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生菌

内生菌

内生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3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植物保护、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7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55500篇;相关期刊353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微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等;内生菌的相关文献由3495位作者贡献,包括易有金、邓振山、周博等。

内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5500 占比:99.69%

总计:256285篇

内生菌—发文趋势图

内生菌

-研究学者

  • 易有金
  • 邓振山
  • 周博
  • 张红蕾
  • 王秀伶
  • 秦宝福
  • 贾扬
  • 郝庆红
  • 夏菠
  • 邓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佐长赓; 王静怡; 牛新湘; 刘萍; 管力慧; 党文芳; 杨红梅; 楚敏; 王宁; 林青; 王有武; 娄恺; 史应武
    • 摘要: 【目的】研究内生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B.atrophaeus SHZ-24)和根际细菌(B.subtilis SHT-15、B.vanillea SMT-24)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病效果。【方法】以棉花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后第50天棉花的株高、根长、根毛数、叶片数,分析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同时测定第50天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探究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对棉花诱导抗性作用。【结果】接种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后,均能提高灭菌土与非灭菌土棉花株高、根长、增加根毛数和叶片数。在灭菌土中,SHZ-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78 cm,是对照组的1.21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是对照组的1.14倍,根毛数和叶片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71和1.18倍;在非灭菌土中,SMT-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33 cm,是对照组的1.11倍,叶片数最多,是对照组的1.18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根毛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07和1.78倍;此外,在灭菌土中,棉花叶片中的CAT、POD、PPO、SOD、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下降。【结论】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株具有明显促生作用,能诱导棉花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棉株抗病能力。
    • 唐嘉城; 梁毅珉; 马葭思; 彭桂香; 谭志远
    • 摘要: 内生菌可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也可以通过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目前很少出现关于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内生菌的研究。百香果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一种草质藤本植物,主要生长于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对其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插入序列指纹图谱(IS-PCR)结果对所得菌株聚类,经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之后对聚类得到的各类群代表菌株进行固氮酶活性、产生长素能力、溶磷能力、解钾能力、产蛋白酶能力与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共分离纯化得到51株百香果内生细菌,经聚类分为12个类群,分别属于Bacillus altitudinis、Bacillus circulans、Lysinibacillus macroides、Brevibacillus antibioticus、Paenibacillus illinoisensis、Microbacterium zeae、Rhizobium pusense、Beijerinckia fluminensis、Achromobacter mucicolens、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Klebsiella michiganensis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进行促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百香果内生菌各类群代表菌株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10株具有分泌生长素的能力,5株具有固氮功能,6株具溶磷功能,7株具有解钾能力,3株具有分泌铁载体功能,5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本研究表明,从百香果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不但具有种群多样性,而且具有功能多样性,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菌株有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以发挥其价值。
    • 曾维星; 程贤; 毕良武; 卢言菊; 陈玉湘; 赵振东; 张笮晦
    • 摘要: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空白组(C)和经过生物预处理的2组(水预处理组,W;酵母液预处理组,Y)肉桂枝叶18个样本的内生菌进行基因测序。物种组成分析发现C组特有物种数为56个,W组为50个,而Y组达到了100个;3组样本中的变形菌门等丰度较高,总丰度占比达到了96%。对18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Y;和W;具有显著差异性。物种差异分析对比C组发现3组样本中厚壁菌门等为显著差异。对W、Y2组进行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发现W组中甲基杆菌门的丰度对差异效果影响最大;Y组中,厚壁菌门对组间差异存在最显著影响,同时其丰度对差异效果影响也是最大。
    • 吕彩云; 夏娟; 林永翔; 刘小壮; 相爱标; 郑亚文; 柏晓辉
