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6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14103篇;相关期刊527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林业与生态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森林植被的相关文献由213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晓、景爱、史玉虎等。

森林植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6 占比:7.23%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14103 占比:92.25%

总计:15287篇

森林植被—发文趋势图

森林植被

-研究学者

  • 余新晓
  • 景爱
  • 史玉虎
  • 冯仲科
  • 黄承标
  • 刘鹏
  • 杨存建
  • 潘磊
  • 肖文发
  • 于法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晖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基于此,以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展情况,最后详细介绍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期能为其他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借鉴。
    • 杨景艺; 梁梦琦; 李莹莹
    • 摘要: 基于紫蓬山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并结合实地样方调查结果,对肥西县紫蓬山森林植被群落演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若任各类植物群落向其自然演替方向发展,将会演替成紫蓬山的顶级植物群落—麻栎林,这将导致紫蓬山森林植被景观单一。因此,为了确保紫蓬山森林资源的丰富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人工干预森林植被群落演替和更新植被群落,人工培育花木林、彩叶林,实施特色地被花卉的回归,以保护紫蓬山森林良好植被景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李佳哲
    • 摘要: 太行山在历史上曾经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但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的森林植被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先秦秦汉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初步发展,太行山区南段和东麓局部地区的森林植开始遭到砍伐,但范围和程度均不太严重。魏晋唐宋时期,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短暂的恢复后,太行山区森林植被在唐宋时期进入不可逆转的恶化阶段。元明清三朝继续加大对太行山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 王冰; 赵新新
    • 摘要: 研究不同配置的森林植被对PM;的吸附,从而为城市不同环境条件下,降低空气中的PM;质量浓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寻求适宜的森林植被配植方法。本研究通过监测选定的针叶混、针阔混、针叶纯林、阔叶混、阔叶纯林和乔灌混6种配置模式的森林植被吸附PM;量,分析同配置模式下空气PM;质量浓度日变化,研究不同配置模式的植物对PM;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下空气PM;质量浓度日均值最大的为针叶混,针叶混和乔灌混次之,最小的为阔叶纯林;不同配置模式森林植被在5~10月中,PM;单位叶面积吸附量大小排序为针叶混(0.744μg·cm^(-2))>乔灌混(0.709μg·cm^(-2))>针叶纯林(0.625μg·cm^(-2))>针阔混(0.53μg·cm^(-2))>阔叶混(0.483μg·cm^(-2))>阔叶纯林(0.407μg·cm^(-2)),其中针叶混是阔叶纯林的1.83倍,在不同的配置模式中,针叶混的PM;吸附量最大,纯林的PM;吸附量较小,阔叶纯林的PM;吸附量最小;5~10月不同配置模式空气PM;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出如下排序,针叶混>乔灌混>针叶纯林>针阔混>阔叶混>阔叶纯林,其中针叶混配置模式空气PM;质量浓度日变化最大、其次是乔灌混、阔叶纯林配置模式的最低。根据不同配置模式单位叶面积PM;吸附量,选择相应的树种及相应的植物组合方式,可有效减少空气中PM;等颗粒物。
    • 程占红; 程锦红; 朱紫翎; 王峥
    • 摘要: 植被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加强山地型景区生态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多角度建立了群落旅游承载力的测量指标,并对五台山景区森林植被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五台山森林群落可分为多幼苗—有灌木型、少幼苗—有灌木型、多幼苗—无灌木型、少幼苗—无灌木型、有萌枝—有灌木型、有萌枝—无灌木型、极少萌枝—有幼苗型以及无萌枝—无幼苗型,各组类型逐渐由生态环境良好区到生态环境较差区递变。(2)群落旅游承载力的测算结果显示,有37个样方处于超载状态,且主要受到寺庙与村落周边的旅游干扰影响。(3)群落旅游承载力也受到各类地理因子的影响。其中,坡向、坡形分别与群落旅游承载力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其余地理因子则与群落旅游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
    • 吴颖
