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生细菌

内生细菌

内生细菌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微生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2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189616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等;内生细菌的相关文献由302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泽斌、杨成德、胡方平等。

内生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2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9616 占比:99.51%

总计:190556篇

内生细菌—发文趋势图

内生细菌

-研究学者

  • 陈泽斌
  • 杨成德
  • 胡方平
  • 龚明福
  • 何红
  • 李良波
  • 黄荣韶
  • 刘波
  • 刘洋
  • 姚裕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雪停; 夏彦飞; 李身; 雷荣月; 徐建强; 林晓民
    • 摘要: 为了丰富生防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从杨山牡丹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211株内生细菌,经初筛和复筛,有6株菌株(YMG34、YMJ74、YMJ78、YMJ141、YMJ143、YMY13)对牡丹黑斑病菌(Alternaria suffruticosae)、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腔孢叶斑病菌(Hainesia lythri)、灰霉病菌(Botrytis paeoniae)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表现出稳定的拮抗活性。拮抗实验结果表明,6株内生菌处理能使牡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扭曲,出现泡囊结构以及局部膨大。经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YMG34菌株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余5个菌株被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halodurans),结果表明6株内生细菌菌株均具有防治牡丹病害的潜力。
    • 崔文宁
    • 摘要: 本研究利用从益母草、知母2种中药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梨黑斑病菌进行拮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草叶6、益母草叶2、益母草叶4、益母草叶1、知母根6和益母草叶8等6种内生菌对梨黑斑病菌有较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92.55%。将这6株内生菌进行抑菌作用测定,发现益母草叶4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到60.39%。
    • 肖健; 陈思宇; 孙妍; 杨尚东; 谭宏伟
    • 摘要: 分析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解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挖掘和利用有益内生细菌及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门分类水平,施肥处理条件下甘蔗植株根系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细菌丰度占比均低于相应的不施肥处理,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度占比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属分类水平,Haliangium、Acidicapsa、unclassified_f_Ktedonobacteraceae和unclassified_f_Acidobacteriaceae_Subgroup_1是常规施肥水平(3000 kg hm^(-2),H处理)条件下甘蔗植株根系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减量施肥水平(1500 kg hm^(-2),M处理)下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norank_f_BIrii41、糖霉菌属(Glycomyces)、norank_f_67-14、Reyranella、unclassified_f_Steroidobacteraceae、unclassified_f_Xanthobacteraceae和norank_f_Roseiflexaceae、Dongia是低施肥水平处理(300 kg hm^(-2),L处理)甘蔗植株根系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菌属;柄杆菌属(Caulobacter)、假诺卡菌属(Pseudonocard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Kitasatospora、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Actinobacteria、Oceanibaculum和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是不施肥水平(CK)条件下甘蔗植株根系中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不仅影响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组成,而且影响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的代谢功能;但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之间,依施肥量的多少对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1500 kg hm^(-2))处理不仅没有导致甘蔗产量显著降低,而且没有显著改变常规施肥条件下甘蔗植株内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完全可替代常规施肥进行施肥管理。
    •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 摘要: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C、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 张秋玉; 陈晶; 周雪妹; 龚汉雨; 余光辉
    • 摘要: 为研究莼菜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挖掘莼菜的内生细菌资源,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莼菜不同组织及水样进行了Alpha、Beta多样性分析,分析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以及对比KEGG数据库进行内生细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莼菜样品和水样中获得16S rRNA基因V3-V4区高质量序列1124709条,1391个细菌OTUs隶属于21个门和399个属.分析结果表明:莼菜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水样和莼菜组织间共有29个共有菌属,占内生细菌所有种类的7.27%.PICRUSt2功能预测发现内生细菌菌群共有34个子功能,菌群功能丰富,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莼菜茎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大于其他组织,且不同组织均有各自特异的菌属,推测植物组织结构可能会促进内生细菌选择合适的组织生态位为植物体提供动力.
    • 王星; 孟炯放; 马荣; 何山文; 郭鹤宝; 张晓霞
