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明起源

文明起源

文明起源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23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东岳论丛、学习与探索、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明起源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季、林锋、江林昌等。

文明起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3 占比:53.4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423 占比:45.83%

总计:923篇

文明起源—发文趋势图

文明起源

-研究学者

  • 李季
  • 林锋
  • 江林昌
  • 田广林
  • 叶舒宪
  • 李学勤
  • 段渝
  • 王玉亮
  • 安志敏
  • 朱乃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怀印
    •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古史和考古学界对上古文明起源及其演进格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一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其间新说迭出,既有民国时期的西来说、东西二元说和三元说,又有1949年以后的中原中心说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满天星斗说、重瓣花朵说、新夷夏东西说、新疑古说和新中原中心说。而在上古文明的诠释架构不断更新的背后,不仅有非学术性因素在起牵引和制约作用,还有各种学术性因素在支配人们的认知和解读过程。各个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一直是驱动学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如何把握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的关系,始终是最令人困惑而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 李璟; 朱娅楠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吐蕃时期金银器纹饰中的鸟形象进行讨论研究,把金银器上的鸟纹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头鸟身纹——神鸟纹;二是凤鸟、交颈立鸟——瑞鸟纹;三是鸭纹、鸳鸯纹——禽鸟纹。把吐蕃金银器上的鸟纹与唐代中亚等地的鸟纹进行对比,以探求出图像的本质和特征,同时就这三种纹样的文明起源、演变发展和象征意义进行论述和推理,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艺术交流与祥瑞文化形态,从而找出此纹样在吐蕃发展过程中融合本土文化产生的新变化。
    • 陈舜孟
    • 摘要: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与民族文明的起点,农业不能退出社会产业结构,农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人才培养也应该引起重视。农业、牧业是世界文明起源的两大来源,农、牧业不仅是世界文明历史的古老文化,还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必要需求。在跨越旅游经济、产品营销、技术研究等多领域之下,农、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农牧合作以及农牧研究产生了合作交流,加上现代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商务英语在农业和牧业发展中越发不可或缺。
    • 葛剑雄
    • 摘要: 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时,谁也不能无视河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人类文明之初,往往是决定性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长江,都孕育过伟大的文明,都是今天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不过,虽然说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条河流必定会孕育出一种文明,更不意味着河流越长、水量越大、流域越大所孕育出的文明就越伟大。那么,河流与人类文明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河流究竟是怎样孕育某一种文明的呢?
    • 摘要: 这期杂志封面专题聚焦中原文明。这是我们近几年“中华文明溯源”系列报道的“传统动作”。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也是兼收并蓄、包容吸纳,保持活力,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中原地区得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地区、中原文化得以成为中华文化主根和主脉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文明起源和考古研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观点,但基于事实基础的共识是存在的。我们希望能从媒体视角和大众科普角度,解读和传播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内在机制。
    • 摘要: 《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李峰著,刘晓霞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2月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本书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 摘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植物考古学团队与吉林大学联合申报的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人选。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植物考古学团队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开展了近百处植物浮选与研究工作,在旱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农业与文明化进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为进一步推进合作,该团队与吉林大学联合申报了“生物考古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利用考古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聚焦和研究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考古学重大理论基础和前沿问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中国家养动物的起源与分化”“东北亚地区的农业起源与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扎实实证研究。
    • 牛素然
    • 摘要: 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龙文化遗存,与文献所载“三皇五帝”神话传说相互印证,其天文学内涵包含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在机理,因此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证。
    • 摘要: 《江南文明通鉴》旨在探索《通鉴》体例,既概括江南文明整体情况,梳理发展脉络,又突出人、事、物,提炼江南文明特点特色。《江南文明通鉴》所记载的江南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和历史具象能够为读者勾勒出江南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为江南文明进一步提神增韵,发扬光大;能够为决策者参考、阅读者借鉴,在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 关永坤
    • 摘要: 斧、戚、钺是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常见且有着文化基因渊源的器具。从最初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及作为权力地位象征的刑罚、战争武器,其功能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生产技术的改进,而且成为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精神意识形态进步的重要标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