    • 摘要: 森林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噪声、杀灭细菌等功能。然而现阶段,由于全球环境变化日益严重的影响,森林病虫害呈现加重趋势,并且存在着危害面积大、发生频率高及常发性和偶发性特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森林价值和效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大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重视森林植被作为生物病虫害防治的物种库和基因库的地位。大力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切实保证植物稳定生长。文章针对森林植被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机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森林植被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森林植被病虫害的成因、特点及危害,以及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机理的研究,论述了森林植被属于人类研究与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的基因库。
    • 张玉琴; 吴作航; 李丽纯
    • 摘要: 基于2000-2020年MODIS-NDVI遥感产品、DEM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研究了2000-2020年福建省生长季森林植被生态质量及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高且持续向好,内陆地区优于沿海地区;森林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强且整体趋好,中南部地区增强最为明显,东南部沿海和西北部部分地区呈减弱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福建省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实施针对性地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周恺; 张睿哲; 赵耀鹏; 尤飞
    • 摘要: 为探究高压输电线路因意外断线垂落故障对森林地表植被放电击穿引发恶性山火行为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自主设计模拟高压输电线路断线垂落(钢棒电极)引火实验平台,在不同距离间隙下,分别对肾蕨碎块、雪松松针碎块、杨木屑以及四种含水率桉树叶碎块进行垂落导线放电引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垂落导线与地表植被间存在间隙时放电引火阶段可总结为“两期两点”(放电诱导期、间隙击穿点、电弧诱导期、故障切除点),在相接触时则不存在故障切除点;不同植被被放电引燃可能性大小排序为:雪松松针>桉树叶≈杨木屑>肾蕨;随着桉树叶含水率不断增加,垂落导线放电仍可将其引燃且所需击穿电压逐渐降低;对于不同植被,在适宜距离和含水率条件下,一旦被引燃将会产生持续火焰,促进导线与植被间形成流注通道进而加剧放电,进一步促进植被燃烧,直至可能诱发一场山火。
    • 王文帆; 李丹; 刘滨凡
    • 摘要: 黑龙江省现有林地面积2 617万hm^(2),森林面积2 150万hm^(2),占全国现有林地面积的10.8%,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8%;活立木总蓄积量19.28亿m^(3),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2.5%;森林植被碳储量9.288亿t,经测算“十三五”时期新增碳储量1.463亿t,年均增加2 926万t,折算成碳汇量为5.37亿t,年均增加1.074亿t。围绕黑龙江省林业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提出林业未来发展对策及建议。
    • 吴胜义; 王飞; 徐干君; 马浩; 党禹杰; 吴菲
    •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分析洛须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碳储量结构特征,有利于揭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森林碳储量、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水平和开展森林经营碳汇具有重要意义。洛须自然保护区内不仅分布着重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和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等暗针叶林,还广泛分布着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vifolium)等灌木林。以201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森林矢量数据与DEM数据,通过应用生物量转换和扩展方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探究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针叶林碳储量138067.7 t、碳密度11.8 t·hm^(−2),灌木林碳储量81228.9 t、碳密度2.9 t·hm^(−2),是主要的森林碳储量贡献者。乔木林中,成熟林碳储量最大,占42.2%;川西云杉林碳储量76800.3 t、碳密度33.9 t·hm^(−2),高山柏林碳储量61267.4 t、碳密度6.1 t·hm^(−2)。针叶林碳储量集中在3701—4300 m之间,占针叶林总碳储量的95.2%;灌木林碳储量集中在4101—4700 m之间,占灌木林总碳储量的79.7%。针叶林碳储量集中在陡、急、险坡,占针叶林总碳储量的97.2%;急坡、陡坡、险坡碳储量和碳密度均位列针叶林前3位。灌木林碳储量集中在26°—45°之间,占灌木林总碳储量的80.3%。针叶林森林碳储量在阳坡、半阳坡与阴坡、半阴坡比例接近,分别为51.5%、48.5%;阴坡、半阴坡碳密度明显高于阳坡、半阳坡。灌木林碳储量以阴坡、半阴坡为主,占灌木林总碳储量的67.4%。洛须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垂直分异明显,陡、急、险坡碳储量贡献大,阴坡、阳坡整体均衡。乔木中幼林比重大,森林碳密度水平较低,分类经营、科学施策是提升区域森林固碳能力的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