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
五节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331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生态科学、植物生态学报、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等;五节芒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易自力、蒋建雄、艾辛等。
五节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316篇
占比:99.90%
总计:93413篇
五节芒
-研究学者
- 易自力
- 蒋建雄
- 艾辛
- 钱俊
- 陈智勇
- 肖亮
- 秦建桥
- 赵鹏
- 覃静萍
- 赵华荣
- 陈海生
- 成向荣
- 朱玉叶
- 舒骏
- 虞木奎
- 夏北成
- 张崇邦
- 李冰
- 王江
- 胡勇庆
- 萧运峰
- 邓念丹
- 钱少平
- 陈安
- 任如红
- 刁英
- 刘新会
- 刘江华
- 刘清波
- 刘素红
- 吴国泉
- 吴茂林
- 吴长飞
- 周俊宏
- 周发松
- 孙拥康
- 宁祖林
- 张卓文
- 张建国
- 张磊
- 彭辉武
- 李春江
- 李树忠
- 柯世省
- 汤景明
- 潜伟平
- 秦甜甜
- 程浩
- 胡中立
- 胡小虎
-
-
谢斐;
杨再超;
李芳;
田华松;
匡其羽
-
-
摘要: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组成情况,采用经典样方法对六盘水五个煤矿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经野外记录、标本采集、拍照和分类鉴定。结果发现:六盘水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有26科46属50种,其中优势种为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优势群落是戟叶酸模群落(Rumex hastatus Com.),亮叶桦+戟叶酸模群落(Betula luminifera+Rumex hastatus Com.)和五节芒群落+斑茅(Miscanthus floridulus+Saccharum arundinaceum Com.)。研究表明以上三类自然恢复定居的植物群落能较好地适应喀斯特煤矸石山恶劣生境。
-
-
池志珍;
黄鎔章;
王炜辰;
郑时桢;
郭晓芳;
吴学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五节芒对阿霉素致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阿霉素诱导小鼠的肾病模型,连续灌服五节芒水煎液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计算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五节芒治疗后小鼠血清中的BUN和Cr的含量、肾脏指数及肾组织中炎症因子IL-8含量均较模型组小鼠明显减少(P<0.05).结论:五节芒对阿霉素所致小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
任丽花;
叶菁;
杨冬雪;
翁伯琦;
王义祥
-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炭化时间对五节芒生物炭制备过程中理化特征及其微观结构表征的影响,探求其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五节芒为原材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在200°C 下,水热炭化停留0、1.5、3.0、6.0、9.0 h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炭化时间对五节芒水热炭的有机碳、总氮、总磷、C/N、灰分、pH值、产率、元素损失率等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表征进行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五节芒生物炭有机碳含量为39.90%~54.82%,C/N为57.90~81.22,生物炭产率为57.3%~67.1%.五节芒生物炭中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C/N、碳损失率、磷损失率及灰分损失率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磷含量、灰分含量、pH值及炭产率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损失率则在炭化达6 h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9 h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五节芒生物炭富含淀粉颗粒,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表面炭化现象比较明显,基本组织表面因增厚堆叠而开始变得杂乱,维管束大部分遭到破坏,薄壁细胞堵塞,薄壁细胞的边缘变厚但轮廓开始变得清晰,生物炭表面淀粉颗粒发生糊化,之后观察到了更多的形状不规则球体或椭球体的微球聚集融合,五节芒生物炭表面出现大量的微球结构.[结论]水热炭化改变了五节芒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且随炭化时间延长生物炭产率和pH值降低,碳、磷元素损失率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炭化3 h以上可显著改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
-
-
陈海生;
梁国钱
-
-
摘要: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乡土植物,具有耐涝抗旱降污的特性.以五节芒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研究其在浙南山地水库消落带生境与非消落带生境中生长的五节芒植株在经受长时间淹水胁迫后,植株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消落带生境和非消落带生境中五节芒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都呈下降趋势.消落带生境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始终高于非消落带生境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根际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要始终低于非消落带生境.说明消落带生境中生长的五节芒在淹水条件下,对土壤中有毒物质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要大于非消落带生境.而消落带生境中相对低的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能缓慢消耗淹水植株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提高五节芒植株的抗淹能力.
-
-
吴国泉;
陈海生;
任如红
-
-
摘要:
选取广泛分布于浙江省南部水库消落带生境中生长的五节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实验,测定其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处理的五节芒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处理前期呈上升趋势,而在处理后期呈下降趋势,到第60 d时已低于处理前的水平.而在干旱处理30 d再复水后,五节芒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短暂下降后又呈上升趋势,甚至接近于处理过程中的最高水平.并且叶片POD活性对干旱逆境变化反应比较敏感,而叶片SOD活性在干旱逆境恢复中应答的时间较长.说明了水库消落带生境的五节芒由于长期处于水库水位交替涨落的水旱变化环境中,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旱能力,并且在复水后具有较强的生理恢复能力.因此,在浙南山地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中,五节芒应作为植物群落构建的先锋植物.
