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749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等;吲哚乙酸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莉、柴瑞停、皮勇建等。
吲哚乙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749篇
占比:98.31%
总计:21105篇
吲哚乙酸
-研究学者
- 徐莉
- 柴瑞停
- 皮勇建
- 李辉信
- 焦加国
- 胡锋
- 刘满强
- 张振
- 李伟明
- 陈小云
- 周燮
- 李方卉
- 陈雄
- 倪磊
- 克里斯托夫·博斯
- 哈米德·艾萨维
- 宋土生
- 岳丹丹
- 彭师奇
- 慕琦
- 李冠杰
- 王熹
- 罗曼·西格里斯特
- 赵俊杰
- 赵明
- 黄辰
- 刘利英
- 刘莉
- 刘霞林
- 多立安
- 巩涛
- 常晨
- 张冬冬
- 曹涤环
- 曾贞
- 朱宝成
- 李爱学
- 杨文玲
- 杨玲
- 杨静
- 王成
- 王永攀
- 王继雯
- 甄静
- 粟本文
- 胡叶
- 胡宜亮
- 赵树兰
- 陈国参
- 高同国
-
-
孙沉沉;
马兰;
吴永红;
俞元春
-
-
摘要:
为探究吲哚乙酸添加的先后顺序和质量浓度对周丛生物去除水体中氮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人工培养的周丛生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预先经过吲哚乙酸培养的周丛生物(预处理组)和未经过吲哚乙酸培养的周丛生物(对照组)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0、5和10 mg·L^(-1))吲哚乙酸的氮磷污水中培养。结果表明,添加吲哚乙酸提高了周丛生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对照组中,添加5 mg·L^(-1)吲哚乙酸的周丛生物在第2天对NH_(4)^(+)-N、PO_(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5.0%,第7天对NO_(3)^(-)-N的去除率为99.0%,且对照组比预处理组的去除速率更高,比预处理组快2 d。吲哚乙酸的添加改变了周丛生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总磷脂脂肪酸组成减少,细菌、放线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G_(3)^(-))数量增加,溶液叶绿素荧光F_(t)值下降,pH升高。综上所述,添加吲哚乙酸促进了周丛生物中藻类的生长,提高了周丛生物对氮磷的去除效率。
-
-
江旭升;
杨勇胜;
李庆宏;
魏椿;
王道静;
唐洪毅
-
-
摘要:
为了探讨外源吲哚乙酸(IAA)对铅胁迫下枇杷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枇杷种质资源圃中的枇杷砧木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铅胁迫后施加不同浓度IAA,研究对枇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IAA可以缓解铅胁迫对枇杷砧木幼苗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适宜浓度的IAA可以降低铅胁迫下枇杷砧木幼苗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可提高光合作用各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本试验中,IAA的最适缓解浓度范围为10~20mg/L。
-
-
杨林英;
徐凡;
耿培妍;
尹显达;
耿丹萌;
王谦
-
-
摘要:
为缓解大量的废弃菌糠造成的面源污染,研究菌糠的资源化开发.以黑木耳菌糠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黑木耳菌糠中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赤霉素质量分数为45.52μg/g,加标回收率达98.28%;吲哚乙酸质量分数为38.42μg/g,加标回收率为94.70%.利用黑木耳菌糠与菜园土、砂质土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匀种植紫叶生菜,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一定比例的黑木耳菌糠的使用,可以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当黑木耳菌糠添加量为35%(质量分数)时,栽培出来的紫叶生菜发芽率最高,达到86.91%,且发芽时间最短,约为7 d,表明其具有资源化开发价值.
-
-
陈科霖;
王明元;
尤长胜;
刘建福;
林萍;
李雨晴;
陈文亮
-
-
摘要:
从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分析优良菌株产吲哚乙酸(IAA)的特性.采用组织培养、平板划线法和Salkowski比色法,筛选能够产IAA的金线莲内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种产IAA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从‘红霞’金线莲茎中筛选分离的内生真菌PJ3产IAA能力最强,产量高达106.7μg·mL^(-1);经鉴定,PJ3为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真菌.PJ3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为:0.5 g·L^(-1)硫酸镁,1.5 g·L^(-1)磷酸氢二钾,1.5g·L^(-1)磷酸二氢钾,10.0 g葡萄糖,15.0 g酵母浸粉,培养时间为132 h,培养温度为28°C,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1),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8%.
