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40
古汉语研究
2008
4
掌桥科研
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学术工具
文档翻译
收录引证
论文查重
文档转换
科技查新
期刊发表
论文辅导
首页
成为会员
我要充值
退出
我的积分:
中文会员
开通
中文文献批量获取
外文会员
开通
外文文献批量获取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我的包量
我的余额
登录/注册
文献导航
中文期刊
>
中文会议
>
中文学位
>
中国专利
>
外文期刊
>
外文会议
>
外文学位
>
外国专利
>
外文OA文献
>
外文科技报告
>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美国国防部AD报告
美国能源部DE报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
美国商务部PB报告
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美国国防部
美国参联会主席指示
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
美军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美国国土安全数字图书馆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
兰德公司
美国政府问责局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图书馆
OALIB数据库
在线学术档案数据库
数字空间系统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机构库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美国政府出版局(GPO)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
美国能源部文献库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美国陆军协会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英国空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威胁网
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院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宇航联合会
美国防务日报
国会研究处
美国海运司令部
北约
盟军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浅水行动卓越中心
北约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信息局
北约稳定政策卓越中心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美国国防预算办公室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
一般OA
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会议论文
图书
科技报告
科技专著
标准
其它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药学
外科
临床神经病学
肿瘤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公共卫生&环境&职业病
应用微生物学
全科医学
免疫学
动物学
精神病学
兽医学
心血管
放射&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儿科
医学进展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生物学
牙科&口腔外科
毒理学
生理学
医院管理
妇产科学
病理学
生化技术
胃肠&肝脏病学
运动科学
心理学
营养学
血液学
泌尿科学&肾病学
生物医学工程
感染病
生物物理学
矫形
外周血管病
药物化学
皮肤病学
康复学
眼科学
行为科学
呼吸学
进化生物学
老年医学
耳鼻喉科学
发育生物学
寄生虫学
病毒学
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生殖生物学
风湿病学
麻醉学
危重病护理
生物材料
移植
医学情报
其他学科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主题
主题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高级搜索 >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
>>
古汉语研究
古汉语研究
发文量:
-
被引量:
-
H指数:
-
开始收录时间:
-
CNKI综合因子:
-
维普期刊影响因子:
-
万方期刊影响因子:
-
创刊时间:
-
古汉语研究
-联系信息
主编:
-
电话:
-
邮箱:
-
地址:
-
邮编:
-
收录汇总
刊内文献检索
投稿信息
刊期浏览
2008
4期
2期
3期
1期
2007
2期
4期
3期
1期
2006
2期
4期
3期
1期
2005
1期
3期
4期
2期
2004
4期
2期
1期
3期
2003
4期
3期
2期
1期
2002
3期
1期
4期
2期
2001
4期
2期
3期
1期
2000
2期
4期
3期
1999
4期
1期
2期
3期
1998
4期
3期
2期
1期
1997
1期
4期
2期
3期
1996
4期
3期
1期
2期
1995
2期
3期
4期
S1期
1期
1994
S1期
4期
3期
1期
2期
1993
3期
4期
1期
2期
1992
1期
4期
3期
2期
1991
3期
2期
4期
1期
1990
4期
2期
3期
1期
1989
1期
4期
2期
3期
1988
1期
古汉语研究 >2008年第4期
学科
年度
全选(
0
)
清除
导出
排序:
按相关性
按时间降序
按时间升序
共
4384
条结果
1.
汉字结构方式的质变
万业馨;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3期
摘要:
由表意字与假借现象共存作为主流到以形声字为主体,是汉字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形声造字方法优于表意方法,并能缓解假借频繁使用所带来的矛盾,人们早已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然而,对于形声结构的内涵尚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点初步的尝试。
2.
谈两种特殊的合典
李景新;
舟人;
《古汉语研究》
|
2004年第3期
摘要:
与一个典故只有一个典源的单典相比 ,合典是复杂的用典现象 ;合典中之易见者为一般合典 ;此外有两种鲜为人关注的特殊合典 :多级用典造成的合典 ;串用造成的合典。与一般合典相比 ,这两种特殊合典情形更为复杂 ,具有独特的表意特点、修辞意义及审美效果。对这样的特殊的用典现象 。
3.
析浊音清化送气
蓝小玲;
《古汉语研究》
|
1998年第2期
摘要:
析浊音清化送气蓝小玲《切韵》音系中一套完整的浊音声母随着语音的演变现已基本清化,清化后的浊音多与全清声母合一,只有部分匀次请声母合一。《切韵》全浊声母在汉语各大方言中的读音是:从表中可以看出,浊音清化后读作不送气的为多数,全部读作送气的为赣语和客语。...
4.
评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古汉语研究》
|
1996年第4期
摘要:
评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工海^025自50年代末开始编写、于60年代初出版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凡4册),在较长时间内成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教材,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少教师也感到有所不宜之处,于是又各自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呈现出百花竞...
