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美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20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安徽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委员会第14次学术交流会议等;北美鹅掌楸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火根、李文清、鲁仪增等。

北美鹅掌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6.6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20 占比:93.24%

总计:1094篇

北美鹅掌楸—发文趋势图

北美鹅掌楸

-研究学者

  • 李火根
  • 李文清
  • 鲁仪增
  • 仝伯强
  • 韩庆军
  • 刘丹
  • 刘启虎
  • 吴智慧
  • 李斌
  • 林富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成阁; 戈瑶瑶; 刘换换; 宗亚仙; 吴栩佳; 杨立春; 李火根
    • 摘要: 【目的】研究北美鹅掌楸LtuHMGS基因的结构特性、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为从分子水平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一条HMGS基因序列,采用RACE技术克隆其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LtuHMGS。对LtuHMGS基因的OR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理化性质及与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LtuHMGS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采用RT-qPCR技术分析LtuHMGS基因在北美鹅掌楸的组织表达谱。【结果】LtuHMGS基因的ORF全长1425 bp,共编码47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_(2340)H_(3608)N_(614)O_(721)S_(24),分子量为52.65 kD,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且该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域,是一种非分泌型蛋白。对LtuHMGS蛋白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析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含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表明LtuHMGS蛋白可能更多地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LtuHMGS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序列高度相似且与樟科的沉水樟和山鸡椒的HMGS蛋白的进化关系更近。RT-qPCR结果发现,LtuHMGS基因在北美鹅掌楸雌蕊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结论】从北美鹅掌楸中克隆得到1条编码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的候选基因(LtuHMGS),该基因可能参与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是研究北美鹅掌楸萜类合成机制的关键酶基因之一。
    • 魏灵敏; 温少莹; 马际凯; 夏辉; 李嘉昱; 吴栩佳; 李火根
    • 摘要: 为深入探究叶原基分化成叶器官的形态建成机制,该研究以北美鹅掌楸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克隆技术获得LtAGO1的cDNA全长和启动子序列并预测其功能,通过RT-qPCR分析LtAGO1在鹅掌楸属中的组织表达模式。同时,经抗性筛选和DNA鉴定获得ProAGO1∷GUS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并进一步对T2代阳性植株进行表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表明:(1)LtAGO1基因包含33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10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22.14 kD,理论等电点(pI)为9.36。(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tAGO1含Gly-rich-AGO1和Piwi两个典型的AGO基因结构域,同源性分析显示LtAGO1蛋白与沉水樟AGO1蛋白(RWR84608.1)亲缘关系最近。(3)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LtAGO1在北美鹅掌楸不同组织间的相对表达量为雄蕊>花芽>花瓣>花萼>叶片>雌蕊>叶芽>茎,LtAGO1在北美鹅掌楸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为叶芽萌动期>幼叶期>衰老期>成熟期,AGO1在鹅掌楸属叶缘的表达量高于叶片的其他部位且北美鹅掌楸叶凹陷部位的表达量高于叶尖部位。(4)获得叶中-侧轴向和基-顶轴向的极性缺失、叶缘锯齿、重瓣花型的转化株系,GUS组织染色显示ProAGO1启动GUS基因在叶芽顶端稳定表达且在新分化的叶柄上表达较强,在成熟期的茎、叶、花和果的维管束中均特异表达。LtAGO1启动子的GUS活性强度为叶顶芽>花>维管束,这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一致。综上认为,LtAGO1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特异表达且受到多种途径的调控而参与到叶和花器官的发育进程中。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北美鹅掌楸LtAGO1基因的基本功能及其调控叶形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成阁; 刘换换; 宗亚仙; 李火根
    •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是植物萜类物质合成前体法尼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关键合成酶.为探究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该文利用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LtuFPPS1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LtuFPPS1基因全长146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0589.45 D,等电点为5.19,不稳定系数为43.50,归类为不稳定蛋白;LtuFPPS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定位于线粒体,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酶的特征结构域,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2)进化树和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LtuFPPS1蛋白与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FPPS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LtuFPPS1基因在北美鹅掌楸雌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高低顺序为雌蕊>花芽>茎>雄蕊>萼片>叶片>花瓣>根,据此推测萜类代谢物在花器官中的合成相对较多.综上所述,LtuFPPS1基因为萜类合成酶基因,可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祝园青; 白天道; 王晓波; 胥猛; 蒋维昕; 黄寿先
