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达分析

表达分析

表达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5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01627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首届全国猪育种高峰论坛暨联合育种技术与组织模式国际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表达分析的相关文献由9077位作者贡献,包括赖钟雄、胡伟、徐碧玉等。

表达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9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1627 占比:98.80%

总计:204076篇

表达分析—发文趋势图

表达分析

-研究学者

  • 赖钟雄
  • 胡伟
  • 徐碧玉
  • 金志强
  • 叶乃兴
  • 颜彦
  • 唐朝荣
  • 刘菊华
  • 孙万仓
  • 李润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靳容; 唐忠厚; 蒋薇; 刘明; 赵鹏; 张强强; 李铁鑫; 王丹凤; 范文静; 张爱君
    • 摘要: 单锌指蛋白超家族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以甘薯泰中6号基因组为参照挖掘得到46个甘薯Dof基因,每个家族成员均具有C2C2-Dof锌指结构,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IbDof1~IbDof46.该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家族(A~D),且不同亚族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的分布差异显著.基序1和基序2存在于所有亚家族中;基序5和基序9只存在于亚家族A中;基序6、基序7、基序8和基序10只存在亚家族D中.IbDof的进化极为保守,共有12对染色体复制事件和5对串联重复序列事件(IbDof2/IbDof3、IbDof12/IbDof13、IbDof9/IbDof10、IbDof28/IbDof29和IbDof32/IbDof33),分歧时间平均是3552万年前和186万年前,Ka/Ks比值范围从0.07(IbDof12/IbDof13)到0.68(IbDof6/IbDof25),且与甘薯野生近缘种Ipomoea trifida同一染色体上的Dof同源基因对有38对.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IbDof各亚族在各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强度不同,且亚族内部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IbDof启动子序列中包含逆境和激素响应等相关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表明,IDof基因受低温、干旱、高盐和H2O2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比如大部分IbDof受低温调控表达;IbDof10和IbDof14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IbDof2、IbDof14、IbDof37、IbDof41和IbDof43受高盐诱导表达;而IbDof8、IbDof10、IbDof25和IbDof41则受H2O2诱导表达,这说明IbDof家族成员协同控制了甘薯的生长发育及参与非生物胁迫过程.
    • 谢琴琴; 左同鸿; 胡燈科; 刘倩莹; 张以忠; 张贺翠; 曾文艺; 袁崇墨; 朱利泉
    • 摘要: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指植株的雌蕊对自身花粉和异体花粉进行识别从而抑制自身花粉萌发的特性,PUB(Plant U-Box)蛋白在植物抗逆及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PUB蛋白编码基因BoPUB9.BoPUB9 cDNA序列长度为1368 bp,gDNA序列全长1720 bp,含有1个臂重复结构域和1个U-box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UB9基因在甘蓝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萼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花瓣、雄蕊、柱头表达量次之,在花粉花蕾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同GUS染色结果保持一致.BoPUB9基因在自花授粉0~30 min内快速上调表达,15 min后为异花授粉后表达量的20多倍,在30 min后达到差异最大,自花授粉后的表达量为异花授粉的40多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oPUB9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且BoPUB9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被成功诱导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1 kD,与预测结果一致.酵母双杂交与poll-down结果显示,SRK胞内域与PUB9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推测BoPUB9可能是一种参与甘蓝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的新基因,这为甘蓝自交不亲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内容.
    • 谢琴琴; 左同鸿; 燈胡科; 刘倩莹; 张以忠; 张贺翠; 曾文艺; 袁崇墨; 朱利泉
    • 摘要: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指植株的雌蕊对自身花粉和异体花粉进行识别从而抑制自身花粉萌发的特性,PUB(Plant U-Box)蛋白在植物抗逆及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PUB蛋白编码基因BoPUB9。BoPUB9 cDNA序列长度为1368 bp,gDNA序列全长1720 bp,含有1个臂重复结构域和1个U-box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UB9基因在甘蓝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萼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花瓣、雄蕊、柱头表达量次之,在花粉花蕾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同GUS染色结果保持一致。BoPUB9基因在自花授粉0~30 min内快速上调表达,15 min后为异花授粉后表达量的20多倍,在30 min后达到差异最大,自花授粉后的表达量为异花授粉的40多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oPUB9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且BoPUB9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被成功诱导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1 kD,与预测结果一致。酵母双杂交与poll-down结果显示,SRK胞内域与PUB9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推测BoPUB9可能是一种参与甘蓝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的新基因,这为甘蓝自交不亲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内容。
    • 马霜; 王博雅; 曹颖; 胡尚连; 高志民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毛竹中扩展蛋白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3个扩展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属于4个亚家族(EXPA、EXPB、EXLA和EXLB),分别包含18、17、7和1个成员,分布在37个Scaffold上。除PeEXPA1没有内含子和PeEXLB1含有11个内含子外,其它毛竹扩展蛋白基因的内含子为1~5个。毛竹扩展蛋白基因编码蛋白长度为91~508个氨基酸,所有的氨基酸都具有高频密码子,大部分蛋白为碱性亲水性蛋白。大部分毛竹扩展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占比例最少,而β折叠占比例最大,各亚家族多数成员具有类似的三级结构。qRT-PCR结果表明,18个EXPA亚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除PeEXPA2、PeEXPA6外其它基因表达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叶片中,表明它们可能在叶片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韩云云; 袁学文; 栗艺芳; 邓冰
