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细胞定位

亚细胞定位

亚细胞定位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205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0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497872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亚细胞定位的相关文献由4794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喜林、滕珂、张耀洲等。

亚细胞定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97872 占比:99.77%

总计:499016篇

亚细胞定位—发文趋势图

亚细胞定位

-研究学者

  • 侯喜林
  • 滕珂
  • 张耀洲
  • 赖钟雄
  • 张霞
  • 徐碧玉
  • 金志强
  • 韩长志
  • 刘凡光
  • 刘同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濮雪; 王凯彤; 张宁; 司怀军
    • 摘要: MAPKKs是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反应主要成员之一,位于该级联反应通路中间,对信号传递起着收集和发散的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马铃薯StMAPKK4基因响应干旱胁迫,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StMAPKK4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tMAPKK4与科民茄亲缘关系最近。其含有蛋白激酶家族的Protein kinase domain(PF00069)结构域,位置定位于64~302 aa之间。StMAPKK4含有多个激素(茉莉酸甲酯、乙烯、脱落酸、ABA)及胁迫相关响应元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StMAPKK4基因在马铃薯茎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干旱及盐处理下均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膜上。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出8个与StMAPKK4相互作用的蛋白,并通过回转试验验证了其互作的真实性。对互作蛋白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StMAPKK4与多酚氧化酶、藻蓝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渗透素、磷酸盐转运蛋白等多种蛋白互作,初步判断StMAPKK4可能参与光合作用响应机制、植物体低温、干旱及盐胁迫等一系列非生物胁迫、促进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等生理生化过程。
    • 张涛荟; 王海宇; 万华; 张莉萍; 谢振威; 陈可毅; 何晓栋; 赵志刚; 万建民
    •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分离群体定位并克隆水稻雌雄不育基因OsFMA2,并对其在水稻育性调控中的功能进行探究.[方法]通过EMS诱变水稻宁粳4号得到稳定的不育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表型及细胞学观察,利用精细定位和Mut-map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水稻雌雄不育基因OsFMA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各组织表达水平差异,利用水稻原生质体表达系统进行OsFMA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为雌雄不育.利用极端个体将其精细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448 kb的区间内.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最终确定OsFMA2为目标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复制蛋白,在单子叶植物中高度保守.OsFMA2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幼穗中高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MA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OsFMA2在幼穗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水稻雄配子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同源重组过程,同时,OsFMA2的表达对雌配子发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 尹明华; 曾淑琴; 曾荧; 张彩霞; 张慧博; 张丽佳
    • 摘要: 通过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RT-PCR技术克隆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转基因瞬时表达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序列分析、亚细胞定位和器官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基因cDNA总长度为858 bp,G+C含量为49.53%;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由28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1437.53 Da,等电点5.77,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28.77%)、β-片层(16.14%)、无规则卷曲(55.09%)构成;三级结构为单体;预测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主要存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中;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在进化上与硬粒小麦、节节麦、乌拉尔图小麦、大麦、二穗短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硬粒小麦未命名蛋白产物(VAH 15508.1)在进化上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通过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烟草病毒增殖蛋白2 A基因在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中的表达存在器官特异性,怀玉2号和怀玉1号均在叶中表达量最高。
    • 朱立飞; 张初署; 唐月异; 陈娜; 潘丽娟; 迟晓元; 张建成; 王通; 王冕
    • 摘要: 环境胁迫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并研究花生中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对深入解析花生响应胁迫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花生果腐病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并克隆得到花生基因AhMAPK14,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hMAPK14具有MAPK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并且在多数植物中高度保守;定位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与多数MAPK家族成员的定位一致。因此推测AhMAPK14在花生中发挥的作用与其他植物相类似。此外,AhMAPK14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性较大,在下胚轴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并且能响应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和ABA、JA等多种植物激素及信号分子的刺激。以上结果初步表明AhMAPK14在花生应对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为深入揭示AhMAPK14的功能和花生抵御环境胁迫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基础。
    • 张玉; 汪宏涛; 刘嘉荔; 刘永胜; 唐晓凤
    • 摘要: DNA甲基化是一种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共价修饰作用,DNMTs是植株中重要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2甲基转移酶基因最早发现于拟南芥中,即AtDNMT2。文章通过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获得番茄中DNMT2基因序列,并命名为SlDNMT2。通过比较11个物种中DNMT2保守域、进化树分析以及DNMT2结构域分析,发现不同物种中DNMT2具有较高同源性;通过同源克隆获得番茄SlDNMT2基因cDNA全长序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分析SlDNMT2基因在番茄植株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lDNMT2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花和叶中SlDNMT2的表达量较高;构建SlDNMT2融合表达载体pART-27-35S::SlDNMT2-eGFP,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系统确定SlDNMT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此外,该文还探究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对转基因RNAi植株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RNAi植株对300μmol/L Zn^(2+)胁迫条件更加敏感。该文为研究SlDNMT2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时SlDNMT2基因的功能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李明月; 李孟军; 李国良; 郭秀林; 孟祥照
