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5篇、会议论文276篇、专利文献49735篇;相关期刊453种,包括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8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等;组织病理的相关文献由414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陆宏达、潘连德等。

组织病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5 占比:1.89%

会议论文>

论文:276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49735 占比:97.57%

总计:50976篇

组织病理—发文趋势图

组织病理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陆宏达
  • 潘连德
  • 方凯
  • 王国良
  • 唐绍林
  • 张磊
  • 李晨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英杰; 郭春苓; 孙海美
    • 摘要: 观察一例硬化性苔藓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图像特征,并回顾相关文献.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毛囊角栓,表皮厚度略薄,表皮突变平,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纤维排列致密,折光度增高,浅层血管周围见少量炎细胞浸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相符.
    • 陈声利; 卢宪梅; 刘红; 陈学超
    • 摘要: 患儿,男,5岁.左股部皮肤硬化、多毛4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胶原纤维增多、增粗,排列紊乱,缺乏炎症,胶原纤维间可见脂肪细胞.阿新蓝染色:真皮内黏蛋白增多.诊断:皮肤僵硬综合征.
    • 李昕雨; 吕亚婷; 郭淑兰; 王玉坤; 于晓静
    • 摘要: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4例硬化性苔藓(L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平均年龄(36.84±17.84)岁;男女比例1∶2.5。外阴组患者25例(39%),非外阴组39例(61%),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外阴组患者临床误诊率(38.5%)高于外阴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外阴组患者比非外阴组患者更易出现瘙痒,组织病理学中更容易出现表皮增生、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1、0.021及0.035)。9例患者行皮肤镜检查,镜下均见黄白色无结构区及毛细血管扩张,6例见毛囊角栓,7例见亮白色条束。本研究显示非外阴部位的LS并不少见,且更容易出现误诊,皮肤镜检查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
    • 石国英; 闫小宁; 杨昌伟
    • 摘要: 目的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特点,旨在为BP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结果。结果38例BP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6~88岁,平均发病年龄(68.32±13.85)岁;35例患者Nikolsky征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裂隙及水疱形成,疱壁表皮完整,未见棘层松解。DIF检查显示表皮、真皮交界处基底膜带出现绿色荧光信号,C3、IgG于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结论中老年患者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应考虑BP可能,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检查相结合能有效提高BP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漏诊、误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小丽; 王宇翔; 张韬; 曾菊英; 黄晓青; 祁保民
    • 摘要: 报道了国内圈养羊驼(Vicugna pacos)住肉孢子虫病的确诊病例。诊断的依据是:(1)提示性临床症状,动物机体出现消瘦、贫血症状,临床出现肌肉震颤和神经症状。(2)尸体剖检特征性病变,心冠脂肪萎缩,呈胶冻样变;心包、胸腔有较多积液;食管平滑肌内有多个纺锤形的虫体包囊,呈乳白色,与肌纤维平行。(3)组织病理学特征,镜下食道平滑肌内可见住肉孢子虫包囊、小室及慢殖子;肌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萎缩、溶解,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住肉孢子虫属专性异宿主性寄生虫,尚无特效药物,定期查虫驱虫、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严控环境猫狗的流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林冲; 刘文辉; 尚轶钒; 刘林嶓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皮肤纤维瘤66例患者(80个病灶)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66例皮肤纤维瘤患者,男女比例1∶1.13,中位发病年龄33.5岁,病程1个月~12年,肿瘤的大小从0.3~5 cm不等,多数肿瘤的大小≤2 cm(85.00%),部分患者有自觉症状,如瘙痒、触压痛等。80个病灶位于四肢者51例(63.8%),且下肢多于上肢,多表现为单发褐色结节。术前确诊“DF”12例,拟诊“梭形细胞瘤”2例、“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瘢痕”1例、“体表凹陷”1例、“肉芽肿”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80张H-E染色切片中,细胞性2张(2.5%),动脉瘤样1张(1.25%),非典型性1张(1.25%),余均为经典型DF。免疫组化Vimentin、CD10均呈阳性,CD34阴性率为82.93%。结论不同分型的DF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是诊断的关键,结合免疫组化分析可避免误诊。
    • 严泓; 张乔安; 俞张婷; 陈忠清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肺隐球菌病CT影像与组织病理的比对分析,提高对肺隐球菌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胸部CT发现、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术后病理确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通过比对胸部CT和组织病理图像特点,分析引起肺隐球菌影像学改变的组织学基础。结果:胸部CT显示在53例肺隐球菌病灶中,49例结节状、3例斑片状、1例斑片结节混合影;49例病灶不超过3 cm,其中24例小于1cm;45例病灶距胸膜不超过1cm;50例为高密度或高低密度混杂影,3例为磨玻璃影;18例病灶内见空泡,4例见透亮区,4例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见空洞;24例病灶边缘见毛刺,13例边缘呈分叶状;31例病灶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22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出现晕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和胸膜凹陷。组织学特点:53例肺隐球菌病灶中49例为肉芽肿性炎症,4例为非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反应;肉芽肿病变中12例有炎性坏死、3例空洞形成、3例脓肿和1例隐球菌湖形成,8例见残留肺泡、3例见扩张支气管;病灶边缘机化13例,纤维包裹及炎性增宽肺泡隔各4例;病灶周围见出血及水肿18例,血管扩张、纠集和穿透共15例,胸膜牵拉10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各种组织学特点导致了相应的影像学改变。了解引起肺隐球菌感染CT影像改变的组织学,结合穿刺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可避免过诊断为恶性肿瘤,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李川北; 阮陈松杰; 吴明波; 徐洪森; 苏应兵
    • 摘要: 为查明湖北石首大垸农场养殖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歪头病病原与致病原理,本研究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病蛙脑、肝、脾和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患病蛙病理损伤,及人工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BSH3)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聚为一支,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分离菌(BSH3)会导致蛙脑组织基质水肿,基质中出现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肝、脾和肾脏组织出现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菌株可使黑斑蛙出现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半数致死浓度为6.3×10^(4)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米诺环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农业部水产用药规定,推荐使用氟苯尼考治疗该疾病。
    • 田秀娟; 王頔; 黄晨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肾活检的老年肾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肾脏组织病理分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4386例接受肾脏活检的患者中,共纳入老年肾脏病患者(≥65岁)360例,其中男性231例,女性129例,年龄(70.04±4.59)岁。肾活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占42.22%(152/360)。肾脏组织病理学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占62.78%(226/360),其中膜性肾病占59.29%(134/226)、IgA肾病占19.91%(45/226)、微小病变占12.39%(28/22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生率为31.11%(112/360),其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23.21%(26/112)],其次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淀粉样变性病,均占19.64%(22/112)。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对病因不明的老年肾脏病患者,应及早行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蔡晓珊; 李颖; 于国华; 张绍坤; 岳贤文; 赵守香
    • 摘要: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少见类型之一,其以肺泡腔内多量巨噬细胞聚集为主要特点,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影像-组织病理综合分析以及病理医生对DIP病理特点有充足的认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