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2篇;相关期刊466种,包括管子学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黄帝内经》高峰论坛暨全国第十一届内经学术年会、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等;《汉书·艺文志》的相关文献由102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荣贤、孙振田、李学勤等。

《汉书·艺文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6 占比:86.9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72 占比:12.71%

总计:1353篇

《汉书·艺文志》—发文趋势图

《汉书·艺文志》

-研究学者

  • 傅荣贤
  • 孙振田
  • 李学勤
  • 黄朴民
  • 龚克昌
  • 孙以楷
  • 徐勇
  • 戴文葆
  • 葛志毅
  • 刘如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延娟芹
    • 摘要: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流,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与融合情况,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它也存在学术分派界限不清、概念使用混乱的弊端;“以经观子”“融子入经”的学术体系建构方式、对诸子各学派源流的认识等则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 彭华
    • 摘要: 尸子,是一度闪烁思想光芒的彗星,是先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时至今日,关于其人、其书、其学,仍扑朔迷离而又不得其详。尸子其人关于尸佼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颜师古注:“佼音绞。”
    • 摘要: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方术是《汉书·艺文志》六类中数术和方技的统称,在传统文献研究中,一直不受重视。李零教授的研究,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精义纷呈,具有拓荒的意义。全书从众多的考古资料中爬梳出中国早期的数术和方技的记载,并做了分门别类的列举,对了解和认识中国早期方术有开拓之功。此书论述深入,出入古今,沟通中外,视野宏通,实属难得。
    • 孙振田
    • 摘要: 《易》类不著录中《古文易经》,实属正常;不著录中《古文易经》,是因为中《古文易经》在探求《易》原本所保存的先王之道上较施、孟、梁丘三家今文经并不具有优势。《诗》类不著录古文《诗》,亦属正常,其原因则或为刘向图书整理时未见到古文《诗》,或为所见古文《诗》在反映《诗》原本所保存的先王之道上较鲁、齐、韩三家今文经不具有优势。至于《书》类著录《尚书古文经》、《礼》类著录《礼古经》、《春秋》类著录《春秋古经》,是因为三者来源可靠,篇卷相对完备,字数相对完足,文字没有经过改动,字体没有经过转换,能够反映孔子当初所保存的先王之道,在探求先王之道上具有优势。《论语》类著录古文经、《孝经》类著录《孝经古孔氏》,也是因为它们来源可靠、篇卷相对完备等,在解读孔子的思想、观念上较今文经具有优势。
    • 张翠玲
    • 摘要: 《汉书·艺文志》的书目著录单位几乎均以“篇”“卷”计,却有三处书目未循此例,分别为《六艺略》易类的“《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六艺略》小学类的“八体六技”以及《数术略》蓍龟类下的“易卦八具”。现从全书的著录体例出发,利用二重证据法,重探其中原委,得出“图一”实为“图一卷”,“八体六技”是西汉史学童的应试书目,“易卦八具”为“《易卦》八具”的结论。
    • 王齐洲
    •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小说作品15部,包括“说”体、“子”体、“术”体、“事”体和“言”体五种文体类型。小说家是《汉书·艺文志》诸子之一家,又是唯一不入“九流”的一家,这便决定了小说家的著述既是子书,又是“君子弗为”的子书的学术文化地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除后世依托的传说人物外,有乐师、学者、待诏、方士等,其身份地位均不显赫,多属于“稗官”之流。与作者身份地位相应,其著述也以浅薄、迂诞、琐碎的“丛残小语”为主,一般不涉朝政军国大事。就文体而言,《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说既有子书“上说下教”“强聒不舍”的说体文特点,也有子书“近取譬喻”“述事言理”的政论文特点,而医巫厌祝之术、长生不老之方、杂说短记、奇谈怪论、轶闻趣事、民间琐谈,成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小说文体的这些特点,规范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后来的发展。
    • 李大明
    •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述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之事,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考察有关事理可知,此语并非如自古以来学者们所说的是反映了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而是本言汉武帝夜祭用乐,以表达对神祇所特有的“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之意。而《序》又言“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则又兼及了《汉志》对人间歌诗的著录,强调了礼乐的教化功能。
    • 王齐洲
    • 摘要: 史志著录小说书目始自《汉书·艺文志》。《汉志》著录之小说就其文体而言,其类有五:曰“说”,曰“子”,曰“术”,曰“事”,曰“言”。“说”类小说为《汉志》著录小说之主体,也是《汉志》小说之正格,其篇目数量最多,故有深入研究之必要。本文所撰《汉志》著录之《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封禅方说》《虞初周说》5部“说”类小说提要,即是对《汉志》“说”类小说研究的初步结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汉志》“说”类小说者提供参考。
    • 白少雄
    •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源流进行梳理,但墨家学派的记载并不详细.基于《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双重编排原则的使用、互注之法的缺失、版本内容的改变等原因,致使墨家类著述的排序出现了错位.通过对墨家类排序问题的重新考辨,可梳理出合理的墨家学派的发展脉络,符合《汉志》的写作宗旨,纠正《汉志》的错误记载,对于把握墨家学派的学术传承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 潘周灿
    • 摘要: 申不害是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史记》云其"著书二篇,自号《申子》",《汉书·艺文志》著录"《申子》六篇",此后目录书均记为"《申子》三卷",至宋以后不见著录.《申子》确为申不害自著,然其经流变而杂入后世之说,已非原书,此由历代目录书所记篇目变化中可见一斑.《申子》一书既在《隋书·经籍志》中记为亡佚,却又见于两《唐志》记载中,此书的亡佚时代应据后者定于南宋.此后,陆续有学者注意到《申子》的价值并对其展开辑佚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为研究申不害及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