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系统发育树

系统发育树

系统发育树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86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3732647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菌物学报、昆虫学报、生物信息学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一次年会等;系统发育树的相关文献由19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汉尧、乌日娜、刘光全等。

系统发育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32647 占比:99.99%

总计:3733126篇

系统发育树—发文趋势图

系统发育树

-研究学者

  • 张汉尧
  • 乌日娜
  • 刘光全
  • 吕爱军
  • 周立前
  • 康颖倩
  • 张威
  • 张涛
  • 温洪宇
  • 王颜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飞; 张潇雪; 胡武静; 肖国生; 吴应梅; 杜慧慧
    • 摘要: 三峡库区微生物的变化影响淡水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及人类健康,为探究三峡库区万州段不同沉积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于2018年3月对万州二桥两岸不同土样进行微生物调查,采用烘干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对沉积土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析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沉积土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沉积土的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细菌多为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提供预警,对未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张旭; 吴萍萍; 王琪; 印海锋; 宋绍萱
    • 摘要: 为探讨DNA条形码在腺水螨属物种鉴定中可行性,对腺水螨属16种93条CO I序列进行分析.使用MEGA软件分析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发育树;使用ABGD软件对物种进行划分.结果显示:Lebertia porosa和Lebertia schechteli的种内遗传距离大于2%,其余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2%,除L.porosa和L.schechteli外,其余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49倍;ABGD法对物种划分,能够出现明显的条形码间隙,但将L.porosa划分为3个组,L.schechteli划分为2个组,其余物种划分结果与形态学一致;NJ法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L.porosa分为3支,其余物种均能聚为单系.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腺水螨属物种的鉴定,L.po⁃rosa和L.schechteli可能存在隐存种.
    • 许建军; 马燕; 吴其超; 王宝盛; 臧德奎
    • 摘要: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多态性的cpDNA和ITS序列引物,用于研究野生玫瑰自然种群的分子谱系地理,以野生玫瑰8个种群为试材,通过12对叶绿体基因组引物和4对核基因组ITS引物的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筛选出trnL-trnF、rpl20-rps12、rbcl、ITS1四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引物。序列变异计算与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8个野生玫瑰种群变异较低,可划分为2支。筛选出高多态性的cpDNA引物3对和ITS引物1对,适用于研究野生玫瑰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结构,能够进一步探究濒危物种野生玫瑰的谱系地理。
    • 侯静; 黄勇; 黎理; 王素娥; 蔡毅
    • 摘要: 为鉴定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及其混淆品,以广西采集的41份斑地锦及其混淆品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对各个样品的条形码rbcL和psbA-trnH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下载的13份斑地锦及其混淆品rbcL和psbA-trnH序列进行了分析比对,计算了斑地锦及其混淆品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斑地锦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其与混淆品的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中斑地锦样品聚为单系并能够与其混淆品明显区分开,这表明rbcL和psbAtrnH序列可用于斑地锦及其常见的混淆品的鉴别。
    • 朱芙蓉; 杜慧慧; 周浓; 杨敏; 郭冬琴; 赵顺鑫; 李庆天
    • 摘要: 研究筛选滇重楼根际土壤解磷菌,提高滇重楼产量和品质,为其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优良菌株。采集四川、云南、贵州中10个不同地区野生品和移栽品滇重楼根际土壤分离筛选高效解无机磷菌,通过钼锑钪比色法进行溶磷能力测定,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42株溶磷菌,发酵液中有效磷的含量为66.68~104.10 mg/L,其中属于芽孢杆菌属Z3-4菌株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发酵上清液中有效磷的含量为104.10 mg/L、增磷量为38.55 mg/L、解磷率为37.03%。菌株Z3-4是一株具有高效解无机磷作用的细菌,可应用于生物菌肥的生产。
    • 吴天昊; 翟敏; 胡龙娇; 宣继萍; 巨云为; 何姣
