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生固氮菌

内生固氮菌

内生固氮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微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5612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等;内生固氮菌的相关文献由305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志远、孙建光、彭桂香等。

内生固氮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6126 占比:99.96%

总计:256218篇

内生固氮菌—发文趋势图

内生固氮菌

-研究学者

  • 谭志远
  • 孙建光
  • 彭桂香
  • 徐晶
  • 高淼
  • 胡海燕
  • 李久蒂
  • 李杨瑞
  • 杨丽涛
  • 林占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宏雁; 张俊忠; 张东华; 闫向楠; 刘丽
    • 摘要: 为了解苹果植株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以苹果营养系砧木M9T337为材料,基于NifH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苹果砧木M9T337根、枝、叶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砧木M9T337各组织部位均有丰富的内生固氮菌,不同部位内生固氮菌群的组成及丰度存在差异。苹果砧木3个部位内生固氮菌除丰富度指数外,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部与枝部内生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根、枝、叶部位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是叶部和枝部的优势菌属,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是根部的优势菌属。根部有2个特有属,枝部有2个特有属,叶部有4个特有属。此外,本研究首次发现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内生固氮古菌为叶部所特有。
    • 白洁; 姚拓; 雷杨; 王占军; 王辛有; 苑力晖
    • 摘要: 为探究荒漠草原灌木欧李(Cerasus humilis)根系内生细菌固氮能力和其它特性。采用无氮培养基,从欧李根内分离获得20株内生固氮菌,并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特性,Salkowski法测定分泌植物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能力,对筛选出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细菌均具溶磷和分泌IAA能力。所分离菌株固氮酶活性在31.45~424.81 nmol C_(2)H_(4)·h^(-1)·mL^(-1)之间(NS 25最高),解有机磷量在26.62~99.18μg·mL^(-1)之间(YNS 4最高),溶无机磷量在1.10~20.31μg·mL^(-1)之间(WNS 21最高),分泌IAA量在3.86~47.00μg·mL^(-1)之间(NS 22最高)。10株固氮酶活性较高菌株经初步鉴定NS114-1和NS114-2为Bacillus pumilus,NS 25和NS 26为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YNS 1为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菌株WNS 21和NNS 15为Bacillus velezensis,NS 8为Paenibacillus catalpae,YNS 6为Cytobacillus firmus,NNS 19为Bacillus sp.。研究分离的内生固氮细菌具有溶磷和分泌IAA的能力,有望通过后续研制微生物菌剂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 王玉虎; 赵明敏; 郑红丽
    • 摘要: 氮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内生固氮菌不仅能够在植物体内产生氮素以供植物利用,而且在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植物内生固氮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发现、作物共生、侵入途径、固氮机理、促生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内生固氮菌新的研究思路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植物内生固氮菌及生物固氮研究提供参考。
    • 蔺红苹; 谢呈媛; 王芸; 成夏岚
    • 摘要: [目的]为了解红树植物根部内生微生物的固氮功能和获得固氮能力较高的固氮菌,本实验从红树植物-桐花树根部组织分离纯化得到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方法]以Ashby无氮培养基为选择分离条件,从表面消毒的植物根部组织分离得到内生固氮菌,并通过凯氏定氮法检测菌株的固氮能力;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培养条件,获得菌株典型生长曲线.[结果]实验筛选得到固氮能力较高的一株固氮菌A1,从形态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圆形乳白色,菌株固氮量为16.695 mg·L-1,最适生长条件:温度32°C,pH值7,NaCl浓度2%,最适碳源淀粉.[结论]本实验为培育优良的红树植物内生固氮菌与研制高效固氮菌剂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李曼; 李巧琪; 廖真; 林标声; 鲁国东; 林占熺
    • 摘要: [目的]检测5种芦竹属菌草绿洲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的丰度及nifH基因的表达,为nifH基因的快速定量检测及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的拷贝数及相对表达量.[结果]5种芦竹属菌草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表达量及拷贝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绿洲2号nifH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呈过表达水平,且绿洲2号样本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余各样本差异不显著;固氮基因nifH的拷贝数呈逐步递减,其中绿洲1号样本nifH基因的拷贝数最高,达8.84×1011/g;绿洲5号最低,达1.54×1011/g,各样本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固氮基因nifH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可为nifH基因的定量检测及表达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 农倩; 林丽; 谢金兰; 莫璋红; 黄杏; 李长宁