    • 摘要: 本研究从安徽道地药材黄精中筛选出一株内生菌HJ-3,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观察该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将HJ-3菌株的发酵产物经萃取浓缩配制成不同浓度,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并用L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菌HJ-3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活性,其中对立枯丝核菌等7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很明显,盘长孢状刺盘孢拮抗活性较弱;另外发现,不同浓度的发酵产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经形态学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将该内生菌HJ-3鉴定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C-MS检测分析,获得一种5,5′-methylenebis(2-tert-butyl-4-methylphenol)酚类物质以及三种同系列化合物。研究结果为黄精内生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也为植物内生菌药物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 苗永美; 韩朔; 苗翠苹; 张维; 徐荣华
    • 摘要: 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而植物内生菌是生物农药重要资源。本研究采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分离石豆兰属植物内生菌,对峙法和琼脂柱法筛选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电镜分析脂肽对菌丝形态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效果,其中BBs-27抑菌活性最高,经分子鉴定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strain 168相似性为98.93%;优化出培养基为LB中添加2.5%蔗糖和0.01%(NH_(4))_(2)HPO_(4)、pH=5、装液量20 mL/50 mL、接种量2%、40°C、180 r/min、发酵105 h,经验证抑菌率达到88.06%。脂肽的半抑菌率浓度IC_(50)为488.93μg/L,电镜观察发现脂肽会使菌丝膨大、不规则,分化出大量分生孢子。BBs-27作为生防菌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 刘香余; 唐小渊; 章煜; 黄丹叶; 陈愉; 郑渝; 齐智敏; 卢轩
    • 摘要: 研究红景天内生菌Fusarium sp.HJT-P-5代谢产物。采用薄层层析色谱(TLC)、正/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现代分离技术对HJT-P-5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HJT-P-5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选取模式植物拟南芥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高浓度的4个化合物均降低拟南芥平均根长和平均鲜重,证明植物衰败凋落后,红景天内生菌代谢产物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态竞争能力,具备开发成除草剂的潜力。
    • 徐勤茜; 张泽宇; 陶雪婷; 赵梓伶; 李子院; 郝再彬; 李海云
    • 摘要: 为了提高分离自酸橙果实中的一株内生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产几丁质酶的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浓度、培养温度和初始pH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影响明显;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胶体几丁质浓度为0.8%、酵母粉浓度为1%、初始pH为6.9、接种量3%、装液量为100 mL/250 mL、30°C培养48 h时,该菌株产几丁质酶性能最佳,发酵液中几丁质酶酶活可达10.48 U/mL。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几丁质酶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 王志山; 黎妮; 王伟平; 刘洋
    • 摘要: 水稻的根、茎、叶、种子等器官存在大量对植株生长和产量、品质、抗性等有重要作用的共生和伴生微生物,其中内生菌是种子共生和伴生微生物中的一个代表类群。水稻种子中普遍存在种类丰富且结构复杂的内生菌群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子的萌发、生长和群体的产量特性。从水稻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水稻种子与其内生细菌分布的相关性、水稻种子内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水稻种子内生菌的垂直传递4个方面对目前有关于水稻种子内生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水稻种子内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对水稻内生菌研究的短板——"杂交水稻种子内生菌"研究做出论述与展望,希望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 徐勤茜; 朱国威; 赵梓伶; 陶雪婷; 李子院; 郝再彬; 李海云
    • 摘要: 为揭示酸橙内生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几丁质酶的基本酶学性质,采用离心、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菌株Bt028发酵液中的几丁质酶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考察该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催化动力学参数等性质。结果表明,Bt028菌株发酵液经离心、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电泳纯几丁质酶比活力为681.78 U/mg,纯化倍数为3.21,回收率15.5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几丁质酶的分子质量为65 kDa。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C,最适反应pH为6.5,在温度低于60°C、pH5.5~7.5时有较好的稳定性;Mg^(2+)、Ca^(2+)、Hg^(2+)、Co^(2+)对该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Cu^(2+)和Fe^(3+)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甲醇、乙醇、正丙醇和二甲亚砜使酶的活性增加,但当浓度继续增大,反而会抑制酶的活性;丙酮对几丁质酶有激活作用,而甲醛对几丁质酶有抑制作用。在最适催化条件下,几丁质酶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酶的转换数Kcat分别为29.533 mg/mL、108.696μmoL/(L·min)和0.527/min。研究结果可为该酶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工艺参数。
    • 张华琳; 王科翰; 陈雪冰; 李东育; 张欣欣
    • 摘要: 茶树内生菌对茶树的所处环境以及代谢情况影响较大。目前,关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对茶树内生菌的研究不足,文章从茶树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分布及生物学作用方面阐述茶树内生菌的研究进展,为茶树内生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茶树内生菌的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