5.
中学语文古词语札记
赵丕杰;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3期
摘要: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奋袖出臂”,课本注:“捋(luō)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 此注未妥。“奋”如果训展开,奋袖就应该是展开袖子,与“捋起袖子”意思正好相反。再说,捋起袖子只能是发怒的表现,与上下文意亦不相连属。
6.
《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
杨军;
《古汉语研究》
|
2005年第2期
摘要:
本文认为《韵镜》所标的“开合”只能作“开”或“合”,并且证明今见本所作的“开合”是本书流传于日本期间,校读者的批注被误抄于正文之中造成的。
7.
《孟子》的人称代词
崔立斌;
《古汉语研究》
|
1989年第4期
摘要:
本文将全面描写《孟子》的人称代词体系,对它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探讨汉语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一份资料。 1 第一人称代词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予”(余)、“朕”。 1.1 我 《孟子》中“我”字使用了159次。用作主语65次,用作宾语51次,用作定语39次。
8.
王国维于高邮王氏之学的研究
姚淦铭;
《古汉语研究》
|
1995年第3期
摘要:
王国维于高邮王氏之学的研究姚淦铭以小学沟通学术之林,是王国维学术研究中的特色之一,也是其获取成功的途径之一。他在文字。音韵、训诂上均深造自得,又特别重视对清代杰出的小学家之成就加以反思、批判、吸收。而海宁王氏在小学中的造诣,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是对于...
9.
《康熙字典》引文质疑一则
钱毅;
《古汉语研究》
|
2004年第3期
10.
中古果假二摄合流性质考略
冯蒸;
《古汉语研究》
|
1989年第4期
摘要:
根据宋元时期的几种等韵图的记载,一般认为中古以来即已发生的比较系统、比较重要而又比较普遍的异摄趋同有三对,即:江、宕二摄合流、梗、曾二撮合流与果、假二摄合流。前两类鼻尾异摄韵的合流,可以从方言中得到广泛证实。而果、假二摄的合流情况则不同,至今绝大多数方言果、假二摄字并未呈现合流状态。据此,人们不能不对果假二摄合流的可靠性和普遍性产生怀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果摄包括的中古韵母有歌一开、歌一合(戈一)、歌三开、歌三合(戈三)四个;假摄包括的中古韵母有麻二开、麻二合、麻三开三个韵母。果摄的主要元音音韵学界一般定为后a。
11.
说雍
彭林;
《古汉语研究》
|
1993年第3期
摘要:
殷墟甲骨卜辞有字(《乙》266),或作(《粹》375)、(《佚》734)、(《甲》580)诸形。罗振玉说此字为“宫”字之所从,“象有数室之状,从象此室达于彼室之状,皆象形也”。孙治让释为田,郭沫若以为是古房字,字象连室之形,孙海波释吕,屈万里释营,李孝定释宫,岛邦男从之,诸说皆失之。 吴其昌释雍云:“契文雍已合文作若,然则此合文之字果为何字乎?
12.
“所争,君子也”指谁?
魏达纯;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3期
摘要:
古文的注释和翻译需要非常认真仔细,否则,即使是很浅显的文句,有时也会注错或误译。如对《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这样一句并不艰深的句子,笔者就见有如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译文: A. 争论的双方都是有身分的人,这件事有什么搞不清楚的?(黎明等译《古文名段今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13.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
方环海;
《古汉语研究》
|
1998年第2期
摘要: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方环海胡垣,清浦口人,字紫庭,约1836年生,卒年不详,一生教授生徒,不曾为官,工于理学,潜心四书,著述很多。①北京图书馆馆藏《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刊于“光绪戊子相月既望”(1888年),内容共列二十八部...
14.
评《汉语俗字研究》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
1996年第4期
摘要:
评《汉语俗字研究》蒋冀骋现代学者对俗字进行理论探讨的有蒋师云从先生的《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3期),谓之导夫先路,堪称确论,拙文《俗字研究》有所推衍,只能算是续貂。同门张涌泉君的《汉语俗字研究》①,规模宏大,论述精邃,是...
15.
楚系简牍中从“肉”从“歹”之字考释
杨泽生;
余飞;
《古汉语研究》
|
2001年第3期
16.
《说文解字》形声字甲骨文源字考──论形声字的形成途径
江学旺;
《古汉语研究》
|
2000年第2期
摘要:
本文普查《说文》形声字的甲骨文源字,提出形声字的主要形成途径:(1)加注形符;(2)加注声符;(3)形、声结合;(4)改换表意字部分形体为声符;(5)后起形声字替代非形声字;(6)字形讹变而析为形声字。
17.
《孟子章句》中的介词“於/于”
周远富;
余飞;
《古汉语研究》
|
2001年第3期
18.
