璟; 朱娅楠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吐蕃时期金银器纹饰中的鸟形象进行讨论研究,把金银器上的鸟纹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头鸟身纹——神鸟纹;二是凤鸟、交颈立鸟——瑞鸟纹;三是鸭纹、鸳鸯纹——禽鸟纹。把吐蕃金银器上的鸟纹与唐代中亚等地的鸟纹进行对比,以探求出图像的本质和特征,同时就这三种纹样的文明起源、演变发展和象征意义进行论述和推理,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艺术交流与祥瑞文化形态,从而找出此纹样在吐蕃发展过程中融合本土文化产生的新变化。
    • 都伟冰; 张世琼; 李均力; 包安明; 王双亭; 史宁可; 许琳娟; 高鑫; 马丹丹; 郑岩超
    • 摘要: 中亚高山冰川区地形复杂,站点观测和传统实地测量范围十分有限。卫星激光测高技术可实现大范围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监测。以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为数据源,参考2000年的SRTM高程数据,建立冰川区点云去噪及其精度优化算法和多尺度冰川区表面高程时空变化分析模型,并分析了2003-2009年间中亚山区整体与各分区冰川表面高程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中亚高山冰川区的冰川表面平均高程整体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2003-2009年中亚冰川表面高程总体下降了9.59±1.89 m;Ⅰ区(即西藏和青海南部)的冰川表面高程下降了6.51±2.9 m;Ⅱ区(即新疆、青海北部和甘肃部分地区)下降了7.87±5.03 m;Ⅲ区(即中国境外,中亚地区的部分国家)下降了9.81±5.1 m,且监测到2004-2005年冰川表面高程上升。本研究方法对冰川区点云类高程脚点监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对基准DEM的依赖度较高。
    • 张东良
    • 摘要: 气候变暖对中亚干旱区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观测时间受限,我们无法更好地理解长时间尺度干旱区植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但地质记录中的孢粉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来理解过去植物存在、分布和多样性特征。以阿尔泰山为例,选择不同海拔的3个孢粉序列(高海拔-哈拉萨孜泥炭、中海拔-娜仁夏泥炭和低海拔-喀纳斯湖)来研究孢粉类型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结果显示:(1)阿尔泰山全新世孢粉类型多样性变化呈现出独特的格局。详细来说,全新世早期随着气候的变暖,森林上限开始向上迁移,使得高海拔孢粉类型多样性增加。(2)全新世中期气候暖湿,森林上限和下限的向上和向下迁移使得高低海拔孢粉类型多样性较高,但以泰加林主导的森林带孢粉类型多样性偏低,主要归咎于物种均匀度的下降。(3)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冷且更湿润,森林带上限向下移动,使得中海拔孢粉类型多样性显著提高。全新世阶段森林带内孢粉类型多样性变化幅度最大,该区域是气候响应最敏感区和最脆弱区。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山地植被带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为探索山地植被迁移历史提供关键证据。
    • 刘艳; 卢新玉; 郑奕; 霍文
    •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融雪型洪水灾害时空特征正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概述国内外融雪型洪水遥感监测与预警研究进展,探讨了融雪型洪水监测预警研究及应用面临的挑战。其次,总结了现有融雪型洪水监测模型预测效果及其存在不足,以及研究应用中存在的机遇。再次,分析了融雪型洪水监测业务应用现状及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开展新疆和中亚地区融雪型洪水监测预警服务,提出加强重点区域科学布站组网、加强高分系列卫星应用和构建多尺度、多维、实时更新的中亚生态环境数据库等建议。
    • 胡瑞; 王一涵; 张焱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出规模扩大、层次结构优化、奖学金数量增多等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偏低、奖学金分布不均等问题与挑战。推进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应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完善奖学金资助机制,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途径,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质量。
    • 郭雪琪
    • 摘要: 帖木儿帝国是十四世纪后期至十五世纪以中亚河中地区为中心的大帝国,其创建者帖木儿是继成吉思汗之后又一个出自游牧民族的征服者。帖木儿出身低微,但其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坚韧不拔、慷慨大方的品质,而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与谋略,最终在群雄环伺、征伐割据的中亚地区脱颖而出。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有利的国际环境给帖木儿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正是在这种内外原因的作用之下,帖木儿最终于1370年在巴里黑建立政权,成功崛起。帖木儿帝国的建立使得分裂割据的河中地区再度统一,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伊斯兰教在该地区得到了深入发展。但帖木儿的统一征服战争也给中亚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 张玉艳
    • 摘要: 中国学在中亚地区的出现和发展是沙皇俄国和苏联国家政策需求的结果,与传统汉学联系不大。沙皇俄国征服中亚之后,多位俄罗斯学者借道中亚对中国西北,特别是新疆进行的考察活动,催生了中国学在中亚地区的萌芽。苏联时期,在苏联对国内中国研究的分工安排下,中国学在中亚地区获得了较快发展,不仅中亚本土学者参与度提高,而且中国学还进入了中亚当地的科学院和军政机关当中。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中国学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萎缩后,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在研究目的、研究力量、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学科建设等方面出现了变化。目前,中国学在中亚地区的发展面临着问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 雷红秀
    •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声望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并研究汉语,但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蕴含的文化含义更是妙不可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俄罗斯和中亚学生对汉语礼貌词的理解,探究汉语礼貌词的文化内涵,加深外国学生对礼貌词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在教师、学生、教材、课程和多媒体技术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让汉语发挥其应有的交际作用。
    • 刘艺潼
    • 摘要: 受2022年俄乌冲突及美欧制裁影响,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及经济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亚国家持微妙的中立立场,努力维持多元外交政策,争取利益最大化。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主要精力被乌克兰局势牵制,中亚地缘政治力量出现空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强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的争夺力度,但俄罗斯在中亚的优势地位短期难以被撼动。俄乌冲突及美欧制裁对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金融稳定及投融资前景造成较大冲击,各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经济复苏势头得以暂时延续,但前景仍不明朗。在多重政治经济压力下,中亚各国谋求战略独立、经济转型和区域合作的愿望更加迫切,中亚地区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趋向活跃。当前,中国与中亚合作迎来战略机遇期,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持续增长,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地区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