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8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64篇;相关期刊743种,包括江海学刊、文史知识、编辑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中华书局的相关文献由214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福林、傅璇琮、白化文等。

中华书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9 占比:61.2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864 占比:38.58%

总计:4832篇

中华书局—发文趋势图

中华书局

-研究学者

  • 丁福林
  • 傅璇琮
  • 白化文
  • 周其厚
  • 俞筱尧
  • 崔文印
  • 李侃
  • 清平客
  • 吴永贵
  • 董志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齐东方著中华书局2021年8月本书中的内容原本是作者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讲座,结集出版时以《我在考古现场》作为书名。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这个名字“也不错,因为除了虞弘墓,所讲内容我都无数次到过现场”。可以说,这是一本亲历者说,书中所讲的地点,作者都实地考察过,这些地点包括伊朗国家博物馆、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博物馆和阿弗拉西阿卜大使厅、新加坡“黑石号”文物考察现场等。
    • 杨延平
    • 摘要: 班固在《汉书·贾谊传》中,将贾谊“数上疏陈政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230页)的奏疏,“掇其切于世事者”(第2265页)节录为《陈政事疏》。疏中云:“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第2239页)。然而今本《新书·大都》却为“惠王之子,亲兄之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汉书》为“惠王”,今本《新书》作“惠王之子”,两相矛盾,其中一处记载应有误。
    • 管宗昌
    • 摘要: 一、《权修》:“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偷壹,尹注:偷取一时之快。姚永概:偷用权时之法也。黎翔凤同于姚说。(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说不宜。偷,浇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朱熹:“偷,薄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5页)《国语·晋语》:“其下偷以幸。”韦昭:“偷,苟且也。”(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74页)所以,偷即浇薄,可引申为苟且、怠惰。壹,尹黎云:“古文壹和壶其实是一个字。壶的作用就是盛热水,盖上盖子以保温,故从壶指事,可得‘专壹’义。”(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这里“壹”正是专壹、统一之义。偷壹指偷于壹,也就是在统一民众这件事上苟且从事。紧接下文有“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正是呼应此处而来,指统治国家不能统一民众。
    • 高森
    • 摘要: 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清史稿》卷五四《地理一·直隶·顺天府》(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897页)有载:"三角淀,一曰东淀,古雍奴薮。互霸、文、东、武、静、文、大七州县境。"中国台湾地区校注出版的《清史稿校注》卷六一《地理一·直隶·顺天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209—2210页)亦同。三角淀或东淀确分布于七州县之中,然而此中两次出现了"文",显系有误,上述两种著作均未出注校正。
    • 王天孜
    • 摘要: 《百年革命家书》,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编,中华书局,2021年10月在战火纷飞和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书,以最温暖和直接的方式,传递出书写人的勇敢无畏和革命之路的艰苦卓绝。家书,也反映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优良的家风,仿佛一件文物,历经多代人的打磨与呵护。
    • 黄宏武
    • 摘要: 【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参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老子智慧》(姚淮铭)、《庄子品读》(刘厚琴),感受《老子》《庄子》中的辩证思想和突破俗见的表达,感受道家文化的审美创造与时代意义。
    • 李伯重
    • 摘要: 本文回忆了作者早年治学经历和对标点本《资治通鉴》的研读,并结合就此与吕叔湘先生、中华书局的往来信函等,表达了对吕叔湘先生的敬意和对中华书局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的肯定,呈现了大师、青年和出版社之间互动的一段佳话。
    • 摘要: 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创立,并从此走过了110年的流金岁月:民国时期,中华书局通过出版教科书、学术性著作、工具书、古籍及杂志等业务,肩负起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逐渐发展成为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民间出版机构;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被指定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一家出版古籍整理及相关普及读物的专业出版社。
    • 欧阳敏
    • 摘要: 出版企业制度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出版的历史场域与当下场域之间的双向理解。其研究意义在于发现过去的出版企业制度对于当下出版企业制度的影响,分别体现为正式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福利制度、科学管理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文化使命感)的影响。出版企业制度史研究应当有“问题意识”,通过日记、书信、档案、文集等史料深入出版现场,对出版人进行“访谈”,以培养历史感。结合历史感、历史资源和新制度主义理论,对历史和当下出版场域提出真问题,并从历史和现实的双向角度进行解答。
    • 郭戈
    • 摘要: 朱文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学者、编辑大家,1921—1949年在中华书局教科书图书部担任编辑、副部长,先后参与五套中小学文史地和师范教育学科教材近百种、数百册的编辑工作,成为清末以来各书局编写和校阅教科书最多的编辑之一。他还参与《辞海》等图书的校勘以及《初中学生文库》《中华文库》的主编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为中华书局的早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繁荣我国现代教科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