    • 摘要: 从水稻根中分离出的内生细菌HMC50通过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为久留里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kururiensiss)。在基因组水平预测到该菌株具有与促进植物生长、鞭毛介导的运动性和解毒作用相关的主要特征,发现与固氮相关的18个基因中包括关键基因nifH以及色氨酸合酶α链(EC 4.2.1.20)基因和色氨酸合酶β链(EC 4.2.1.20)基因,因此推测该菌株具有固定N_(2)和分泌生长素(IAA)的能力;通过植物促生特性试验的验证,发现HMC50的确具有分泌IAA的能力(29.57 mg/L)并且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11.9nmol/(mL·h),除此之外,该菌株同时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定量检测A/Ar是0.29,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活性为0.35 U/mg,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较强(菌落溶磷透明圈直径HD与菌落直径CD的比值为3.97);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水稻有促进生长的潜能,接菌后水稻幼苗的根长、茎长、根重以及总鲜重上都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araburkholderia kururiensis HMC50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可以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特用的微生物肥料研制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
    • 王春艳; 腊贵晓; 苏秀红; 李萌; 董诚明
    • 摘要: 从地黄中开发优势菌种资源并分析促生特性,为开发地黄微生物专用促生菌肥提供基础。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地黄不同时期根、茎、叶为材料分离内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分析进行分类归属。选出54株内生细菌对产IAA、铁载体活性,溶磷以及固氮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共分离出512株内生细菌,将其归类为54组,每组选出1株进行检测,其中41株具有产IAA的能力;29株具有溶磷能力;28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25株具有固氮能力。该结果为研究地黄专用微生物促生菌肥提供参考,并为后续微生物促生菌肥应用到地黄大田实验中奠定基础。
    • 孙雨晨; 易欣欣; 王丽伟; 程兆伦; 张秀海; 高俊莲
    • 摘要: 从北京市房山区百合资源圃采集红芯百合(Fangio)植株样品,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进一步以百合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ACCC36423、百合叶尖干枯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ACCC37263和百合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01139等几种主要百合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产生长素(IAA)、溶磷、产铁载体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测定;最后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结果从百合茎部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细菌菌株FJb-2;该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葡萄座腔菌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高拮抗活性,对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率范围为60%~81%;该菌株产ACC脱氨酶活性为(35.28±0.05)μmolα-酮丁酸/(mg·h),同时具有产IAA、溶磷、产铁载体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FJb-2菌株为Burkholderia属细菌。结论认为百合内生细菌Burkholderia sp.FJb-2于体外条件下对多种百合病原真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
    • 涂然; 黄文峰; 冯正平; 王娜; 赵阳; 崔浪军
    • 摘要: 目的:揭示乌头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及其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产地乌头叶、茎和根组织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区,基于测序结果进行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差异及相似性分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地乌头叶、茎和根组织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并对乌头各组织的内生细菌相对丰度和生物碱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乌头内生细菌主要由4门,9纲,16目,36属组成;不同产地乌头的内生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均存在差异,但核心菌群组成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主导;共发现6种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与乌头根组织生物碱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乌头内生细菌组成存在差异但核心菌群相似,部分内生细菌丰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显著相关。
    • 李梓杨; 陈晓琳; 李丽丽; 许诗萍; 何苑皞
    • 摘要: 【目的】研究油茶-内生细菌互作早期的油茶根系转录组变化规律,为阐明油茶与内生细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内生细菌枯草芽孢杆菌1-L-29gfpr与油茶根系互作体系,以不同时间(0、6、12、24 h)的互作体系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油茶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1)转录组测序共产生52958922条序列,约46.1 Gb,差异表达基因10314条(FDR1)。随着互作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呈高-低-高的趋势,接种6 h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6306个,其中显著上调3434个,显著下调2572个;接种12 h后显著上调903个,显著下调526个;接种24 h后显著上调1195个,显著下调1384个。2)GO富集分析表明:接种6 h油茶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方面变化最为明显,生物学过程中磷酸代谢、含磷化合物代谢、响应激素途径、茉莉酸代谢、响应细菌途径等;分子功能中萜烯合酶活性、双加氧酶活性等;细胞组分中膜固有成分等得到富集。3)KEGG通路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被富集到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环境适应性等通路。接种6 h后富集的代谢通路与12、24 h差异较大,其中差异明显的主要有植物激素合成信号通路、植物病原互作通路、苯丙素生物合成通路。4)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的有生长素诱导蛋白编码基因(SAUR)、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蛋白酶编码基因(XTH)、茉莉酮酸酯ZIM结构域蛋白编码基因(TIFY)、钙调蛋白编码基因(CAM2)、转录因子MYB编码基因、抗病蛋白编码基因(RPM、RPS)、呼吸爆发氧化酶编码基因(RBOHC)、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POD)。【结论】利用活体互作体系对不同时间段内生细菌-油茶互作转录组进行分析表明,内生细菌可刺激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抗性,诱导免疫反应,但随后免疫反应逐渐减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