    • 摘要: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通过调控下游转录因子、功能酶以及分子伴侣的表达从而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该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沧6005’幼苗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37°C热胁迫处理的二叶一芯幼叶中克隆目的基因TaHsfA2-5,并分析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经农杆菌介导、利用蘸花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植株,筛选阳性苗进行基础耐热性和获得耐热性分析,并对热胁迫后转基因拟南芥HSR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小麦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A2-5,该基因编码4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9 kD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小麦TaHsfA2-5蛋白与大麦HvHsfA2b蛋白相似性最高,达到88.07%。(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小麦TaHsfA2-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3)qRT-PCR分析发现,TaHsfA2-5在小麦成熟的根、雄蕊、雌蕊、萼片、成熟种子以及幼胚中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在热胁迫条件下,TaHsfA2-5在小麦叶片以及根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趋势。(4)表型观察发现,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小麦TaHsfA2-5基因拟南芥能够提高热胁迫下植株的基础耐热性和获得耐热性,同时能够恢复拟南芥缺失突变体AtHsfA2的耐热表型,热胁迫下不同株系叶绿素含量与表型相一致。(5)HSR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过表达TaHsfA2-5拟南芥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所检测的HSR基因的表达量,表明小麦TaHsfA2-5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多个拟南芥热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其热胁迫耐性。
    • 胡佳蕙; 王柏柯; 李宁; 余庆辉; 王娟
    • 摘要: 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该研究从野生‘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 Correll)中成功克隆出bHLH转录因子基因SpbHLH89(Sol Genomics登录号Sopen04g001150),采用qRT-PCR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利用异源表达初步分析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SpbHLH89编码区包含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区,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进化树结果显示,SpbHLH89转录因子高度保守,与拟绒毛烟草NtbHLH94(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存在高度相似性。(2)qRT-PCR结果显示,SpbHLH89在‘潘那利’番茄的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受干旱胁迫诱导。(3)SDS-PAGE与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pET-30a-SpbHLH89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1 kD。(4)在盐胁迫(400 mmol/L NaCl)和干旱胁迫(600 mmol/L甘露醇)条件下,异源表达重组蛋白的E.coli BL21(DE3)重组菌生长速度提高,说明异源表达SpbHLH89转录因子基因可提高细菌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 刘嘉荔; 刘红达; 汪宏涛; 张玉; 唐晓凤
    • 摘要: DNA甲基化主要是通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修饰基因组DNA来响应外界环境的胁迫,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参与植物中DNA甲基化起始的主要DNA甲基转移酶是DRM2。文章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在番茄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胞嘧啶甲基转移酶DRM2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即SlDRM2L。通过GenBank(登录号NM-001246974)获得番茄DNA甲基转移酶SlDRM2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果表明SlDRM2L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叶和花的表达量最高。同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将构建的绿色荧光瞬时表达载体35S::SlDRM2L-GFP用于亚细胞定位实验,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知SlDRM2L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此外,在高温条件下(39°C,4 h),番茄SlDRM2L的基因转录水平明显提高,表明SlDRM2L介导的DNA甲基化可能受高温诱导。该文为发现SlDRM2L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深入研究SlDRM2L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 张成阁; 戈瑶瑶; 刘换换; 宗亚仙; 吴栩佳; 杨立春; 李火根
    • 摘要: 【目的】研究北美鹅掌楸LtuHMGS基因的结构特性、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为从分子水平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一条HMGS基因序列,采用RACE技术克隆其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LtuHMGS。对LtuHMGS基因的OR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理化性质及与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LtuHMGS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采用RT-qPCR技术分析LtuHMGS基因在北美鹅掌楸的组织表达谱。【结果】LtuHMGS基因的ORF全长1425 bp,共编码47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_(2340)H_(3608)N_(614)O_(721)S_(24),分子量为52.65 kD,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且该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域,是一种非分泌型蛋白。对LtuHMGS蛋白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析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含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表明LtuHMGS蛋白可能更多地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LtuHMGS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序列高度相似且与樟科的沉水樟和山鸡椒的HMGS蛋白的进化关系更近。RT-qPCR结果发现,LtuHMGS基因在北美鹅掌楸雌蕊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结论】从北美鹅掌楸中克隆得到1条编码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的候选基因(LtuHMGS),该基因可能参与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是研究北美鹅掌楸萜类合成机制的关键酶基因之一。
    • 曾东琳; 唐为玲; 曾家晶; Gefu WANG-PRUSKI; 赖钟雄; 郭容芳
    • 摘要: SPL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叶片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改良香菇’芥蓝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芥蓝SPL家族(BoSPL)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基因,并对芥蓝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定量分析,为揭示‘改良香菇’芥蓝叶片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芥蓝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BoSPL家族共有31个成员,编码区蛋白质氨基酸长度在157~1028 aa之间,BoSPL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没有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的BoSPL家族成员均有定位在细胞核上,少数成员有定位在液泡、叶绿体和细胞质中;BoSPL家族基因包含内含子数量为1~9个,所有成员均包含SBP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oSPL可以分为8个进化群亚组,各群基因数量不等,且BoSPL进化关系与AtSPL相似。(2)成功克隆到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基因,并成功构建pCAMBIA1302-35S-BoSPL3-1-GFP、pCAMBIA1302-35S-BoSPL10-2-GFP和pCAMBIA1302-35S-BoSPL11-2-GFP重组质粒,经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表明,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均定位在细胞核中,与预测结果一致。(3)qRT-PCR分析显示,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在‘改良香菇’芥蓝叶片中相对表达量均较高,但3个基因在叶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BoSPL10-2在花状变形叶中却显著高表达,推测其可能与花状变形叶形成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