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基因

转基因

转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7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33篇、会议论文203篇、专利文献86733篇;相关期刊185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遗传、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130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等;转基因的相关文献由19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宁、宛煜嵩、朱水芳等。

转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33 占比:6.09%

会议论文>

论文:203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86733 占比:93.70%

总计:92569篇

转基因—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郝柳芳; 段红梅; 王子珏; 郝飞; 郝鹏; 赵文; 高钰丹; 杨朝阳; 李晓光
    • 摘要: 背景: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室管膜细胞损伤后表现出干/祖细胞特性。目的:利用Nestin和Foxj1转基因小鼠标记室管膜细胞,以便追踪室管膜细胞及其子代在成年小鼠脊髓损伤后的增殖分化命运。方法:对转基因小鼠T_(8)脊髓节段完全切除1 mm脊髓组织,术后1-7 d连续腹腔注射BrdU动态观察室管膜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3,7,14,28,56 d)借助BrdU,GFAP,Tuj1,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边缘室管膜细胞的遗传命运谱。结果与结论:①未损伤脊髓中,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被激活,第3天时在损伤区周围大量增殖;②在损伤后第28天,约3.3%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Tuj1;③在损伤后第56天,约25.7%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并构成胶质瘢痕的核心,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④通过检测室管膜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的时空动态变化、增殖和分化特征,为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周伟男; 马帅
    • 摘要: 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农药使用需求、农药产品和生产企业情况分析,对全球转基因大豆商业化应用发展趋势和可能给我国农药带来的影响等进行分析,针对我国转基因大豆商业化政策的推进,提出了农药产业应对变化的建议。
    • 牛健
    • 摘要: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可以让农作物拥有更好的特性,不仅能增加产量、提高农作物耐寒耐旱抗病能力,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因农业种植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转基因技术,然后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主要应用,最后讨论推广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农业种植中推广转基因技术,希望通过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来促进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 谭天
    • 摘要: 媒体转型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这就涉及到媒体基因改变这一重大问题。能不能转?如何转?能否转好?本文运用基因技术理论,探讨媒体基因和转基因问题,提出融媒体基因重组的设想。
    • 康升云; 潘华; 刘晶晶; 李萍; 邱璐; 彭薇; 胡凯
    • 摘要: 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物育种的研究和应用。笔者概述了农作物转基因类型,阐述了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为实现农业生产抗虫害、抗病害、耐除草剂、抗逆性、品质改良和生物制药提供了更多选择。
    • 李麒; 闫思宇; 陈肃
    • 摘要: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通过内部的分子调控机制抵御这种伤害,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野生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克隆BpERF98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过表达BpERF98的转基因白桦植株。测量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白桦在低温、冻害和盐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白桦的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低于野生型株系,且转基因株系SOD和POD活性的增长明显高于野生型株系。结果表明,过表达BpERF98基因可以提高白桦对非生物胁迫的抵御能力,这为研究白桦在非生物胁迫下形成的分子机制及白桦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 罗建兴; 刘国强; 其勒木格; 郭梁
    • 摘要: 采用羧基荧光素(FAM)和六氯荧光素(HEX)荧光基团标记探针,建立针对农作物中常见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检出限以及模拟掺假试验验证此方法在转基因检测中的适用性。特异性检测试验中仅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和阳性质粒检测出相应转基因成分,其余样品均未出现明显PCR扩增曲线;检出限结果表明,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Cry1A(c)、CP4-EPSPS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1、0.1 ng,所建立的标准曲线r^(2)值均大于0.98,具有对农作物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的能力;模拟掺假检测显示此方法可检测到1%的Cry1A(c)和5%的CP4-EPSPS转基因成分。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法适用于对Cry1A(c)和CP4-EPSPS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 徐洁娜; 夏明慧; 樊婷婷
    • 摘要: 探索盐胁迫作用机理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中,对培育耐盐作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壤环境中过量的Na+会干扰植物根对其他离子的吸收,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离子失衡。在拟南芥中,已有研究证明HKT1基因在盐胁迫信号通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控制着Na+的吸收、转运和储存。文章通过正向和反向遗传学手段,发现一个转录因子MYBX在分子水平正向调控基因HKT1的表达,并通过构建HKT1过表达载体、获得含有测序正确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mybx,最终筛选获得1300-HKT1/mybx转基因植株,从而可以进一步验证MYBX和HKT1之间的关系。
    • 崔永祯; 杨晓云; 李绍祥; 浦秋红; 杨忠慧; 李宏生; 丁明亮
    • 摘要: 田间杂草不仅干扰农作物的生长,还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因此控制田间杂草对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对于田间杂草的控制仍然是使用除草剂等化学防治手段为主,但是一些灭生性除草剂不能直接用于农作物伴生杂草的控制,而通过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农作物可很好地克服这一难题。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于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培育,主要综述了这两种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 孙亚男; 张维耀; 王金星; 潘文婧; 姜成喜; 付春旭; 姜世波; 曲梦楠; 高陆思; 景玉良; 付亚书
    • 摘要: 转基因作物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