    • 摘要: [目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因其叶形独特,干形通直,木材纹理清晰,为我国优良的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它与该属仅存的另一种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均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开展马褂木天然实生苗群体和嫁接优树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对马褂木树种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马褂木嫁接无性系(LC)、北美鹅掌楸嫁接无性系(LT)和中国马褂木母树林(LCS)的遗传多样性,为马褂木优良无性系评价及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全州咸水林场的中国及北美嫁接无性系(共35株)和全州种源的马褂木采种母树林(53株)的新鲜叶片为实验材料,利用25对EST-SSR引物进行扩增,PCR产物经8%聚丙烯酰胺胶电泳及银染分析,计算其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距离,开展遗传分化和遗传聚类分析,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LT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等位基因数(na)为4.84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338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2710,观测杂合度(Ho)为0.3993,期望杂合度(He)为0.6627,基因多样度(Nei)为0.6426,普遍高于LC(na=4.0400,ne=2.8289,I=1.1080,Ho=0.3596,He=0.6115,Nei=0.5910)及LCS(na=4.1600,ne=2.4502,I=0.9634,Ho=0.3135,He=0.5141,Nei=0.5088),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组间在ne(P=0.029)、I(P=0.036)、He(P=0.012)、Nei(P=0.029)上达到显著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量的14.3%和85.7%;基于个体共祖系数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参试材料共祖群体数(K)为3,且基于Ward最小方差法对个体间遗传距离以分组数为3进行聚类分析,可将LCS、LC及LT较好地区分.[结论]参试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LT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LC,而LCS最低;遗传变异以群体内为主,群体间分化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定基因流(Fst=0.143,Nm=1.496);LC和LT间的亲缘关系小于LC和LCS间的亲缘关系,表明中国马褂木群体间的分化更为明显;这为马褂木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
    • 卢永艳; 林敏; 吴芳明; 杨启东; 杨松
    • 摘要: 对北美鹅掌楸不同种源子代苗期规律,经聚类分析,北美鹅掌楸苗全年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即成活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经北美鹅掌楸种源子代苗木生长差异性t检验(a=0.01)结果,苗高、地径多重比较差异显著及极显著,以NK 2最好(苗高均值56.56 cm,地径均值1.06 cm),其次为BK 1(苗高均值51.98 cm,地径均值0.86 cm);NK 2、BK 1是最适宜于贵州黎平生长的北美鹅掌楸种源.4个不同种源子代,苗木总生物量均值大小的排序为:路易斯安娜(39.28 g)>南卡罗来纳(31.32 g)>北卡罗来纳(21.56 g)>密苏里(16.65 g);而生物量各部分分配均值排序依次为主根(9.17 g)>茎干(6.30 g)>叶(5.49)>侧须根(5.26 g).综上所述,同一树种的不同种源,其苗木形态指标有很大差异,其适应能力差别也较大.北美鹅掌楸的4个不同种源子代苗木中各生长指标综合结果,初步认为选择NK 2和BK 1种源在贵州栽植是最佳种源选择.
    • 刘换换; 杨立春; 张成阁; 郝自远; 李火根
    • 摘要: CPP(cystein-richpolycomb-likeproteinor Tesmin/TOS1-like)家族属于成员数目较少的一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含有保守的富含Cystein的CRC结构域,在植物发育进程中,主要参与花发育、细胞分裂、分子进化等.为了探索CPP转录因子家族在北美鹅掌楸花发育中的作用,该文以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出1个CPP-like家族基因,命名为LtTCX2,全长2866 bp.通过NCBI网站在线分析,ORF长2424 bp,编码了807个氨基酸,含2个保守的TSO1-like CXC结构域,分子量为88699.25 Da,理论等电点为5.83,不稳定系数为62.38,疏水性平均值为-0.619,预测为亲水性蛋白、非跨膜蛋白、核蛋白,不含信号肽及切割位点.氨基酸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tTCX2与其他物种的CPP家族TCX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亚洲莲(Nelumbo nucifera)的NnTCX2、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PeTCX2进化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tTCX2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萼片、花瓣中几乎不表达,表达量由高至低如下:叶片、花芽、雌蕊、雄蕊、茎、根、花瓣、萼片.以上结果说明,LtTCX2属于较古老、保守的一类基因,可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鹅掌楸属植物系统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GE Xiao-wei; WU Zhi-hui; HUANG Qiong-tao
    • 摘要: 测试亚美马褂木物理力学性能,并与北美鹅掌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亚美马褂木吸水性强,湿胀干缩变化大;除顺纹抗压强度外,其余性能均优于北美鹅掌楸,适用于实木家具制造.
    • 葛晓伟1; 吴智慧1; 黄琼涛2
    • 摘要: 本试验以亚美马褂木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家具常用材北美鹅掌楸作为对照,参考LY/T 2054-2012《锯材机械加工性能评价方法》,对两种木材的刨削、砂削、铣削、钻削、开榫、车削性能进行测试。通过两者机械加工性能的对比分析,探究亚美马褂木作为家具常用材替代用材的可能性,达到增值利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1)亚美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的机械加工性能综合评分分别为47和48,均达到优秀等级。除钻削性能为良好等级外,两种木材在刨削、砂削、铣削、开榫和车削加工中表现优秀。2)当刨削深度为0.8 mm、进料速度为8 m/min时,两种木材的刨削性能最佳。3)树种对砂削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120目砂纸的砂削效果优于80目砂纸。
    • 张继良; 鲁仪增; 李文清
    • 摘要: 栽培实践表明,苗圃建立初期,双容器培育方式最昂贵、大田裸根培育方式次之,无纺布袋容器培育方式成本最少,双容器育苗的综合成本分别约是无纺布袋育苗及大田裸根育苗方式的1.5~2倍.但利用双容器培育技术,可在第1个育苗周期内收回成本.自第2个育苗周期开始,双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22.3%~34.9%,无纺布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19.6%.双容器培育苗木的单株收益超过其他两种培育方式的相应收益的20%.城市绿化树种双容器培育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 王德刚; 王永涛; 黄海英; 刘玉敏; 孙丽萍; 孙世正
    • 摘要: 栽培实践表明,苗圃建立初期,双容器培育方式最昂贵、大田裸根培育方式次之,无纺布袋容器培育方式成本最少,双容器育苗的综合成本分别约是无纺布袋育苗及大田裸根育苗方式的1.5~2倍.但利用双容器培育技术,可在第1个育苗周期内收回成本.自第2个育苗周期开始,双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22.3%~34.9%,无纺布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19.6%.双容器培育苗木的单株收益超过其他两种培育方式的相应收益的20%.城市绿化树种双容器培育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