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224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建筑科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0篇、会议论文345篇、相关期刊1150种,包括文物鉴定与鉴赏、收藏.拍卖、兰台世界等;
相关会议207种,包括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论坛、浙江方志研究论坛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等;历史价值的相关文献由24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兆辉、谭小华、余海涛等。
历史价值
-研究学者
- 王兆辉
- 谭小华
- 余海涛
- 姚京
- 张建功
- 徐敏
- 王峰
- 王泽群
- 王磊
- 闫星光
- 陈平
- 陈漱渝
- 陈跃康1
- 齐卫平
- 丁丽霞
- 于敏
- 于海萍
- 付奎树
- 何颖
- 兰琴
- 关玲香
- 冯君
- 刘军
- 刘南威
- 刘威
- 刘明辉
- 刚罡
- 卢兰
- 史翔
- 叶子
- 吴琼
- 吴维
- 吴贻猛
- 吴鹏
- 周妍
- 周峰
- 周斌
- 周纪文
- 和新辉
- 姚春丽
- 姚鹏
- 孙旭红
- 孙虹
- 孙静
- 孙飞
- 孟勤国
- 宋娟
- 宋惠昌
- 宋明华
- 尹宏锋
-
-
孟勤国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中国民法典技术层面上主要借鉴德国民法,但规则层面上坚持以现代中国的现实需要作为选择和构建的依据,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立足本土、博采众长,以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为导向,使得中国民法典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实践至上价值和精神文明价值.充分认识中国民法典的这些历史价值,不仅事关中国民法典的评价,更在于指引中国民法典的解释、适用和完善.
-
-
-
高菲;
崔梦圆
- 《电视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中国电视春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从一台晚会演变为独特的综合艺术形态和独具时代特色的传播媒介,成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版图中亮眼的板块.如今,重新认识电视春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是继续保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中国电视品牌保值和增值的有效路径.
-
-
张昊雁;
姜雨田
- 《古建园林技术》
| 2020年
-
摘要:
介于已认定传统村落和普通村落之间,尚存有众多拥有一定传统资源的村落,它们构成乡村历史文化环境的基底,因忽视而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威胁.而评价是保护的基础[1],尤以历史价值为核心,但现行传统村落认定标准缺乏地域类型的考虑[2],对完整性的聚焦力度也较为不足.因此,基于泰州乡村地区历史遗存现状,对国家现行评价体系进行地域化调整突出地域特征完整度作为历史价值评价标准,分离特征类型评价与完整性评价,选取关键事件作为特征描述锚点.研究认为,对发达地区“传统村落”的理解应泛化,而正视和甄别中间地带将有利于传统文化根基的保护.
-
-
-
-
-
-
-
-
焦潇萌;
武凤文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近年来城市中存在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共空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对这类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以物质要素为研究指标,来研究公共空间的活力.而通过心理学研究公共空间活力的相对较少.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国子监街及其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活力研究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爬取国子监街及其公共空间的相关微博数据,根据微博文本内容将国子监街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按照目的进行分类,并筛选出影响国子监街公共空间的活力影响因子,通过研究各类公共空间使用者不同影响因子的情绪值,对情绪值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影响国子监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子监街自身的特色,提出相应的活力提升策略,也为相似地区的活力提升提供参考.
-
-
可怡萱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主要集中在部分清中晚期及民国民居、街巷肌理、古井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上.笔者对已更新的4号地块的业态与历史价值的关系进行探索,发现它们并没有很好地匹配,导致文化产业亏损、商业活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业态与消费阶层不符、定位过于强调旅游功能、文化认同感不足所导致.在对历史街区价值和业态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调研,提出适当弱化旅游定位、控制业态绅士化、不应过度强调就地平衡、历史文化价值引导业态开发四点业态优化策略.
-
-
刘思佳;
赵赫男;
赵书;
王承慧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工业时期以解决工人居住问题为初衷的工人住区具有显著的历史性社会及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工人住区走向衰败,保护更新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以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工人住区——芦席营82号为例,基于居民、企业、政府、居委会、开发商五类主体的视角,从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四方面分析住区更新发展困境为“3升1续”之困:环境品质、生活水平、管理水平提升之困;历史价值传续之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工人住区更新发展,需强调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与历史社会价值传续相结合,从三方面破除困境:(1)传续历史价值,以创新发展之路突破当前机制之困;(2)统筹住房政策,以多维住房保障机制化解居民生活之困;(3)围绕发展愿景,以构建协同多元主体网络,推动长远持续发展.
-
-
吴齐正
- 《第七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宋元时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起点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跨海大石桥洛阳桥.本文介绍了洛阳桥在十分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在建造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技术及对世界桥梁工程的伟大贡献;桥上石亭、石塔、石像等雕饰,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成就;宋碑《万安桥记》,文章、书法、镌刻世称"三绝"之碑.文中分析了洛阳桥的经济、文化、历史价值.
-
-
申翔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梳理了中国旧城更新发展,对中国旧城更新的概念范畴进行辨析,并初步探索了旧城更新规划体系的组成.认为中国旧城更新的内涵重点是更新旧城内已不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生产需求的区域或者是不符合城市现有功能定位需求的区域,不是对旧城全部区域的更新,依据此概念辨析,根据更新的范围与要素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层次8大类型的中国旧城更新规划体系,并作为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
-
-
申翔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梳理了中国旧城更新发展,对中国旧城更新的概念范畴进行辨析,并初步探索了旧城更新规划体系的组成.认为中国旧城更新的内涵重点是更新旧城内已不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生产需求的区域或者是不符合城市现有功能定位需求的区域,不是对旧城全部区域的更新,依据此概念辨析,根据更新的范围与要素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层次8大类型的中国旧城更新规划体系,并作为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
-
-
申翔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梳理了中国旧城更新发展,对中国旧城更新的概念范畴进行辨析,并初步探索了旧城更新规划体系的组成.认为中国旧城更新的内涵重点是更新旧城内已不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生产需求的区域或者是不符合城市现有功能定位需求的区域,不是对旧城全部区域的更新,依据此概念辨析,根据更新的范围与要素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层次8大类型的中国旧城更新规划体系,并作为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
-
-
申翔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梳理了中国旧城更新发展,对中国旧城更新的概念范畴进行辨析,并初步探索了旧城更新规划体系的组成.认为中国旧城更新的内涵重点是更新旧城内已不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生产需求的区域或者是不符合城市现有功能定位需求的区域,不是对旧城全部区域的更新,依据此概念辨析,根据更新的范围与要素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层次8大类型的中国旧城更新规划体系,并作为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
-
-
Zhang Xiaojuan;
张晓娟;
Fan Guifang;
范桂芳
- 《第十七次建筑与文化国际讨论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19、20世纪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近代天主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后,修建了大量教堂、神学院、修道院等教会建筑和医院、育婴院、学校、安老院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作为内蒙古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探索天主教建筑在内蒙古地区地域性的表达,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建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档案和实地调研对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形制特点进行研究,解读内蒙古地区天主教教堂的地域特色,为内蒙古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尽绵薄之力.
-
-
Zhang Xiaojuan;
张晓娟;
Fan Guifang;
范桂芳
- 《第十七次建筑与文化国际讨论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19、20世纪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近代天主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后,修建了大量教堂、神学院、修道院等教会建筑和医院、育婴院、学校、安老院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作为内蒙古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探索天主教建筑在内蒙古地区地域性的表达,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建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档案和实地调研对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形制特点进行研究,解读内蒙古地区天主教教堂的地域特色,为内蒙古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