-
-
吴国泉;
陈海生;
任如红
-
-
摘要:
选取广泛分布于浙江省南部水库消落带生境中生长的五节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实验,测定其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处理的五节芒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处理前期呈上升趋势,而在处理后期呈下降趋势,到第60 d时已低于处理前的水平。而在干旱处理30 d再复水后,五节芒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短暂下降后又呈上升趋势,甚至接近于处理过程中的最高水平。并且叶片POD活性对干旱逆境变化反应比较敏感,而叶片SOD活性在干旱逆境恢复中应答的时间较长。说明了水库消落带生境的五节芒由于长期处于水库水位交替涨落的水旱变化环境中,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旱能力,并且在复水后具有较强的生理恢复能力。因此,在浙南山地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中,五节芒应作为植物群落构建的先锋植物。
-
-
刘建飞;
任红侠
-
-
摘要:
选取浙江省长潭水库消落带生境与非消落带生境下的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clulus)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观察其在淹水胁迫条件下植株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消落带生境和非消落带生境中五节芒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都呈下降趋势。消落带生境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始终高于非消落带生境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消落带生镜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始终低于非消落带生境。说明消落带生境中生长的五节芒在淹水条件下,对土壤中有毒物质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要大于非消落带生境,而消落带生境中相对低的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能缓慢消耗淹水植株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提高五节芒植株的抗淹能力。
-
-
田美虹;
郭孟齐;
易自力;
黄红梅;
陈智勇;
肖亮;
薛帅
-
-
摘要:
为研究芒草在其重叠分布区内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来自于华东植物区系内的36份芒、五节芒、荻和南荻为材料,对8种表型性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种表型性状种间差异大小依次为分蘖数、基部直径、干物质产量、花序长、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长宽比,在种内除最大叶宽与叶长宽比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6种表型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且8种表型性状在种间和种内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该区系内芒属植物表型变异系数为7.94%~76.80%,Shannon's指数为1.27~1.78,芒草表型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芒(26.16%)、南荻(25.46%)、荻(24.49%)、五节芒(17.17%),Shannon's指数大小依次为芒(1.74)、南荻(1.70)、五节芒(1.68)、荻(1.60);4种芒属植物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分为3类,荻为第Ⅰ类,芒和五节芒为第Ⅱ类,南荻为第Ⅲ类;在华东植物区系内,芒的株高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芒的干物质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荻的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基部直径与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南荻与五节芒的产量因子表型与地理因子间则无显著相关性.
-
-
-
徐天乐;
徐乾斌;
邵小波;
洪和军;
王玉巍
-
-
摘要:
五节芒根茎分蘖量大、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水肥争夺能力强,已成为淳安县林业的主要恶性杂草,影响幼林成活、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对淳安县五节芒蔓延的成因及传统五节芒防治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淳安县旅游城市的发展,对五节芒的防治方法进行探索.
-
-
GAO Ruifang;
高瑞芳;
LI Chunjiang;
李春江;
QIN Tiantian;
秦甜甜;
ZHANG Jianguo;
张建国
- 《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为获得生产生物能源的优质原料,在田间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purpureum×P.americanumcv.ReyanNo.4)和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和五节芒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且热研4号王草日均Pn略高于五节芒.两种草的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率(LUE)和气孔导度(Gs)最大值均出现在13:00时左右,且热研4号王草的Tr、LUE和Gs略高于五节芒,只有WUE略低于五节芒.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呈正钟型,在11:00时左右达最高值(均为0.86μmol·m-2·s-1),早晚最低,而胞间CO2摩尔分数(xi)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总体来说,热研4号王草的光合能力比五节芒强.
-
-
-
Tan Zhiyuan;
谭志远;
Fu Qinmei;
傅琴梅;
Peng Guixiang;
彭桂香;
Yuan Hongjuan;
原红娟;
Cheng Yanbo;
程艳波;
Jiang Yuan;
江院
-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青香茅(Cymbopogon caesius)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是饲养各种家畜的优良牧草和山坡等瘠薄地的先锋植被.选用无氮源的两种选择性培养基,结合乙炔还原法分离内生固氮菌.从两种牧草中共分离到66株内生固氮菌,其中从青香茅中分离到30株,从五节芒中分离到36株菌.应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IS-PCR(Insertion sequence-based PCR)指纹图谱、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将66株内生固氮菌聚类为10个类群(Ⅰ-Ⅹ).对各类群代表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这些菌株主要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cepaci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固氮植物菌(Phytobacter diazotrophicus)、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asburiae)、织片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阪崎克洛诺菌(Cronobacter sakazakii水稻肠杆菌(Enterobacter oryzae)、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溶解肠杆菌(Enterobacter dissolvens)、亚马逊固氮螺(Azospirillumamazonense)等不同种.结果表明香茅草和五节芒内生固氨菌具有较大的资源多样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有些菌株具泌氨能力、产吲哚、解磷、解钾效果.接种水稻和玉米后,具有明显促作物生长作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