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菌株鉴定

菌株鉴定

菌株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191篇、专利文献30322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28种,包括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等;菌株鉴定的相关文献由22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曾庆飞、鲍时翔等。

菌株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191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30322 占比:98.41%

总计:30813篇

菌株鉴定—发文趋势图

菌株鉴定

-研究学者

  • 刘洋
  • 曾庆飞
  • 鲍时翔
  • 黄惠琴
  • 姚拓
  • 李慧
  • 刘伟
  • 刘伟贤
  • 卓超
  • 周晓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萌霞; 果秀梅; 薛冰; 张泽洋; 贾士儒; 崔建东
    • 摘要: 目前绿原酸的主要来源为天然植物中提取,但天然植物中绿原酸含量较低且提取工艺复杂,导致绿原酸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高效的制备绿原酸方法.本研究以金银花叶、红薯叶、薄荷叶、蒲公英叶和杜仲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开展合成绿原酸的内生菌分离筛选,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筛选出内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最终从植物样本中分离到具有合成绿原酸能力的5株内生菌,其中菌株XJ-1的绿原酸产量为9.9μg/mL.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果糖30 g/L、柠檬酸铵5 g/L、玉米浆6 g/L,所得绿原酸的产量达到24.02μg/mL,为优化前的2.43倍.本研究为开发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绿原酸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 邱田美; 王洪涛; 于亚宁; 徐丽丽; 陆秀华
    • 摘要: 采用ITS鉴定法和形态学方法对野生美味扇菇1509菌株进行鉴定,优化其菌丝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1509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MgSO_(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150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果糖20.0 g·L^(-1)、蛋白胨2.0 g·L^(-1)、MgSO_(4)0.75 g·L^(-1)、CaCl_(2)0.5 g·L^(-1)、KH_(2)PO_(4)1 g·L^(-1)、VB_(1)10 mg·L^(-1)、琼脂20 g·L^(-1).经人工驯化、栽培出菇获得美味扇菇子实体,测定子实体的粗多糖、粗蛋白质、钙、铁、VC、VE以及17种氨基酸含量;其中钙含量高达133.96 mg·100^(-1)g^(-1),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满足理想蛋白均衡值.
    • 路垚; 刘雅辉; 孙建平; 何宗均; 赵琳娜; 戴相林; 赵子婧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降解的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方法]在低温地区采集土壤,10°C初筛耐低温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液法进行复筛,利用DNS法测定CMC酶活性。将筛得菌株和实验室自存菌株结合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CMC酶活性,测定秸秆降解率,并对代表性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对最终确定的复合菌系中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10°C低温培养初筛得到55株耐低温菌株,刚果红染色法复筛得到8株具有明显水解圈的单菌株,其中包括细菌3株、真菌2株、放线菌3株,其中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达到47.0 U/mL;根据拮抗试验构建了2个复合菌系,其纤维素酶活性分别达到31.0和53.0 U/mL;秸秆降解试验中,实验室和沙袋法的复合菌系2对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31.8%和45.1%,显著高于复合菌系1和对照组;对JGDZTX3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氮源为牛肉膏,培养温度为10°C,培养时间为4 d,初始pH为7,在此条件下CMC酶活性达到66.5 U/mL,这4个条件对产酶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复合菌系2的4个未知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白蚁菌、葡萄球菌、长柄木霉、芬莱氏链霉菌。[结论]通过该试验筛选得到的耐低温可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系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在北方低温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艳红; 刘旸; 张浩铂; 姚心怡; 贺禧
    • 摘要: 从堆肥中筛选到一株高活性纤维素酶产生菌B4,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研究生理生化特征和分析16S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种的鉴定;以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筛选菌株的最佳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B4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长杆状、芽孢椭圆中生,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为:玉米芯粉25 g、七水硫酸镁0.1 g、氯化钙0.1 g、土温200.6 g、麸皮8 g、蛋白胨0.5 g、硫酸铵0.2 g、氯化钠0.6 g、土温800.2 g、磷酸二氢钾0.5 g、糖蜜0.5 g、水125 mL;最佳理化发酵条件为:温度34°C、pH 6.0、接种量1.5%(OD_(600)=1.0)。在最佳条件下发酵24 h,发酵最高酶活达18.74 U/g。通过研究可为纤维素酶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菌株来源。
    • 刘阳; 马炳存; 刘峥; 王灿; 秦媛; 贺巧玲
    • 摘要: 目的:通过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能力验证,比对不同检验方法对巧克力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出及鉴定效果,找出不同检验方法对样品中不典型沙门氏菌分离及鉴定的特性,有效提升实验室对不典型沙门氏菌检验能力及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实验中样品前处理按照考核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要求进行操作,通过BAX®system Q7快速筛查可疑样品,MALDI-TOF-MS定位可疑菌株,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确认阳性菌株,MLST技术对沙门氏菌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3个样品中两个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样品CODE-0695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样品CODE-0050未检出沙门氏菌,样品CODE-0542检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结论:实验发现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在显色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及生化表征与常见沙门氏菌不一致,易漏检,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不典型沙门氏菌检验能力的建设。
