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祭祀

祭祀

祭祀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0篇;相关期刊1318种,包括徽州社会科学、民俗研究、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国际儒学论坛·2009、炎黄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祭祀的相关文献由2866位作者贡献,包括樊永贞、张涛、孙智勇等。

祭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8 占比:89.2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300 占比:10.43%

总计:2876篇

祭祀—发文趋势图

祭祀

-研究学者

  • 樊永贞
  • 张涛
  • 孙智勇
  • 熊晓辉
  • 萧放
  • 侯双庆
  • 刘霄
  • 厐建民
  • 张学文
  • 李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黄杰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左传》中两例“荆尸”的内涵逐渐成为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曾宪通、于豪亮等学者根据新出土文献将其解为楚月名,但不少学者持异议,并提出多种新的看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并仔细考察上下文可知:庄公四年“荆尸”应解为举行某种祭祀,与清华简《楚居》“夜而内(入)■”的“■”有密切关系;宣公十二年“荆尸”应解作月名,传文本身包含了表明“荆尸”是时间状语的关键证据。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充分重视利用出土材料解读传世文献的复杂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吕宏军
    • 摘要: 嵩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的策源地、夏商周三代的建都之地,奠定了嵩山作为中国文化圣山的地位,并使之成为古代帝王的祭祀、封禅之地。周武王在嵩山举行的祭天大典,开创了帝王封禅五岳的先河。汉武帝的巡祭、女皇武则天史无前例的封禅典礼等,形成了底蕴丰厚的嵩山帝王祭祀封禅文化。
    • 陈庆华
    • 摘要: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汉字的汉语字典,也是我国首部系统考究汉字字源、解释汉字字义、分析汉字字形的字典。其中不同的部首语义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具有透析先民生活、研究古代文化现象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以《说文解字》中“示”部字为例,研究其蕴含的文化现象。探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分类可知,大体分为神祇类、祭祀类及宗庙福祸类;而不同的语义,相应蕴含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神”崇拜文化、先民祭祀文化及生殖崇拜文化。
    • 李瑜
    • 摘要: “吾昔”为“星星回来”之日,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七,此时普米族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共历时九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普米族人要回家欢度“吾昔”。他们通过祭“水龙”“山神”“年迁”“宗巴拉”“锅庄”和“切叠帕”的形式来祭拜祖先、感恩祖神、崇敬英雄、缅怀历史和感恩父母。长辈们还要通过“切叠帕”带族人追溯从青藏高原到永宁乡比奇村的迁徙路线,通过祭“宗巴拉”来重温佛教与韩规教融合的艰难历程;通过“铁三脚”祭仪来追念七世祖和九世祖带领大家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美好景象。“吾昔”祭祀礼仪具有传承信念、教化后代、凝聚本族血缘的社会功能,成为延续普米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 李露菲
    • 摘要: 《周易》承载了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是中国辩证法的源头,“桑”是《周易》中独特的意象,虽涉及桑的记载仅仅只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但是却含有无限之意蕴,“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周易》记载原始先民“仰观俯察”“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是分不开的,“桑”的意象形成与原始先民生命崇拜、祭祀占卜、以农为本、男女婚恋等的文化观念和民风民俗是密切相关的。文章结合历代对《周易》的研究,解释“桑”意象所蕴含的原始文化,分析其承载的精神。
    • 林扎西卓玛; 东智
    • 摘要: 煨桑习俗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和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祭祀仪式,蕴含的信仰深深根植于藏民族的精神深处,同时也寄托着藏民族的情感,代代相传。煨桑仪式从藏族远古的民间信仰到苯教形成再到藏传佛教建立之后的定形,以至于到现如今,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与变化,虽然其文化内容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吉祥好运”这一重要角色始终未变,仍然在广大信仰群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伏俊琏; 周晓
    • 摘要: 中国早期文学的生成与传播问题,可以从祭祀、民俗、燕礼和作品的结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祭祀对于文学来说,既是文学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文学生成的场所。由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活动和各种典礼是早期文学生成和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燕礼是文人文学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文学传播的原因。作品的结集也是文学生成和传播的重要方式,文学作品或文章的流传过程就是作品结集的过程。
    • 倪开升
    • 摘要: 祭祀自古至今在社会上、在民间广泛存在,形式多样、内容繁杂,涉及面很广,如何看待有正有反、褒贬不一。然而,祭祀(含傩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具有自我慰藉、凭吊怀念、教育启迪、娱人娱神四大功能与作用。祭祀文化与香童戏关联十分紧密:香童戏源于古代巫傩文化,有巫必有祭祀。香童戏亦称祭祀戏,祭祀是香童戏的母体或主轴,没有祭祀就没有香童戏。
    • 潘怀晋; 翅膀喵
    • 摘要: 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四季变换的捉摸不定,洪水猛兽的肆意侵袭,让远古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未知数,直到……直到一次狂野肆意的扭动带来的天降甘露,直到一段直抒胸臆的歌谣退去的洪水,让先祖们认为这样的举动可以带来风调雨顺,于是,祀就此诞生。而祭祀的对象,可以是山海万物,也可以是祖先之灵。无论是自然灵还是先祖之灵,人们总是在用各种方式祈求生活的安宁,当人们将这些崇拜对象的代表物请进房屋进行祭祀时,那便是:祠。于是祠堂、祖庙就此出现。
    • 宗德志; 刘兴顺
    • 摘要: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平安文化,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以泰山平安文化产生的时间为序,分析泰山文化中的五个平安主题,即“宁于泰山、安于泰山”“泰山之安”“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泰安”;其次,古代封禅是泰山文化独特而重要的内容,从泰山封禅的条件看,天下太平功成是举行封禅的必要条件,从泰山封禅的实践看,向天地报告天下统一太平是泰山封禅的主要内容;再次,泰山国家祭祀是传统社会中以国家为主体举行的祭祀泰山的礼仪活动,无论是按时举行的常规祭祀还是不时举行的非常规祭祀,祈祷泰山保佑国家、人民的平安为其最高的价值取向。文章总结泰山平安文化的外宣价值:以泰山见证华夏民族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系统主体的平安追求;泰山平安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天下平安为最高诉求的核心理念;泰山平安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讲好泰山平安故事准备了优秀的外宣资源。文章还提出以泰山平安文化为契机,促进泰山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议,旨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