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8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4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126628篇;相关期刊474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转基因动物的相关文献由18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宁、邓继先、卢一凡等。

转基因动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4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6628 占比:99.22%

总计:127628篇

转基因动物—发文趋势图

转基因动物

-研究学者

  • 李宁
  • 邓继先
  • 卢一凡
  • 成国祥
  • 成勇
  • 李奎
  • 陈永福
  • 崔文涛
  • 罗杰·金登·克雷格
  • 鞠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耀辉; 吴小智; 焦悦; 叶纪明
    • 摘要: 转基因三文鱼是全球第1例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动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15年批准其进入市场,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于2021年批准其进入市场。除此之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还批准了转基因鸡、转基因猪等作为医用或饲用,日本批准基因编辑真鲷和河豚于2021年上市,这说明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动物的研发和上市正在稳步推进,并逐渐被普通大众认可。我国作为最早研究转基因动物的国家,虽然研究正在稳步开展,但还未有1例转基因动物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通过概述美国转基因动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转基因动物在美国的商业化情况,结合转基因三文鱼的批准过程,为我国转基因动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焦磊; 宫熳钰; 张莹
    • 摘要: 目的 探究lncRNA-ZFAS1对心肌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式建立心肌缺血诱发的心肌纤维化模型;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心脏特异性过表达lncRNA-ZFAS1的转基因小鼠;利用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组织心肌纤维化情况;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原代培养的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建立离体心肌纤维化模型,并转染siRNA(siZFAS1)用于敲减lncRNA-ZFAS1;利用MTT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lncRNA-ZFA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1a1)和Ⅲ型胶原(Col3a1)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心肌纤维化模型小鼠的心脏组织中,ln-cRNA-ZFAS1的表达显著升高,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敲减lncRNA-ZFAS1后,Col3a1和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心脏特异性过表达lncRNA-ZFAS1的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出现胶原沉积,并且α-SMA、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lncRNA-ZFAS1在心脏组织中的高表达会诱导心肌纤维化,敲减lncRNA-ZFAS1可以缓解心肌纤维化.
    • 林金香; 王心睿
    • 摘要: 随着各类新兴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也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但如何利用并有效制备抗体,用于检测、预防、治疗等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和新型动物模型技术、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多学科和计算机辅助抗体制备技术,并简要讨论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 王麒雲; 张新媛; 林潇
    •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元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通过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方法制造的多种动物模型已用于研究.其中,啮齿类动物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已广泛用于DR的发病机制特别是遗传学研究、药物干预(特别是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等领域.非人类灵长类DR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具有啮齿类动物没有的黄斑结构,因此在临床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犬、猪、猫、斑马鱼等动物也用于DR的动物模型建立.但无论是诱发型或自发性DR动物模型,其大多数只能表现为DR早期阶段的临床特征如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硬性渗出、点状和斑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只有极少数可通过诱导局部缺血的方法或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接注射入眼内诱发DR晚期阶段的类临床特征.
    • 王彤; 高元鹏; 韩静; 张景程; 李喜和; 何婷依; 曹贵方
    •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20年12月14日批准了名为GalSafe转基因猪上市.它是首个既可以有效减轻异种器官移植中的急性免疫排斥,又可以生产肉类过敏者可安全食用的转基因家畜.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走入市场已势不可挡,尤其近年来,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系统成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一种重要的方法.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由于结构简单、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家畜遗传改良、人类疾病治疗等方面.论文主要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家畜应用上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贺庆; 霍艳; 高华; 王军志
    • 摘要: 肿瘤免疫疗法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原性及其对效应细胞杀伤作用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因其具有抑瘤作用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日益受到研究者青睐,如何科学控制与反映该疗法的药效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目前肿瘤免疫疗法的两大类热点产品[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抗体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药效研究面临的问题,如抗PD-1/PD-L1抗体药物的整体临床药效反应率偏低,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疗效不尽理想,对抗PD-1/PD-L1抗体药物临床药效标志物和CAR-T细胞临床前药效评价的特点与分析方法、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转基因动物在此类产品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准确预测此类产品的临床药效,提高其疗效提供参考.
    • 孙鑫; 黄恺; 张满; 刘洪亮; 赵志敏; 陶艳艳; 彭渊; 刘成海
    • 摘要: 目的 观察C57BL/6N-Tg (1.28HBV) /Vst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复合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乙型肝炎背景下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血清HBV DNA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相关性. 方法 HBV-Tg小鼠予10% CCl4腹腔注射诱导加速肝纤维化形成,以血清HBV DNA、HBsAg、HBeAg水平和肝组织HBsAg表达情况评价模型小鼠病毒学特征,肝组织HE、天狼猩红染色及肝组织Hyp含量检测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观察肝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淋巴(NKT)细胞分布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进行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各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肝组织Hyp含量的相关性. 结果 HBV-Tg复合CCl4模型组小鼠血清HBsAg、HBeAg及肝组织HBsAg均呈阳性表达,血清HBV DNA载量>1×106IU/ml.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复合模型组小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196.39±38.14) μg/g与(347.67±59.53)μ g/g,P<0.01],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肝内CD4+T、NK、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减少(P<0.01),而CD8+T淋巴细胞(30.58%±2.89%与46.50%±2.24%,P<0.01)和B淋巴细胞(28.82%±2.24%与37.10%±8.59%,P<0.05)比例明显增多.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内T淋巴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13,P<0.05),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19,P<0.05);肝组织Hyp含量与CD4+T淋巴细胞(r=-0.871)、NK细胞(r=-0.716)、NKT细胞(r=-0.876)比例均呈负相关(P值均< 0.01),与CD8+T淋巴细胞(r=0.852)、B淋巴细胞(r=0.593)比例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HBV-Tg小鼠复合CCl4造模可诱导HBV病毒学指标阳性、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并存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该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肝脏淋巴细胞免疫紊乱的特点,且肝内淋巴细胞免疫紊乱与HBV病毒载量和肝纤维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 张芳
    • 摘要: 为探索可靠、灵敏的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检测技术,从核酸检测和蛋白检测两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出了每种检测技术的不足及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目前,已经研发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多种PCR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Southern blot技术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等,蛋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等.三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适用于对未知序列转基因动物的分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检测技术将成为未来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检测的研究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