    • 叶莹; 霍达; 张晓阳; 刘冰; 熊桂红; 彭文文; 周庆红; 黄英金; 蒋军喜
    • 摘要: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有效防控芋头干腐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芋头干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范围;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gyrA、rpoB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筛选到1株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命名为D-1。该菌株对供试的其他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显著的抑菌作用。D-1菌落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表面干燥皱褶、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与对照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的16S rDNA、gyrA和rpoB 3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B.velezensis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在分别基于16S rDNA、gyrA和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各菌株聚类成一个分支。【结论】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D-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该菌株抑菌活性强,抑菌谱广,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 杨晓蕾; 李建宏; 姚拓; 梅丽娜; 李琦; 白洁; 朱青青; 赵晓倩; 赵树栋
    • 摘要: 功能特性和培养条件研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工业化潜力挖掘和开发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对菌株开发利用,选取前期研究中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洽草(Koeleria glauc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及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获得的5株菌株为材料,测定菌株溶磷、固氮、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等特性,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测定菌株生长特性、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产气特性、产酸特性,确定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1溶有机磷量最高,为170.37μg·mL^(−1),菌株Y3溶无机磷量最高,为308.50μg·mL^(−1);菌株Y1、Y3、Y5、M1、M6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24.23~164.74μg·mL^(−1)。菌株Y1和Y3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分别为175.30和255.55 nmol·(h·mL)^(−1)(C_(2)H_(4))。通过对菌株生长特性测定,5株菌株在40 h均已进入生长稳定期,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1°C,适宜的生长pH范围为6.50~7.50,在LB培养基中生长无产气现象,生长过程中pH稳定在6.23~7.52,具有作为工业化发酵菌种的潜力。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Y5与Y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M1为产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nxantha),M6为猴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imiae)。本研究为菌株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 冒学宇; 李勇; 吴丛杨慧; 蔡凯; 林雪峰
    • 摘要: 从连云港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研究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对其进行测序和种属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降解柴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污染土壤中共分离出柴油降解菌株4株,经过测序及同源比对,与该4株菌株同源性最高的分别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_cloacae,HY1),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_pulmonis,HY2),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_taiwanensis,HY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_aeruginosa,HY4),同源性均达98%以上;4株菌株具备不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和柴油降解能力,其中菌株HY1和HY2对柴油的降解率最高,当柴油浓度为0.5%,处理时间为20 d时,二者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37%以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后,发现在柴油浓度为0.5%,降解时间为8 d时,菌株HY2和HY1最佳降解条件是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80 r/min,接种量为3%~4%,此时,二者对柴油的降解率分别为40.15%和43.87%。本研究可以丰富石油烃降解菌的菌种信息,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及数据支持。
    • 刘艺茹; 马霞; 赵婷; 刘锦浲; 于学健; 刘伟贤; 程坤; 张欣; 曹艳花; 辛迪; 冯慧军; 刘福东; 赵雯; 洪维鍊; 姚粟
    • 摘要: 以婴儿和成人肠道来源的菌株K56和ET-22为研究对象,选取8株其他来源菌株作为参考,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NP)分析,建立了适用于菌株K56和ET-22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K56和ET-22及参考菌株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鉴定比对值大于2,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达到95%以上,在种水平均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副干酪乳杆菌K56、ET-22和参考菌株的1701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多基因序列位点分析,菌株K56和ET-22可与其他参考菌株有效区分,SNP分析表明不同培养代数间副干酪乳杆菌K56的SNP差异为103、ET-22的SNP差异为4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副干酪乳杆菌K56、ET-22与其他参考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已成为业内新的科学共识。该研究建立的益生菌K56和ET-22菌株水平精准鉴定方法体系,对促进其在乳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杨程; 徐萍; 文芳; 田丹丹; 孙泽平
    • 摘要: 铱在贵州省都匀市雨花湖公园附近5~15厘米深土层的土壤和水域区泥底中采样,通过分离、筛选后得到了1株具有降亚硝酸盐(NO_(2)^(-))优势的菌株且命名为Y2;经过测序及形态学等分析,判断Y2为Bacillus aryabhattai,即阿氏芽孢杆菌。实验分析显示该菌在养殖水样和模拟水样中7天后NO2-的降低率分别为24.3%、63.6%,对水质净化有明显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