    • 摘要: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材料,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进行基因的鉴定、编码序列克隆、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成功鉴定并克隆1个LeGPX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621 bp,所编码蛋白包含206个氨基酸残基;系统发育分析显示LeGPX蛋白与小皮伞(Marasmius fiardii)和灰色果腐菌(Moniliophthora roreri)的GPX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比对结果显示LeGPX蛋白包含GPX特征序列和催化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eGPX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蛋白分子质量22.81 kD,理论等电点8.83;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通过原核表达和纯化成功获得了LeGPX可溶性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显示蛋白大小符合预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香菇褐变发生过程中LeGPX基因表达量快速上升,并且与菌盖相比,LeGPX在香菇菌柄部位表达更为活跃。
    • 许晨; 李青云; 万俊男; 侯雨君; 周慧敏; 朱振飞; 辛海平; 李吉涛
    • 摘要: 本研究对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Golden2-like(GLK)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并利用品种‘玫瑰香’(V.vinifera cv.Muscat Hamburg)进一步验证其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结果显示,葡萄Golden2-like家族共46个成员,分为5个亚族,同一亚族的保守结构域相似。46个VvGLK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细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其启动子区域含多种逆境应答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22个Golden2-like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显著。同时,有15、15和9个基因分别响应盐、干旱和低温胁迫。qRT-PCR分析发现26个基因参与低温应答。VvGLK41在所有胁迫处理中均下调表达。
    • 钟姗辰; 武舒; 王黎; 苏晓华; 张冰玉
    • 摘要: 【目的】杨絮是由杨树子房胎座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种毛,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对杨树种毛发育基因的研究还不深入,本研究将2个在杨树子房发育过程中差异性表达、且基因注释均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PeCFL1和PeCFL2)作为种毛发育调控的候选基因,探究二者在欧美杨‘渤丰3号’中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杨絮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杨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取‘渤丰3号’杨越冬花枝,采集水培4、5、6、7、8、12 d的雌花序,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子房发育及种毛的形态发生过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渤丰3号’杨雌花序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杨树花器官中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揭示杨絮发育调控相关候选基因PeCFL1和PeCFL2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渤丰3号’杨雌花枝水培12 d后,子房胎座底部出现纤维状结构,杨絮开始形成。PeCFL1和PeCFL2在‘渤丰3号’杨根、茎、叶及雌花枝腋芽中微量表达,在水培4~7 d的雌花序中表达量较少,水培8 d后表达量开始显著升高,12 d时表达量继续大幅上升,此时的石蜡切片可见子房胎座底部纤维状结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杨树子房的子房壁和胎座部位表达。【结论】种毛发育调控相关候选基因PeCFL1和PeCFL2在‘渤丰3号’杨雌花子房胎座底部出现纤维状结构时表达显著升高,并在胎座底部纤维状结构和子房壁中特异性表达,说明其与种毛发育调控密切相关,可作为基因工程改良杨树飞絮的目标基因。
    • 童桢开; 李洋; 蔡斌; 李新艺; 黄美娟; 黄海泉
    • 摘要: SAUR(small auxin up RNA)作为植物主要生长素诱导基因之一,其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以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Franch.)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SAU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6个SAU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351、534、396、333、309和411 bp,分别编码116、177、131、110、102和136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除SAUR3为稳定蛋白外,其余5个均为不稳定蛋白;除SAUR5为疏水性蛋白外,其余均为亲水性蛋白;所有蛋白均为非分泌蛋白;6个SAU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比对有较高的相似性,并具有一定的种属保守特征;推测SAUR4和SAUR5为旁系同缘,同时SAUR1、SAUR2、SAUR3和SAUR6为直系同缘。(3)RT-PCR分析发现,随着滇水金凤花的开放,6个SAUR基因表达量在花发育不同时期的檐部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花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盛花期,花苞期相对表达量均最低;各基因在花距的檐部和距部存在很大差异,其中SAUR3基因在2个部位均有非常高的表达;SAUR4、SAUR5和SAUR6基因在滇水金凤花距的基部和檐部具有相对高的表达,而其余3个SAUR基因在花距的尖部和弯部表达不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凤仙花属植物花距的生长发育调控机理、花型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姜祝祥; 郭早枣; 郑国栋; 邹曙明
    • 摘要: 为了研究草鱼BCL10基因在草鱼出血病中的应答机制,文章克隆了BCL10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荧光定量和血涂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CL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草鱼体内BCL10表达量持续上调,在肝胰腺和中肾中第4天达到峰值,第7天表达量开始下调。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血液中淋巴细胞在感染病毒后第1到第4天下降,第7天时上升。肾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也发现中肾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第1到第7天逐渐空泡化,脱落坏死。以上结果表明,BCL10基因参与了草鱼应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入侵的免疫应答。
    • 杨青青; 赵永强; 刘灿玉; 葛洁; 陆信娟; 张碧薇; 杨峰; 樊继德
    • 摘要: 为了解大蒜PEX7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特性,分析该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从大蒜品种徐紫1号的叶片RNA中克隆获得AsPEX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sPEX7基因含有1个长度为9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57 ku,理论等电点为5.55,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组成中脂肪族氨基酸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最低。AsPEX7蛋白含有25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主链和随机卷曲组成,比例分别为5.06%、40.19%和47.15%。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在高温(38°C)、低温(4°C)、干旱(质量体积分数为20%的PEG 6000)和高盐(200 mmol/L NaCl)4种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AsPEX7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总体升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PEX7基因调控大蒜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