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促生

促生

促生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123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811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等;促生的相关文献由3242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瑛、沈其荣、刘方春等。

促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1.6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811 占比:98.32%

总计:24219篇

促生—发文趋势图

促生

-研究学者

  • 姜瑛
  • 沈其荣
  • 刘方春
  • 马海林
  • 杜秉海
  • 丁延芹
  • 杜振宇
  • 马丙尧
  • 李培培
  • 李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玲洁; 郑妍妍; 冯花蕾; 周勇
    • 摘要: 【目的】探索根系共生真菌对北方重要园林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设置油松接种牛肝菌属Suillus sp.(Su)、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Pf)、须壳孢属Pseudopyrenochaeta sp.(Ps)、短梗蠕孢菌Pleotrichocladium opacum(Po)、斯氏曲霉Aspergillus spelunceus(As)和不接种对照(CK)处理,测定各处理油松幼苗的营养生长、根系形态、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等。【结果】①与CK相比,接种Su显著提高了油松幼苗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00%、31.57%和47.37%;而接种Pf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99%和36.84%;接种Ps显著提高了幼苗株高和地径,分别提高了10.96%和15.00%;接种Po的幼苗株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CK植株,接种As的幼苗株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低于CK植株。②菌根生长响应的结果表明,接种Pf、Ps和Su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正效应,且接种Su对油松幼苗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接种Po和As时菌根生长响应为负值,对植株生长产生了抑制效应。③接种Pf苗木根系的总根长和表面积,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9.13%、22.16%;接种Ps苗木根系的总根长和表面积,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4.20%、20.19%;接种Su显著增加了苗木根系的体积,较CK显著提高了79.55%。④与CK相比,接种Pf和Su显著提高了苗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N、P、K含量,而接种As的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N、P含量显著低于CK。⑤接种Pf和Su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N、铵态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而接种As处理的土壤铵态N、速效K的含量显著低于CK,不同菌株之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结论】接种Pf和Su对油松幼苗的促生效应较强,在油松育苗栽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剌世凯; 李佳璠; 杜丽春; 高丽红; 田永强
    • 摘要: 以温室黄瓜穴盘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1倍、1/2倍、1/4倍和0倍)下不同生物菌肥[丰田宝(FTB)、地福来(DFL)、植动力(ZDL)、自制菌肥(ZZ)]的促根壮秧及化肥减施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生物菌肥相比,生物菌肥与营养液混施均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壮苗指数,其中100%营养液+ZZ处理最为显著。在适度化肥减施50%(1/2倍营养液)、75%(1/4倍营养液)条件下,不同生物菌肥均能够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和提升壮苗指数(SQI),1/4倍条件下ZZ和FTB分别提高壮苗指数28.7%、22.3%,1/2倍条件下DFL和ZDL分别提高壮苗指数15.3%、44.2%;ZZ处理在低营养液浓度(1/4倍)下总根长达到25.2 m,相较于CK(不施生物肥)根长13.1 m来说ZZ处理可显著增加根系长度(P<0.05);在维持稳定的壮苗指数(0.199,以1倍营养液+CK为基准)的前提下,ZZ和FTB可减少化肥施入量约75%,而DFL和ZDL可减少50%。此外,与CK相比,ZZ在1/2倍、0倍营养液浓度下,及FTB在1倍营养液浓度下显著增加幼苗第1片真叶叶绿素含量。综上所述,为了在化肥减施的基础上实现促根壮秧,建议自制菌肥和丰田宝生物菌肥与1/4倍营养液配套施用,而地福来生物菌肥和植动力生物菌肥与1/2倍营养液配套施用。
    • 李萍
    • 摘要: 摘心去叶是板栗树春季、夏季、秋季修剪的一项关键技术。摘心去叶的作用是控制新梢旺长、促生分枝、增加枝量,并且可增加营养积累,改变营养运转方向,可以使树体营养更多地由顶端运输到其他生长点,避免枝条疯长,形成良好的树冠,从而提高产量。
    • 张天静; 孙文松; 李玲; 刘莹; 刘坤; 沈宝宇
    • 摘要: 为了挖掘人参立枯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以新疆荒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中分离出的31种内生真菌为供试菌株,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1株对人参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39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观察,同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人参立枯病防治效果及对人参植株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株396最适培养基为MEA培养基和MA培养基,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硝酸钾,最适碳源为木糖和葡萄糖,适宜酸碱度为pH 7~8,最适生长温度为27°C,致死温度为60°C。菌株发酵液对人参立枯病防治效果与农药对照组相比持平,对人参有明显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根长、根粗和根鲜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平均株高、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增长了51.21%、115.02%和47.37%,根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明显。
    • 王春艳; 腊贵晓; 苏秀红; 李萌; 董诚明
    • 摘要: 从地黄中开发优势菌种资源并分析促生特性,为开发地黄微生物专用促生菌肥提供基础。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地黄不同时期根、茎、叶为材料分离内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分析进行分类归属。选出54株内生细菌对产IAA、铁载体活性,溶磷以及固氮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共分离出512株内生细菌,将其归类为54组,每组选出1株进行检测,其中41株具有产IAA的能力;29株具有溶磷能力;28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25株具有固氮能力。该结果为研究地黄专用微生物促生菌肥提供参考,并为后续微生物促生菌肥应用到地黄大田实验中奠定基础。
    • 肖青; 李永杰; 汪健康; 查兴平; 黄建明; 何张江; 康冀川
