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贝数
拷贝数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32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158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电影评介、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等;拷贝数的相关文献由2260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细国、张军英、杨利英等。
拷贝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158篇
占比:98.49%
总计:18437篇
拷贝数
-研究学者
- 袁细国
- 张军英
- 杨利英
- 刘福玉
- 罗勇军
- 雷初朝
- 高钰琪
- 陈宏
- 姜正文
- 李杰
- 肖君华
- 张建光
- 张萌萌
- 易鑫
- 杨玲
- 高文祥
- 里查德·P·拉瓦
- 陆炯
- 陈丽
- 陈轶群
- K·张
- R·R·列斯尼夫斯基
- 丁荣荣
- 于世辉
- 刘涛
- 吴杰
- 吴玲清
- 吴珍芳
- 埃尔米·埃尔图凯
- 孟鑫
- 庄站伟
- 张子敬
- 方欢
- 旷婷
- 李大为
- 杨杰
- 梁峻彬
- 玄兆伶
- 王俊
- 王凯
- 王晶
- 白俊
- 管彦芳
- 荆瑞琳
- 蔡翠翠
- 赵薇薇
- 邱益彬
- 郑恩琴
- 阿米尔阿里·塔拉萨兹
- 陈芳
-
-
陈硕昌;
仝秋平;
郭晓磊;
朱萍;
蒙健宗;
杨辉
-
-
摘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对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左聚糖蔗糖酶基因(SacB)的拷贝数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菌株不同诱导时间下左聚糖蔗糖酶水解活力。结果表明,在BMMY液体培养基中经甲醇诱导24 h时,样品转录水平皆达到最大值,此时多拷贝菌株转录水平(2.13)为单拷贝菌株(0.42)的5.1倍;左聚糖蔗糖酶活力在甲醇诱导24 h后均随诱导时间不断上升,多拷贝菌株酶活(13.96 U/mL)较单拷贝菌株(5.48 U/mL)提高1.5倍。重组毕赤酵母整合的左聚糖蔗糖酶基因在1~3个拷贝范围内,随着拷贝数增加,多拷贝菌株较单拷贝菌株的mRNA转录水平及相应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毕赤酵母是表达基因SacB的良好宿主。
-
-
铁原毓;
文军琴;
田洁
-
-
摘要:
【目的】为验证转As6G-FFT烟草的基因功能,筛选稳定遗传的阳性株系材料,以建立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及生理指标分析鉴定转As6G-FFT基因阳性烟草植株,并利用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转基因烟草中As6G-FFT基因的拷贝数。【结果】(1)基于PCR检测,14个转基因烟草叶片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表明14个株系中均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As6G-FFT;(2)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0.001),其中6个株系的表达量呈极其显著升高(P<0.001);且其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215.13倍;(3)基于生理指标,测定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果聚糖含量,发现14个转基因株系中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0.001),其中13个株系的果聚糖含量极其显著升高(P<0.001);且其果聚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10.47倍;(4)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As6G-FFT和Nt ACT基因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907x+3.0145和y=-0.2813x+8.0141,R^(2)均为1;在检测的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拷贝数为1~3,其中1、2和3拷贝的单株数分别占总数的35.7%、50.0%和14.3%。【结论】本研究从DNA、RNA和生理水平综合进行阳性转基因烟草的鉴定,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此外,还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烟草中外源As6G-FFT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高效地估算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为后续获得稳定遗传材料提供筛选依据。
-
-
温玉琴(编译)
-
-
摘要:
研究人员常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法研究人类肿瘤。然而想通过该方法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与恶性细胞区分开,并找出肿瘤内的克隆亚结构仍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称为非整倍体肿瘤的拷贝数染色体核型分析(CopyKAT)的集成的贝叶斯分割方法,该方法可以深度读取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scRNA)的数据以评估基因组拷贝数的情况(平均基因组分辨率为5 Mb)。
-
-
高映雪;
薛瑞;
林敏;
胡换仪;
刘昌锦;
万文忠;
罗锋;
邓舜洲
-
-
摘要:
为探究猪痘病毒作为载体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插入外源基因P28-ORF2的拷贝数与PCV2-Cap蛋白表达量的关系.本试验以猪痘病毒为载体,通过双酶切连接及无缝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并纯化到了8株含不同拷贝数(1~8拷贝)P28-ORF2的重组猪痘病毒,基于荧光斑大小、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行判断.纯化到的8株重组病毒的荧光斑直径为317.41~384.96μm,大小无明显差异.重组猪痘病毒粒子形态与亲本病毒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为插入1拷贝P28-ORF2的重组蛋白表达量最低;随着P28-ORF2拷贝数的增加,PCV2-Cap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至插入4拷贝P28-ORF2时,PCV2-Cap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减少.8株重组猪痘病毒荧光斑大小无明显差异,表明猪痘病毒基因组中插入不同拷贝数P28-ORF2对重组病毒在PK15细胞内的增殖无影响.重组猪痘病毒粒子的形态未发生变化说明多拷贝外源基因的插入并未对猪痘病毒的结构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痘病毒为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时,单启动子启动多拷贝外源序列能明显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插入4拷贝的外源序列为较合适的拷贝数.
