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演化
时空演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13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2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8596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华东经济管理、地震、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时空演化的相关文献由24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波、彭春耀、杨丽丽等。
时空演化
-研究学者
- 刘小波
- 彭春耀
- 杨丽丽
- 梁兴
- 罗绪武
- 董腾飞
- 蒋官澄
- 谭宾
- 贺垠博
- 骆小虎
- 程荣超
- 朱鸿昊
- 李奕政
- 冉启发
- 崔凯潇
- 陈刚
- 全晓虎
- 王增林
- 冉启华
- 蔡军
- 李钢
- 曹有挥
- 唐健雄
- 宋治平
- 明庆忠
- 虞海法
- 乔家君
- 吴威
- 张小涛
- 王勇
- 王皎贝
- 马慧强
- 付大其
- 侯兰功
- 刘安乐
- 刘涛
- 刘炼鑫
- 刘静
- 周斌
- 张学民
- 徐婷婷
- 李丹
- 李涛
- 梁双波
- 田丽娜
- 田景春
- 申旭辉
- 耿铁
- 谭天宇
- 贾东民
-
-
陈红玲;
郑馨;
赵赞
-
-
摘要:
采用仁慈型交叉DEA效率模型、冷热点分析、Tobit模型等方法对2010—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驱动机理进行了全面探析,结果发现:①2010—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②研究期内,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而融合效率增长率呈“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但融合增长率都不高。③研究期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区域差异性和集聚性。④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驱动机制剖析来看,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信息发达程度、创新能力、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促使效率时空动态演化。
-
-
陈红玲;
郑馨;
赵赞
-
-
摘要:
采用仁慈型交叉DEA效率模型、冷热点分析、Tobit模型等方法对2010—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驱动机理进行了全面探析,结果发现:①2010—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②研究期内,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而融合效率增长率呈“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但融合增长率都不高。③研究期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呈区域差异性和集聚性。④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驱动机制剖析来看,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信息发达程度、创新能力、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促使效率时空动态演化。
-
-
董帮应;
冯家红
-
-
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既体现为物质层面生活,也表现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坚持推进文化产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
-
王振宇;
刘宇舒;
何依
-
-
摘要:
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作为营建制度、地缘政治、空间变迁的固化形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原点"。研究侧重于"时空转换"视角,认知农耕文明与礼制思想、军事防御与九边制度、商贸流通与开中制度如何影响山西治所城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并以"边界—轴线—中心—标志"的组织形式投射于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中,厘清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的古今空间演化规律,尝试突破重点保护逻辑下的"名城—街区—文保单位"法定框架,纳入以"历史格局"为保护线索,契合"整体性"和"原真性"的治所城市遗产保护策略与技术体系,为治所城市"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空间逻辑提供新思路。
-
-
李健;
张杰;
李彦霞
-
-
摘要:
基于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和物流产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三个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借助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2019—2025年中国耦合协调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物流产业三个子系统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同向性;三系统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空间差异性,耦合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随着时间推移,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扩大;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空间正向相关关系,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预测2019—2025年中国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接近步入勉强协调阶段。
-
-
薄腾飞;
雷艳云;
郑仲平
-
-
摘要:
为发挥竞技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运用GIS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岭回归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国各省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化的非衡特征较为明显。在时间演化维度上,基本呈递增趋势;在空间演化维度上,东、中、西部地区呈依次递减趋势,且非衡特征趋于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高等教育水平、居民体质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对各省域竞技实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居民人口水平对竞技实力发展具有不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建议从加大优势区域对弱势区域的精准帮扶力度、畅通竞技体育各层次人才的有序流动等方面促进各省域竞技实力的均衡发展。
-
-
刘宇峰;
原志华;
杨军军;
郭玲霞;
许晓婷;
安彬
-
-
摘要:
PM_(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物,探索PM_(2.5)污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对空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陕西省县域PM_(2.5)浓度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PM_(2.5)污染的时空演化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陕西省PM_(2.5)浓度年均值经历了前期小幅波动下降、中期急剧上升、后期大幅波动下降的倒“N型”波动变化过程,2011年是PM_(2.5)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的重要“拐点”;PM_(2.5)浓度年均值低于一级浓度限值(15μg/m^(3))的低污染县(区)占比较少且变化不稳定,15~35μg/m^(3)(二级浓度限值)比例有所增加,35~70μg/m^(3)的比例持续减少,反映大多数县(区)未来的PM_(2.5)污染将逐步控制在二级浓度限值以下,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在空间分布上,PM_(2.5)浓度年均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PM_(2.5)浓度年均值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4个阶段有8种“升—降”时序演化类型,以“D-R-D-D”类型的县(区)占绝对比例(59.81%)。重心分析表明陕西省PM_(2.5)污染重心出现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轨迹,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关中污染突出且西高东低、陕北和陕南污染较轻且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与趋势。PM_(2.5)浓度年平均值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性总体呈现先降后平再升的时间演化趋势;绝大多数县(区)为“高-高”类型集聚和“低-低”类型集聚,趋同趋势明显,两极分化较严重。
-
-
龙琳莉;
周国华;
唐承丽;
张丽
-
-
摘要:
基于1985—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联合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初具规模,演变阶段性明显。②长株潭主要创新形式是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跨界创新。③本地创新网络存在空间差异,地理邻近性并非长株潭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重要的外部知识源。④长株潭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大型国有企业是网络核心。⑤长株潭创新网络存在整体稳定性不足、本土企业的中心性受限制、外部知识源本地转化不足等问题。
-
-
梁海涛;
任保平
-
-
摘要: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
-
杨兴雨;
田波;
张凤太;
吴建峰
-
-
摘要:
以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判读,并运用冷热点分析、经济重心模型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不均衡,但相对差异越来越小。②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南扩散,集聚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③我国旅游经济重心进入湖北省,轨迹向西南方向移动,集中在中部地区。④经济基础条件越好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越发达。⑤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
-
司廷
- 《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多相流体界面的扰动增长呈现复杂的时空特性,涉及了线性、非线性和湍流混合等演化阶段,广泛存在于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动中,相互联系而又显著不同.围绕微纳尺度流动和激波诱导界面流动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多介质微细射流产生的新方法,获得了流体界面演化的精细结构和复杂过程,得到了界面扰动传播的不稳定模态及其参数域;建立了复合射流和带电射流统一的线性不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阐明了多种作用力的竞争机制;发展了不同形状初始气体界面产生技术,研制了多套汇聚激波管,实现了激波诱导界面不稳定性的实验观测;获得了汇聚激波和反射激波作用下不同流体界面的动力学特征,揭示了流体界面时空演化规律和不稳定性机理.下一步将继续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典型的复杂界面流动开展深入的不稳定性机理研究,旨在解决多介质界面演化和耦合、界面扰动增长调控以及极端条件下湍流混合等关键科学问题.
-
-
郑现;
赵翠萍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携带了震源深度处应力场和介质性质变化的信息,监测这些参数的时空演化过程,可以达到监测强震孕育过程中孕震区应力场的目的.同时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包含了发震断层面解及发震应力场P、T、N轴等参数,反映了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特征.因此,开展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及震源机制研究可为潜在强震震源区及其危险性判断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跟踪研究四川、云南、新疆等地震活动强烈地区震源参数及其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研究其与地震特别是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探讨震源参数动态变化;基于更丰富的震源参数资料,开展震例(九寨沟M7.0地震、精河6.6级地震)总结分析;基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开展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探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变化趋势。
-
-
-
丁宏雷;
朱祥坤;
Simon W.Poulton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形成于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或称为IF)是早期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球演化特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前寒武纪BIF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晚期两个时间段.最早的BIF形成于3.8Ga,一直到2.5Ga左右BIF的产出达到峰值,到1.8Ga左右,全球大规模的BIF消失.1.8Ga BIF沉积的终止表明当时海洋化学条件可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对这一变化的确切性质和机理一直存在争议.因此选取Animikie盆地六个钻孔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套岩芯样品即89-MC-1、MGS-2、MGS-8(三个岩芯钻孔从左到右指示水深环境依次变深)进行全岩铁同位素分析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用以刻画其时空演化趋势。
-
-
唐欣义;
顾斌贤;
姚雁彬;
段瑞阳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为探寻如何建立资源回收体系从而更充分的利用可回收资源,本研究获取了江苏省2000年-2018年资源回收企业的登记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与研究需要,选取2008年、2016年、2018年三个时间节点借助ArcGis10.2软件采用核密度分析与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刻画了资源回收企业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特征、集聚特征、方向特征等,以期为建设和优化资源回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8-2018年资源回收企业的数量持续上涨,其中苏北地区增长量大于苏南地区增长量,且资源回收企业有明显的向西北方向偏移的趋势.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识别资源回收企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由此解析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的演变机制,为我国建立资源回收体系提出科学建议与优化调控措施.