    • 摘要: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 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1.38倍;砖红镰刀菌处理组对番茄枯萎病的病情指数(45.16%)较对照组(74.15%)下降;浸根处理20 d时植物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SlYUC5、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SlICS1表达水平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30及40 d后,SlYUC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上升,SlIC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lLOXD在20 d时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38.73%(P<0.01),而在30 d时其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0 d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2.33倍,P<0.01);试验组中植物抗性相关蛋白基因SlPR1a在20、30和40 d的表达量被显著上调了7.89倍、5.77倍和1.8倍(P<0.01)。进一步用GFP标记菌株进行荧光定殖观察并通过qPCR法计算其定殖率,14 h后在番茄根系观察到镰刀菌菌丝存在,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定殖率逐渐上升。综上,推测砖红镰刀菌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于番茄根系介导植物激素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植株的长生发育和抗病。
    • 王亚楠; 陈莹莹; 范乐乐; 马桂珍; 李世东; 孙漫红; 暴增海
    • 摘要: 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重要的植病生防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与枯草芽胞杆菌B006共培养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和生防作用。采用平板培养测定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菌核形成,以及甘蓝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6孔组织培养板测定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活性;通过平皿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发酵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与枯草芽胞杆菌共培养发酵滤液能够显著降低立枯丝核菌菌核数量和尖孢镰孢菌生物量,其中对甘蓝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率提高40%以上,葡萄糖/硫酸铵培养基中发酵滤液抑菌率比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和枯草芽胞杆菌B006分别提高了86.6%和62.7%。共培养发酵滤液杀线活性显著提高,玉米粉/豆粕粉和葡萄糖/硫酸铵培养基中真菌-细菌共培养无菌滤液处理后线虫死亡率达到65%以上,分别比菌株67-1发酵滤液提高了37.0%和50.8%,比菌株B006提高79.1%和94.7%。黄瓜种子浸种后活力指数、幼苗株高及地上部鲜重增加7.4%~30.4%。本研究为提高粉红螺旋聚孢霉防病效果、研发高效生防新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 苗成琪; 赵延存; 包艳; 凌军; 刘嘉钰; 李朝辉; 刘凤权
    • 摘要: 本研究从梨树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1株生防细菌ST15,其对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具有较强拮抗活性,拮抗圈直径1.50~3.97 cm。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的无菌发酵滤液对水稻黄单胞菌也具有较强拮抗活性,其拮抗活性分别是1 mg/mL噻唑锌溶液的1.54~1.64倍和10μg/mL噻霉酮溶液的1.32~1.52倍;同时,研究发现ST15产生的次生代谢抗菌物质对高温、蛋白酶、酸碱(pH 3.0~11.0)及紫外光处理均表现较好稳定性。另外,研究发现ST15可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生长(P<0.01),对3种常用化学杀细菌剂耐受性较强。田间试验表明,每次喷施ST15生防菌剂15 L/hm^(2),连续施用两次,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63.51±3.28)%,与化学药剂3%噻霉酮悬浮剂的防效相近。综上,高地芽胞杆菌ST15是一株新的生防资源,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 李娟; 王文丽; 赵旭
    •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肥料HZ-24对黄芪的促生效果及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生物肥料HZ-24增产的机理,为生物肥料HZ-24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载体、生物肥料HZ-24、化肥处理(NP)、化肥+载体(NP+载体)、化肥+生物肥料HZ-24(NP+生物肥料HZ-24)6个处理,在收获时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黄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肥料HZ-24对黄芪根直径、根干重有显著促进作用。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根干重增加了40.8%,根直径增加36.7%;与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生物肥料HZ-24根干重增加16.2%,根直径增加19.2%。生物肥料HZ-24可以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的数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细菌、放线菌分别增加37.3%、22.7%,真菌减少19.3%;与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生物肥料HZ-24处理细菌、放线菌分别增加了23.7%、14.6%,真菌减少了37.1%。生物肥料HZ-24能够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4.2%、25.9%、18.1%、44.2%;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生物肥料HZ-24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45.7%、6.7%、24.8%、54.0%。综上所述,生物肥料HZ-24增产的机理主要是生物肥料中含有的假节杆菌可以改变黄芪根系微生物菌落结构,使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真菌的数量减少,使土壤向细菌型、休耕性转变;施用生物肥料HZ-24能够显著的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还可以增加根瘤重,增强了根瘤的固氮能力,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 李洋; 胥晓雯; 杨凯晴; 陈星宇; 宋天顺; 谢婧婧
    • 摘要: 将废弃羽毛制成氨基酸肥,从长期堆积腐烂羽毛的土壤中筛选出2株能降解羽毛的菌株。结果发现,其中X-Y4菌株降解羽毛的效率最高,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分析鉴定为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以羽毛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研究发酵条件对该菌株降解羽毛产可溶性蛋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该菌株最优发酵条件:羽毛填量10 g/L、转速200 r/min、初始pH 9.0、接种量2%、温度35°C,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产量为(173.27±2.95)μg/mL。将该羽毛降解菌制得的氨基酸肥分别通过叶面喷洒和灌根施加于黑叶葵扇白菜盆栽中,并对其基本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2 L/m^(2)灌根施加,对黑叶葵扇白菜的促生效果最明显,其鲜质量增加了63.4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