-
-
练启仙;
刘健锋;
杨茂发;
罗亭;
周小芸;
吴广
-
-
摘要:
[目的]探明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组织器官中Sulcia muelleri和Sodalis sp内共生菌的分布,为利用内共生菌对大青叶蝉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内共生菌S.muelleri和Sodalis sp.的16S rDNA的特异引物,检测在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的感染情况;同时利用绝对定量PCR对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成虫组织器官中2种内共生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大青叶蝉的卵、若虫、雌雄成虫均感染了S.muelleri和Sodalis sp,感染率均为100%;S.muelleri拷贝数在5龄若虫中最高,而Sodalis sp.的拷贝数在雌虫中最多,S.muelleri和Sodalis sp.拷贝数在卵中均最少.S.muelleri和Sodalis sp.拷贝数在菌胞组织中均较高,在雄虫和雌虫的唾液腺中较少.
-
-
李曼;
李巧琪;
廖真;
林标声;
鲁国东;
林占熺
-
-
摘要:
[目的]检测5种芦竹属菌草绿洲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的丰度及nifH基因的表达,为nifH基因的快速定量检测及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的拷贝数及相对表达量.[结果]5种芦竹属菌草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表达量及拷贝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绿洲2号nifH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呈过表达水平,且绿洲2号样本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余各样本差异不显著;固氮基因nifH的拷贝数呈逐步递减,其中绿洲1号样本nifH基因的拷贝数最高,达8.84×1011/g;绿洲5号最低,达1.54×1011/g,各样本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固氮基因nifH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可为nifH基因的定量检测及表达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
-
卢天宇;
高虹;
杨博超;
于佳楠;
徐亚新;
王若琳;
秦川
-
-
摘要:
目的 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对猪基因组中猪内源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拷贝数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PERV拷贝数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双重ddPCR方法,分别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为内参基因,确定对PERV拷贝数检测反应最适合退火温度和反应循环数.另外,通过对浓度梯度稀释的标准品质粒和猪细胞基因组进行检测,以确定最适模板浓度.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来自猪源细胞系和巴马小型猪组织中PERV的拷贝数,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稳定性.结果 基于ddPCR技术检测PERV拷贝数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9.9°C,最佳反应循环数为50;模板基因组的最适浓度在1.25~7.5 ng;检测同一样品来源基因组中PERV的拷贝数的变异系数在0.44%~8.29%.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ddPCR技术的PERV拷贝数的检测方法并系统的探索了最佳实验条件,与传统的qPCR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异种移植研究中供体动物基因组PERV拷贝数的测定提供了灵敏的方法和可靠依据.
-
-
王菊红;
穆丽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可疑结核病患者1 012例,取TB-DNA标本1 012份,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根据图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拷贝数。结果 1 012份标本中包括阳性标本241份,阴性标本771份;771份阴性标本中189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结核杆菌DNA拷贝数大多为102~103数量级;241份阳性标本中223份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结核杆菌DNA拷贝数大多为103~104数量级,与涂片阳性程度表现为正相关。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结核杆菌检测的有效方法。
-
-
-
-
张彦春;
马祎楠;
卜定方;
刘辉;
夏昌宇;
朱赛楠;
张英;
郑雪飞;
裴佩;
王松涛;
许玉凤;
潘虹;
戚豫
- 《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4977bp缺失的比例和拷贝数来观察其是否与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表现的复杂程度相关;rn 方法:采集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160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病但排除热点突变的住院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静脉血,提取总DNA.所有人按年龄分为2组,即组1(低年龄组)在0至10岁之间,组2(高年龄组)在10到20岁之间.线粒体病人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肌病,发育倒退,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呕吐或腹泻,精神心理障碍。本课题定义患者临床表现的种类越多,疾病越复杂。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检测外周血线粒体DNA 4977bp的缺失比例。缺失比例=mtDNA4977bp缺失的拷贝数/总mtDNA拷贝数。所有数据经相应的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用独立T-Test、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rn 结果:1.ΔmtDNA4977,缺失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线粒体病组ΔmtDNA4977缺失比例和平均每个细胞的ΔmtDNA4977的拷贝数比正常对照组高(组1:2.66±0.63 vs 1.86±0.65,p<0.001;组2:3.09±0.74 vs 2.36±0.50,p<0.001);3线粒体病组的总mtDNA的拷贝数在低年龄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2.07±0.39 vs 1.76±0.51,p<0.001),而在高年龄组中则低于正常对照组(1.96±0.50 vs 2.21±0.46,p=0.003),但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4.ΔnmtDNA4977缺失比例和平均每个细胞的ΔmtDNA4977的拷贝数与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组1:比例为r=0.519,p<0.001;拷贝数为r=0.389,p<0.001;组2:比例为r=0.772,p<0.001;拷贝数为r=0.607,p=0.001),同时ΔmtDNA4977缺失比例也和临床表现中的发育倒退,乳酸酸中毒,视力减退,呕吐/腹泻和精神心理障碍成正相关,平均每个细胞ΔmtDNA4977的拷贝数和临床表现中的发育倒退,乳酸酸中毒和视力减退呈正相关,而总的mtDNA的拷贝数则和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组1: r=-0.260,p=0.002;组2:r=-0.430,p=0.032),与发育倒退,乳酸酸中毒和呕吐/腹泻呈负相关;rn 结论:mtDNA 4977bp缺失可能与线粒体病相关,ΔmtDNA4977比例,拷贝数和总mtDNA拷贝数是无热点突变的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
-
-
张娜;
周颖;
杨文香;
刘大群
- 《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是20世纪90年代在禾本科植物中发现的一类特殊的DNA转座子,也是基因组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基因,其在结构上与非自主DNA转座子相似,但具有反转录转座子的高拷贝数特点.它能够通过自身的位置转移、增加拷贝数等行为影响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的功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