-
-
覃国新;
闫飞燕;
周其峰;
李慧玲;
劳水兵;
杨玉霞;
莫仁甫;
罗丽红;
陈泳锨;
何洁;
韦宇宁;
王海军
-
-
摘要:
基于Qu ECh ERS原理,该研究建立了多功能针式过滤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豆芽中的吲哚乙酸。样品经1%乙酸乙腈和1 g氯化钠、2 g硫酸镁提取,多功能针式过滤器快速净化后,采用ZORBAX SB-C_(18)(4.6×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C,检测波长:267 nm,对提取净化液中吲哚乙酸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吲哚乙酸在豆芽基质中基质效应较小,故使用纯溶剂配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吲哚乙酸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在0.1~5.0mg/kg的加标水平范围内得到的平均回收率为80.6%~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3%~4.6%。检出限为0.03μg/kg,定量下限为0.1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豆芽中吲哚乙酸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
-
袁赟;
易懋升;
周晓云;
宿庆连;
范正红;
张雪莲;
谢伟平
-
-
摘要:
【目的】筛选能有效促进绯花玉提前开花、提高开花整齐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施用方法,为绯花玉的花期调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长势一致的绯花玉种球为试验材料,研究100、200、400、800 mg/L的多效唑、烯效唑、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对其开花的影响。【结果】喷施100~800 mg/L多效唑、烯效唑、吲哚乙酸溶液,绯花玉种球色泽、球径增量、花朵数、开花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促进绯花玉提前开花,其中100 mg/L多效唑溶液处理效果最佳、比清水对照提早9.0 d开花,从开花到全盛开所需时间仅11.7 d、比清水对照缩短20.0 d,且开花整齐度更高;而100~800 mg/L赤霉素溶液对绯花玉开花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其营养生长起到促进效果,表现为绯花玉球径增大、刺座含刺数量增加、刺长增长、刺座质量增加、种球颜色更绿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促进绯花玉提前开花、提高开花整齐度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针对个性化需求改良绯花玉的观赏性状,提高其观赏价值,对进一步增加其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
-
郭书亚;
唐可;
王燕燕;
杨颜裴;
陈虹宇;
倪晓菁;
张佩佩;
吴玉环;
刘鹏
-
-
摘要:
为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激动素(kinetin,KT)对镉胁迫下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生理响应及耐镉性的影响,以耐镉型榆林菊芋和镉敏感型成都菊芋为研究对象,设置CK(空白对照,无Cd)、T1(Cd_(300 mg/kg))、T2(Cd_(300 mg/kg)+IAA_(4 mg/L))、T3(Cd_(300 mg/kg)+KT_(8 mg/L))及T4(Cd_(300 mg/kg)+IAA_(4 mg/L)+KT_(8 mg/L))5个处理组,研究了IAA、KT对镉胁迫下菊芋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产地菊芋T1处理下的株高伸长率、叶面积、根系伸长率及干重较CK组均有所下降;激素喷施后可有效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榆林菊芋T4处理最大增幅为162.87%。各组脯氨酸(Pro)含量随处理时间呈上升趋势,2个产地菊芋T4处理的最大增幅分别达223.94%和112.73%;而T4处理MDA降幅大于T2、T3处理。T1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总体低于T2~T4处理,各组酶活性随植株生长差距逐渐拉大,共同喷施下3种保护酶活性的增幅较为理想。喷施激素显著提升菊芋的根系活力(p<0.05),榆林菊芋、成都菊芋T4处理的根系活力分别提高39.00%和9.10%。T4处理条件下菊芋茎髓部的气泡数目远大于T1~T3处理,2个产地植株黑色区域分别扩增142.59%,700.00%。植物激素单一或共同喷施均可促进菊芋根、茎、叶器官对镉的吸收,根部镉含量最高,茎次之,各器官的镉富集系数均大于2,转运系数大于1,菊芋T4处理的镉含量大于T1~T3处理。综上所述,4 mg/L IAA、8 mg/L KT主要通过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和Pro含量,以维持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减轻膜脂的过氧化并提高根系活力等途径帮助菊芋有效应对镉胁迫环境并强化其富集能力,这为菊芋在镉污染地区的栽培及植物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
陆娟;
昂玉洁;
王萍;
屈长青
-
-
摘要:
研究了水和10^(-9)mol/L吲哚乙酸培养的大蒜根尖在上午8点至下午4点间的有丝分裂情况。结果表明:改良的苯酚品红比龙胆紫和番红染色效果好;水培养的大蒜根尖存在最高峰期(下午2点)和次高峰期(上午10点),有丝分裂指数在1.91%~3.68%,细胞分裂的中、后期细胞所占比例在0.38%~1.47%;10^(-9)mol/L IAA培养的大蒜根尖有丝分裂仅存在高峰期(8:00),随后分裂指数几乎呈现为降低的趋势,有丝分裂指数在1.91%~9.11%,细胞分裂的中后期细胞所占比例在0.80%~3.55%。因此,在教学中为提高观察植物染色体实验成功率和实验效果,在大蒜根尖观察有丝分裂时,添加10^(-9)mol/L吲哚乙酸。
-
-