    • 摘要: [背景]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充分发挥甘蔗与内生固氮菌的联合固氮作用,减少氮肥施用量,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优势甘蔗内生固氮菌,对其基本特性、联合固氮效率及促生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从甘蔗根系分离到一株内生固氮菌GXS16,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通过PCR扩增nifH基因确定菌株为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Biolog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接种盆栽甘蔗检测菌株的促生长作用,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检测菌株相对固氮效率.[结果]菌株GXS16固氮酶活性为2.42 μmol-C2H4/(h·mL),根据菌株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Biolog检测、16S rRNA、nifH、acd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XS16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XS 16还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ACC)活性及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降解无机磷的功能;接种GXS16处理甘蔗植株的株高比对照增长15%以上,干重增长20%以上,15N同位素测定显示甘蔗根、茎、叶从空气中获得氮的百分比分别为7.69%、15.64%和8.72%,效率显著优于模式菌株Glucon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PAL5.[结论]Burkholderia sp.GXS 16是一株高效甘蔗内生固氮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冯歌林; 高竞; 严淑娴; 王晶;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竹子内生固氮菌及其定殖土壤根区固氮菌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方法]以毛竹Phylloslachys edulis、狭叶青苦竹Pleioblastus chino、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叶部、根部及定植土壤为对象,设计nifH固氮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随机克隆技术,通过聚类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竹子根区土壤之间、同一竹种根部与叶部之间、不同竹种同一器官之间、根区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同一竹种叶部或根部的重复样品相似度均不高;根部内生固氮菌种类总体多于叶部,土壤固氮菌与根部内生固氮菌相似度高于叶部.不同竹种不同器官间固氮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孝顺竹叶部(2.73)与土壤(2.70)大于根部(2.53)(P<0.05),狭叶青苦竹根部和毛竹根部大于叶部和土壤(P<0.05).植物样品随机克隆测序对比得到83株固氮菌,仅12株为可培养固氮菌株,分别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Dechlorosom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Kosakonia、变形杆菌属Gammaproteobacteria、红长菌属Rubrivivax和Azohydromona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明显不同于其他植物.[结论]土壤环境、竹子种类及组织器官均能影响竹子内生固氮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定殖于根部的内生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叶部.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种类与已报道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差异显著.
    • 刘丽平; 宋瑞凤; 张馥; 张秀香; 彭桂香; 谭志远
    • 摘要: 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其组织内也蕴藏着非常宝贵的功能微生物资源.本实验采用无氮培养基,从高秆野生稻中分离到43株内生固氮菌,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经固氮酶基因(nifH)的PCR扩增检测,43株内生固氮菌代表菌株均能扩增出固氮酶基因片段.利用IS-PCR DNA指纹图谱和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将获得的菌株聚类为6个类群(Ⅰ、Ⅱ、Ⅲ、Ⅳ、Ⅴ、Ⅵ).对各个类群的代表菌株(ZF3,ZF8,ZF13,ZF15,ZF24,ZF43)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类群Ⅰ属于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类群Ⅱ属于类肺炎克雷伯氏菌类肺炎亚种(Klebsiella quasipnmoniae subsp.quasipneumoniae),类群Ⅲ属于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类群Ⅳ的菌株代表肠秆菌属的一个类群(Enterobacter sp.),类群Ⅴ的菌株属于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类群Ⅵ归属于固氮植物菌(Phytobacter diazotrophicus).Biolog聚类结果与IS-PCR指纹图谱类型及SDS-PAGE全细胞蛋白聚类结果一致.Biolog板测定结果显示,来自不同类群的代表菌株对碳源的利用差异显著,说明野生稻内多样的内生固氮菌从环境中获取碳源和氮素的适应能力较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