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磷

溶磷

溶磷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微生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55370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土壤学报等; 溶磷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范丙全、冯乃宪、姚拓等。

溶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5370 占比:99.82%

总计:55469篇

溶磷—发文趋势图

溶磷

-研究学者

  • 范丙全
  • 冯乃宪
  • 姚拓
  • 李彦文
  • 李慧
  • 莫测辉
  • 蔡全英
  • 龚明波
  • 焦如珍
  • 厚凌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亚慧; 姜明国; 丰景; 周桂
    • 摘要: 旨在筛选出能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潜在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考察其VOCs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它促生功能,为研发微生物肥料提供新的思路及可靠的材料。以本实验室从海洋样品中分离保存的48株功能菌为供试菌株,通过二分隔平板实验、VOCs盆栽实验进行筛选,结合菌株的16S rRNA进行鉴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GC-MS)对菌株所产VOCs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平板活性实验对细菌的固氮,溶磷及产IAA进行活性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1株潜在PGPR-GX14001,其所产生的VOCs对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和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 L.)均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菌株经16S rRNA鉴定为橙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aurantiacum)。经GC-MS对其VOCs成分分析,共得到7种特异性化合物。经平板活性检测,GX14001具有较强的溶有机/无机磷活性和一般固氮活性,而其产IAA能力较弱,为1.737μg/mL。PGPR可通过不同的促生机制对植物表现出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X14001所产VOCs对植物有明显促生作用,其他方面的促生活性并不高,两者之间不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说明其最主要的促生作用是通过所产生的VOCs获得的。
    • 杨晓蕾; 李建宏; 姚拓; 梅丽娜; 李琦; 白洁; 朱青青; 赵晓倩; 赵树栋
    • 摘要: 功能特性和培养条件研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工业化潜力挖掘和开发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对菌株开发利用,选取前期研究中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洽草(Koeleria glauc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及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获得的5株菌株为材料,测定菌株溶磷、固氮、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等特性,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测定菌株生长特性、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产气特性、产酸特性,确定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1溶有机磷量最高,为170.37μg·mL^(−1),菌株Y3溶无机磷量最高,为308.50μg·mL^(−1);菌株Y1、Y3、Y5、M1、M6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24.23~164.74μg·mL^(−1)。菌株Y1和Y3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分别为175.30和255.55 nmol·(h·mL)^(−1)(C_(2)H_(4))。通过对菌株生长特性测定,5株菌株在40 h均已进入生长稳定期,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1°C,适宜的生长pH范围为6.50~7.50,在LB培养基中生长无产气现象,生长过程中pH稳定在6.23~7.52,具有作为工业化发酵菌种的潜力。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Y5与Y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M1为产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nxantha),M6为猴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imiae)。本研究为菌株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 白洁; 姚拓; 雷杨; 王占军; 王辛有; 苑力晖
    • 摘要: 为探究荒漠草原灌木欧李(Cerasus humilis)根系内生细菌固氮能力和其它特性。采用无氮培养基,从欧李根内分离获得20株内生固氮菌,并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特性,Salkowski法测定分泌植物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能力,对筛选出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细菌均具溶磷和分泌IAA能力。所分离菌株固氮酶活性在31.45~424.81 nmol C_(2)H_(4)·h^(-1)·mL^(-1)之间(NS 25最高),解有机磷量在26.62~99.18μg·mL^(-1)之间(YNS 4最高),溶无机磷量在1.10~20.31μg·mL^(-1)之间(WNS 21最高),分泌IAA量在3.86~47.00μg·mL^(-1)之间(NS 22最高)。10株固氮酶活性较高菌株经初步鉴定NS114-1和NS114-2为Bacillus pumilus,NS 25和NS 26为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YNS 1为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菌株WNS 21和NNS 15为Bacillus velezensis,NS 8为Paenibacillus catalpae,YNS 6为Cytobacillus firmus,NNS 19为Bacillus sp.。研究分离的内生固氮细菌具有溶磷和分泌IAA的能力,有望通过后续研制微生物菌剂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 白洁; 姚拓; 王占军; 雷杨; 杨晓蕾; 张蔚
    • 摘要: 为获得欧李(Cerasus humilis)根系优良内生促生菌,以欧李根系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细菌,测定其固氮、解磷、溶磷、合成植物生长素IAA(吲哚乙酸)和耐盐碱特性,并通过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7株菌均表现出一定的促生潜力,菌株固氮酶活性在50.64~127.40 nmol·h^(-1)·mL^(-1),菌株Y3最高;菌株解有机磷量在1.28~358.90μg·mL^(-1),菌株N23最高;菌株溶无机磷量在6.29~143.61μg·mL^(-1),菌株Y2最高;菌株合成IAA量在14.24~70.48μg·mL^(-1),菌株N22最高。菌株耐盐碱特性测定中,菌株Y3、Y4表现出广泛的耐盐碱特性,可在NaCl浓度为30%以及pH值为13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属极端嗜盐嗜碱微生物。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Y3、Y4确定为Bacillus sp.,菌株N23、N22为Pseudomonas simiae,菌株N1为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菌株Y1、Y2为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研究分离出的内生促生菌具有多种优质促生特性,可为后续研制微生物接种剂(菌肥)提供优良菌种,并有望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 张心青; 田杰伟; 马娜娜; 蔡倩倩; 王红霞; 部丽群