刘晓婷;
姚拓;
马亚春;
柴加丽
-
-
摘要:
植物根际促生菌分泌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的各个过程。了解植物根际促生菌分泌的植物激素含量,对优良促生菌资源的筛选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快速准确测定植物根际促生菌发酵液中植物激素含量。样品用超纯水-乙酸乙酯(体积比1:2)提取,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色谱柱分离,采用体积比45:55的甲醇-水(含0.2%冰乙酸)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C,进样体积为10μL,在254 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激素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02%~108.40%,相对标准偏差(n=3)为0.02%~6.51%。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植物根际促生菌中3种植物激素同时测定,研究结果为今后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应用提供了菌种资源与参考。
-
-
热孜亚·吐尔逊;
郑勇;
阿丽亚·外力;
特列吾·哈杰提;
黄晶晶;
玛依拉·买苏提;
依丽米努尔·艾力;
艾斯凯尔·玉苏普;
旭格拉·哈布丁
-
-
摘要:
为了得到具有耐盐碱及促生特性的菌株,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0株根际微生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平板划线法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选择37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7株菌株分别属于9个属,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属.在NaCl 2质量分数为2%~25%和pH为5~12的培养基中对上述菌株进行筛选及除盐、除碱特性研究,并采用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IAA)和产铁载体的定性、定量法分析促生特性.结果显示:10株根际细菌在NaCl质量分数为2%~20%和pH为5~11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在36 h时除盐、除碱效果最好,其中菌株HQA8的除盐、除碱效率分别达75%和46%.上述10株耐盐碱根际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也能生长,溶磷量为28.20~52.63 mg/L.其中菌株HQA2在60 h时产IAA达54.21 mg/L,且产铁载体能力也最强,菌落周围产生的黄色晕圈直径为37.25 mm.综上,筛选获得的10株黑果枸杞根际耐盐碱细菌可为开发生物菌肥和改良土壤极端环境提供优良菌株.
-
-
傅艳静;
曹伟
- 《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基于吲哚乙酸-KMnO4-甲醛体系良好的化学发光特性,建立了一种测定吲哚乙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吲哚乙酸浓度在1.0×10-8~1.0×10-6 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6.423+1.012×108 c,R=0.9998,检出限(3σ)为8.9×10-9 g/mL.对1.0×10-7g/mL的吲哚乙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50%。
-
-
YIN Wei-ling;
尹伟玲;
LI Jian-ping;
李建平
- 《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基于纳米银粒子催化金属沉积放大效应,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建立了灵敏测定吲哚乙酸的方法.以吡咯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吲哚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利用吲哚乙酸与纳米银粒子标记物的竞争反应和纳米银催化铜沉积实现对吲哚乙酸的检测.吲哚乙酸浓度在9×10-10~6×10-7mol/L范围内时,溶出峰电流与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3×10-10mol/L.对样品中吲哚乙酸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9.7%~104.2%之间.
-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
-
-
夏晒歌;
杜慧芳;
陈彦龙;
苗颖;
张文芬;
张书胜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杯芳烃是一种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物的总称,其苯酚单元一般为n(n=4,5,6,7,8).杯芳烃有内疏水的空腔,且其空腔大小可调节,构象可变换,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特别是对它进行适当修饰以后的化合物在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杂原子桥连杯芳烃是新一代大环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组近几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杂杯芳烃固相萃取吸附剂(四氮杂[2]芳烃[2]三嗪吸附剂,NCS)。前期的研究发现,NCS吸附剂是一种多模式吸附剂,可以提供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力、离子交换作用力和包结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