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119篇;相关期刊561种,包括贵州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民族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408位作者贡献,包括民文、民文1、苏永成等。

民族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6 占比:43.9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119 占比:55.85%

总计:3794篇

民族文学—发文趋势图

民族文学

-研究学者

  • 民文
  • 民文1
  • 苏永成
  • 叶梅
  • 民闻
  • 晓雪
  • 曹顺庆
  • 王列生
  • 谢会昌
  • 钱念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二磊
    • 摘要: 爱伦·坡在19世纪40年代与纽约文学民族主义组织“青年美国”的短暂结盟和他对新英格兰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严厉批判,常被视为其主动建构美国民族文学的力据。事实上,在这两个看似独立、实为密切关联的事件中,爱伦·坡与前者的交好和与后者的交恶并非以铸造美国性、凝聚民族认同和构建民族叙事为鹄的,而是源自于个人利益的驱使、对公平竞争的坚守和对美学原则的捍卫。就民族与文学的关系而言,爱伦·坡批驳美国19世纪主流文学唯民族主题的狭隘性,将“整个世界”视为“唯一合法”的创作舞台,展现出他对世界文学与人类共同命运思索的高瞻意识和博大情怀。
    • 张大海
    • 摘要: 阿来创作的小说《云中记》,其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地震文学体裁的当代小说,具体体现在:多线索的篇章结构,带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世界观,以及阿来自己的科学意识。在这些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云中记》的叙事特征呈现出既有科学时空观的主导性,又有苯教时空观的分线索叙事效果。而从宗教信仰角度解释的小说主人公阿巴,其结局也相较其他的地震文学,更增添了人物的主体悲剧性。
    • 罗志祥; 盛春来
    • 摘要: 世界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学和社会学概念,世界主义的发展也延伸到文化和文学领域。因此,可以从文学层面探讨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摈弃人类的差异,提炼出所有人的共同点。世界文学是世界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解读和延伸,它从不同的文化中找出人类共同的人性本质。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民族文学的世界之路,一是通过翻译,将语言的不可通约性变得可通约性,二是要超越民族主义的偏见,书写人类共同的主题。同时也要注意,在面对情感和精神共舞的世界文学时,要采取审视的态度,世界文学的背后,也可能出现文化的单一性。
    • 黄怡婷
    • 摘要: 印度英语作家拉迦·拉奥在其长篇小说《蛇与绳》中借助印度的“史诗—往世书”文学叙述策略来改造印度英语小说的写作模式,并把自己对印度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印度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代入小说的形式与内容之中。继而,批评家纳拉辛赫以拉奥的创作为蓝本,依托印度古典文论,建构起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批评理论。他们在印度英语文学本土化道路上的探索固然具有明显的学理缺陷,但他们对印度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印度传统文化主体性的坚持,表明了弥合印度古今历史观对增强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以及印度英语文学继承印度文学传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为新世纪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民族文学中古代文论的古今通变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 胡作友; 李雨婷
    • 摘要: 西方世界对中国文论知之甚少的状态因《文心雕龙》的译介而改变。在美国,从施友忠的第一部英文全译本到宇文所安的翻译,再到文选编译和文学史编写,《文心雕龙》历经翻译、评论、教学、研究,最终走进世界文学批评空间。《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促进了“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中国文论的影响,有助于中西文论的合作交流,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新的启示。
    • 黄逸彬
    • 摘要: 翻译是一项历史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脱离语境的翻译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一书以华兹生汉语古诗英译活动为个案,将其翻译活动置于历史性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力求全面、客观地描述影响其译诗生成的翻译诗学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本书对于当今如何从社会学路径进行翻译史研究亦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 美大卫·达姆罗什; 蒋海涛(译)
    • 摘要: 一般认为,世界文学空间大于个别民族的文学市场,世界文学可以被视作诸民族文学的集合体。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重叠、纠缠的复杂关系,打破了两个领域泾渭分明的刻板印象。在国族层面,民族市场内部的世界文学不仅深刻塑造了边缘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历史上宗主国的身份认同。在个体层面,许多民族文学作家的文化身份植根于跨文化经验。因此,突破传统的民族文学研究范式,不仅意味着揭示民族形式的世界主义风格,也意味着在民族市场内部重新检讨何为世界文学。
    • 苏珊
    • 摘要: 2011-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立项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带有鲜明国家话语形态的学科表现出国家支持与学术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据此对少数民族文学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重在基础性文献工作和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论话语建构,最终的研究目标是在民族智慧中发掘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总结其如何参与促成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的多元化特征,概括民族表达范式,提炼中国文学的民族诗学元素。
    • 赵旭杰
    • 摘要: 如何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所有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西方文艺界就此展开了长期的探讨。歌德认为艺术创造要从特殊出发,在个别中见出一般:艺术要重视个性特征,而要描述的具体个别同时要能揭示普遍真理。区别与以往的类型说局限,歌德考虑到事物的有机统一性,提出艺术应该从现实出发,描绘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 代乐
    • 摘要: 近年来,关于世界文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出现了“非西方中心”的理论走向.世界文学概念在诞生之初就包含着对强势文学话语霸权的消解,具有明显的弱势文学内涵,存在着非西方文化血统.世界文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存在着的作为各民族文学总和的世界文学,另一种是通过翻译建构起来的为各国读者所能感知的世界文学.和杰出的作家一样,杰出的译者也是世界文学的关键人物和世界文学价值的重要创造者.本土读者对世界文学图景的认知通常是民族文学引导的结果,世界文学在本质上是跨文明比较诗学,非西方国家对于世界文学的建构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