    • 摘要: 为明确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病原,对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感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并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田间两种感病症状的薄壳山核桃叶片上共分离出4种致病真菌,分别为共享镰孢Fusarium commune、Phaeosphaeria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回接到健康山核桃叶片后,发病率分别为90.9%,100%,75.0%,100%。该结果可为了解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防治提供参考。
    • 赵龙妹; 张迎燕; 李旺; 李元晓; 曹平华; 何万领
    • 摘要: 为了从自然界中筛选获得产木聚糖酶微生物,并分析土壤和山羊消化道内容物中筛选所获得产酶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该试验以土壤、山羊瘤胃内容物、肠道内容物和粪便为样本,使用自制木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筛选产木聚糖酶微生物,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其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特性以及不同来源样品产木聚糖酶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山羊瘤胃内容物和山羊粪便中各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微生物(T2-2-1,YL3-2-1,YF-2-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构建系统发育树对3株菌进行分析后发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能影响山羊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酶学特性分析发现,菌株T2-2-1、YL3-2-1和YF-2-1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分别为50°C、pH 5.0,60°C、pH 7.0和60°C、pH 5.0。产木聚糖酶微生物的获取可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和生物饲料的制备提供材料,来自土壤和山羊消化道产木聚糖酶微生物的遗传学分析揭示了环境微生物多样性与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影响,也为筛菌样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刘雨珂; 王爱兵; 刘国华; 刘磊; 程天印; 段德勇
    • 摘要: 为豪猪血蜱的鉴定提供准确依据,从湖南省怀化地区猪獾体表采集蜱,运用体视显微镜超景深系统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提取蜱体壁总DNA,经PCR扩增测序获得其COX1、ITS2和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蜱种雌蜱呈南瓜子形,前窄后宽;假头基为矩形,基突后缘短薄,末端刺宽圆;孔区圆形;须肢圆短,第3节背面有1对刺;盾板两侧缘呈深弧状弯曲,刻点散布均匀;颈沟短而深;缘垛较宽但不明显;无外距,内距粗短呈锥状;生殖孔为圆形,前端与基节Ⅱ中部平行,后端止于基节Ⅲ前缘;气门板呈逗点形;肛门圆形,肛沟位于肛后呈酒杯状。雄蜱除体型较小、体色较浅、盾板覆盖全背、颈沟短而浅、缘垛明显形状狭长、生殖孔与基节Ⅱ平行饱满呈唇形、肛门平行于第1缘垛呈圆形突出状、肛沟呈马蹄状等特征外,其他结构与雌蜱的相似。该蜱种COX1、ITS2和16SrDNA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749、1 656和440 bp。经测序比对,该蜱种COX1、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豪猪血蜱COX1、16S 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分别可达99.21%、99.32%以上;该蜱种ITS2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尚未有记录,其仅与长角血蜱ITS2基因序列(KX450306)的相似度较高为91.32%。通过COX1、ITS2和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该蜱种与其他血蜱种聚于同一属分支下。结果表明,从猪獾体表采集的蜱种为豪猪血蜱,结合形态结构及分子标记特征较易鉴定该蜱种。
    • 池彬彬; 倪莹; 陈慧英; 刘红艳
    • 摘要: 从海拔2 500~3 000 m处的盐井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中度嗜盐菌,通过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rDNA-ITS测序及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命名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GLUT-01。该菌株能在3%~15%NaCl (最适7%)、20~30°C(最适27°C)、pH值为4.0~10.0 (最适pH值为7.0)条件下生长,且能以部分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这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以其作为发酵真菌进行液态发酵培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在接种量为2%,温度为28°C,起始pH值为6,C/N为1∶2条件下培养3~5 d,产生的果胶酶活性达到126.68 U/mL。试验结果丰富了嗜盐果胶酶的研究和开发依据,为高盐环境下食品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 冯瑞章; 田婧; 韩睿康; 陈文凤; 刘艳丽; 魏琴; 梁寒峭; 张勇波
    • 摘要: 为了提高胆固醇降解率,筛选高降脂活性发酵菌剂的优良菌种。采用连续稀释平板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柠檬内生菌并对其降胆固醇活性进行筛选,再采用16S或2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活性菌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柠檬中分离得到122株柠檬内生菌,初筛得到23株胆固醇降解率高于25%的菌株,进一步进行复筛得到17株降胆固醇活性菌株,经鉴定结果为酵母属16株,其中Meyerozyma carpophila 7株,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5株,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和Pichia membranifaciens各2株,细菌1株鉴定为Acetobacter ghanensis。该研究菌株可作为发酵剂,为降脂类益生菌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