    • 摘要: 为获得具有高效溶磷解钾能力的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番茄及其他大田根部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解钾作用的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法进一步比较筛选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选择溶磷解钾能力强的菌株进行ARTP诱变筛选,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及BioLOG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及对照菌株进行比较,WB1菌株具有溶无机磷作用,Q1菌株具有溶有机磷作用,L4菌株具有解钾能力,并通过大田应用研究,获得了一种高效的溶磷、解钾微生物复合菌剂。综上,经鉴定确定菌株WB1为产酸克雷伯氏菌,Q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L4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试验验证上述菌株均是理想的菌肥生产用菌株。
    • 柴加丽; 姚拓; 王振龙; 韩江茹; 张蔚; 刘晓婷; 李茜
    • 摘要: 为获得高寒地区优良牧草根际促生菌资源,本研究从高寒地区优良牧草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紫穗鹅观草(Roegneria purpurascens)根际筛选促生菌,研究菌株溶解有机磷、溶解无机磷、固氮、分泌激素特性,并对优良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3种牧草根际共筛选出14株溶解有机磷菌株,其溶磷量为6.51~141.49μg·mL^(−1),菌株培养液pH为2.97~3.79;16株溶解无机磷菌株,溶磷量为371.29~538.59μg·mL^(−1),菌株培养液均呈酸性;22株固氮菌株,固氮酶活性91.71~160.20 nmol·(h·mL)^(−1)(C_(2)H_(4));14株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菌株,分泌量0.10~0.92μg·mL^(−1),同时分泌赤霉素、玉米素,分泌量分别为0.52~139.22和0.12~0.99μg·mL^(−1)。通过测定菌株综合特性,共筛选出12株促生特性较全面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PCB4为华西肠杆菌(Enterobacter huaxiensis),其余11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5个不同种。本研究鉴定的12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多种促生特性,为后续草地植被恢复和微生物菌剂研制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
    • 郑秋桦; 李富鑫; 刘广源; 庞彦韬; 黎晓漩; 曾松荣
    • 摘要: 以粤北凡口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苦楝(Melia azedarach)、苎麻(Boehmeria nive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重金属铅、锌能力的45株内生真菌为研究材料,利用CAS检测液显色反应、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法,分别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产铁载体菌株30株、溶磷菌株3株和产吲哚乙酸(IAA)菌株18株。并选取具有产铁载体、溶磷或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WB-21为曲霉属(Aspergillus)、BM3为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BM5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XP3.21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ZMP5-3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
    • 热孜亚·吐尔逊; 郑勇; 阿丽亚·外力; 特列吾·哈杰提; 黄晶晶; 玛依拉·买苏提; 依丽米努尔·艾力; 艾斯凯尔·玉苏普; 旭格拉·哈布丁
    • 摘要: 为了得到具有耐盐碱及促生特性的菌株,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0株根际微生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平板划线法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选择37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7株菌株分别属于9个属,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属.在NaCl 2质量分数为2%~25%和pH为5~12的培养基中对上述菌株进行筛选及除盐、除碱特性研究,并采用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IAA)和产铁载体的定性、定量法分析促生特性.结果显示:10株根际细菌在NaCl质量分数为2%~20%和pH为5~11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在36 h时除盐、除碱效果最好,其中菌株HQA8的除盐、除碱效率分别达75%和46%.上述10株耐盐碱根际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也能生长,溶磷量为28.20~52.63 mg/L.其中菌株HQA2在60 h时产IAA达54.21 mg/L,且产铁载体能力也最强,菌落周围产生的黄色晕圈直径为37.25 mm.综上,筛选获得的10株黑果枸杞根际耐盐碱细菌可为开发生物菌肥和改良土壤极端环境提供优良菌株.
    • 杨统一; 杜秋霞; 刘静霏; 翟德丽; 刘延鹏; 赵卫国
    • 摘要: 从桑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具有促生能力的细菌G2,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研究了不同pH、培养时间等对G2菌株的促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时,培养48 h G2菌溶磷能力达到最高,为17.96 mg/L;而IAA的分泌速度在48 h之前较快.盆栽试验表明,接种稀释100倍的G2菌液后,桑树苗的株高、鲜重、地上部干重及根系干重分别较对照提高31.8%、38.5%、34.6及31.2%.综合分析表明,G2菌株具有较强的促生能力,为桑树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 林显程; 董俊德; 周卫国; 彭秋颖; 张健; 张颖; 杨清松; 唐小玉; 张燕英; 凌娟
    • 摘要: 海草植株共附生大量具有合成植物激素、促进植物营养物质吸收和拮抗病原菌作用的促生菌,对海草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固氮、溶磷培养基从海南省新村湾泰来草(Thalassia hemperichii)和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植株中获得细菌131株,分布于36属61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通过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发现,从泰来草分离获得细菌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目、Chao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海菖蒲,其具有更高的细菌多样性;而三种培养基中,应用PSM培养基获得的细菌的多样性最低。另外,对包括17株溶磷菌和12株固氮菌在内的61株菌进行促生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2以C 2 H 4计的固氮酶活性达14.27 nmol/(h·mL),有3株菌溶磷活性在29.91~44.86 mg/L之间,6株菌产铁载体能力很强,8株菌氨化能力很强,10株菌吲哚乙酸(IAA)产量在50μg/mL以上。基于促生能力的综合分析,我们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促生潜能的菌株,16S rRNA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1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1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sp.)和1株Breoghania sp.。它们适合进一步开发研制为微生物菌剂,可应用于促进移植海草生长发育和退化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