-
-
陈经明;
李寻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对于砂岩型铀矿的研究,美国和前苏联起步较早,并且一直是世界领先水平.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铀矿勘查热潮中,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成矿、找矿理论(Goldhaber and Reynolds,1987).中国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在新疆内蒙古找到了多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朱西养等,2003).酸法地浸采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见效快且环境污染小等优点(Mudd,2001),已成为中国砂岩型铀矿开发的主要方式.但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常伴有矿层出现孔隙度-渗透性减小现象,严重影响铀浸出效率.水岩作用是地下溶质运移的驱动力之一,在化学场与渗流场的耦合作用下,不仅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会改变,同时还会导致介质的应力场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地下水的迁移和演变(申林方等,2012).
-
-
曹群;
Cao Qun;
Chen Beibei;
陈蓓蓓;
Gong Huili;
宫辉力
- 《2018年第五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相邻条带的RADARSAT-2数据,结合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京津冀地区2012-2016年地面沉降场时序信息.基于监测结果对研究区地面沉降发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沉降漏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较多,地面沉降不均匀性特征明显,地面沉降发育最严重的地区位于北京金盏一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30mm·a-1;在多个沉降漏斗中,北京金盏沉降漏斗、天津王庆坨沉降漏斗发育最为严重,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661mm,658mm.衡水市阜城县、景县沉降漏斗扩张趋势最为剧烈,累计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达到1494km2.
-
-
Dong Shaochun;
董少春;
Chong Yahui;
种亚辉;
Hu Huan;
胡欢;
Huang Lulu;
黄璐璐
- 《2018年第五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地面沉降不仅会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造成安全隐患,也会对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常州市位于中国著名的苏锡常地面沉降带,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地面沉降监测一直是该地区掌握地面沉降状态、预防地面沉降灾害的重要举措.利用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的36景Sentinel-1A的IW(InterferometricWide Swath)模式的SLC(Single Look Complex)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基于时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对常州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获得了常州地区该时间段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地表累计形变图,揭示了观测期间常州市各地区详细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15-2018年整个观测期间,常州地区地表形变呈现出“整体相对稳定,武进区局部沉降和抬升较为突出”的特征,与该地区历史沉降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一监测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常州地区最近的地面沉降状况,建立并完善长期、连续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监测记录,为城市基础设施选址、规划以及建立预警预报机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
-
申亮;
赵胜金;
于海洋;
柳志辉;
周颖帅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满洲里克鲁伦Ag、Pb、Zn、Cu、Cu(Mo)、Au成矿亚区,是在前中生代基底上发育的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围岩主要为塔木兰沟组中偏碱性火山岩,其次为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发育浅成斑岩体,矿化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或硅化蚀变岩型.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为浅成斑岩体或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浅成中温热液成因,或与断裂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关于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有如下几种观点:三叠纪中期,早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平世。张玉国等(2008)研究发现,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的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中。因此,对矿体外围大面积分布的塔木拉沟组火山岩年龄、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可以约束矿床的形成时代,并揭示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演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