评《实用文言词典》
李少华;
《古汉语研究》
|
1996年第4期
摘要:
评《实用文言词典》李少华何九盈、李学敏二位先生编著的《实用文言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笔者认为该词典有如下三大特点。一、突出实用1、选词以常见为标准。该词典共收单音词2233个,由这些单音词领头的多音词近两千个。这些词都是文言...
19.
1989年全国部分古汉语论文篇目索引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3期
20.
《子範编钟》补释
罗卫东;
《古汉语研究》
|
2000年第2期
摘要:
《子範编钟》盗出于山西闻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春秋晋国时的重要青铜器之一,很多学者对钟铭进行了考释。本文将铭文中的一个疑难字释为“年”。
21.
《素问》用韵研究
刘英;
《古汉语研究》
|
1989年第4期
摘要:
《素问》八十一篇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通行的名称是《黄帝内经素问》。《素问》以散文为主,也有不少韵文,有些篇章几乎全用韵语写成。这对于考察汉代韵部系统,说明汉语语音从先秦到魏晋的演变很有价值。清以前,研究《素问》语音的人主要是给疑难字注音。从明末顾炎武开始,真正从语音史的角度考察《素问》用韵。顾氏收集六十余条《素问》韵语,分列于《唐韵正》各部之下,以比较切韵与古韵之不同。江有诰《素问韵读》也罗列了数十条韵语,大体没有超过顾氏的范围。王念孙在“《素问》《易林》、《新语》合韵谱手稿”中列举了《素问》韵语106条,主要从合韵上考察。
22.
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与古代印度语言中的-am>-o,-u型音变
冯蒸;
《古汉语研究》
|
1993年第3期
摘要:
本文探讨上古汉语中的宵谈对转所反映的语音变化性质,并认为上古汉语的这种通转与古代印度语言中的-am-o,-u型音变是一种完全平行的演化,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历时音变类型。 一、上古汉语宵部的音值 首先要确定一下宵部的上古音值,同时附带说明一下谈部的音值。宵部的上古音值各家拟测颇有分歧。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意见,确认宵部的上古音就是-o。
23.
先秦“被·动”式、“见·动”式再认识
赫琳;
余飞;
《古汉语研究》
|
2001年第3期
摘要:
先秦“被·动”式、“见·动”式的“被”、“见”是否表被动,学术界目前尚存有分歧。有的学者认为“被”、“见”为遭遇义动词,其后的动词为宾语。我们认为“被”、“见”已虚化表被动。先秦“被·动”为被动句的萌芽。
24.
关于数据库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陈海波;
《古汉语研究》
|
2000年第3期
摘要:
电脑在语言研究中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介绍关系数据库在专书词汇,方言、古汉语、民族语言之间的沟通,以及诗文韵部的整理等研究中的辅助作用。
25.
近代汉语研究概述
蒋绍愚;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2期
摘要:
“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人们还不大熟悉。有人误认为“近代汉语”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汉语,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一时期的汉语,和它之前、之后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的一个阶段,应该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它的起讫。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的序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
26.
声符累增现象初探
孟广道;
《古汉语研究》
|
2000年第2期
摘要:
在“C从B得声·B从A得声”的系列中,C或属从A派生,即当从A得声,但从B得声便构成声符累增现象。本文对该现象中传统订为形声字而实属亦声宇的问题作了探原性的简析。
27.
颜师古《汉书注》舌音唇音反切声类研究——兼与马重奇先生商榷
任福禄;
《古汉语研究》
|
1993年第3期
摘要:
颜师古,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其祖父颜之推,是确定《切韵》编写原则的主要人物之一。颜之推对儿孙辈的语音教育训练十分严格:“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颜氏家训》)所以颜师古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颜氏曾与孔氏颖达、司马才辛等人共同编撰《五经正义》,著有《五礼》、《匡谬正俗》、《急就章》等书。
28.
读《郭店楚简》札记一则
罗婷婷;
《古汉语研究》
|
2004年第2期
29.
俗语源简论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
1990年第2期
摘要:
根据错误的联想,将本来毫不相干的东西扯在一起,试图解释一些词的得义之由,称做俗语源。《鸡肋篇》卷中:“绍兴四年,大飨明堂,更修射殿以为飨所。其基即钱氏时握发殿,吴人语讹,乃云‘恶发殿’,谓钱王怒即升此殿也。”“握发殿”之名本于周公一沐三握发,取勤政之义,而吴人语讹为“恶发”,释为钱王发火即升此殿,与原意相隔,何至千里?这就是“俗语源”。“俗语源”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谓合理。
30.
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
于亭;
《古汉语研究》
|
2000年第3期
摘要:
本文从计算机汉字大字符集和通用工作平台、计算机古籍资料库的建设、古籍整理辅助研究系统等三个方面,就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
古汉语研究的期刊信息
创刊时间:
-
地区:
-
语言:
中文
热门主题:
-
学科分类:
古汉语研究的获奖情况
古汉语研究的收录情况
古汉语研究的投稿信息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