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8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15219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345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炜、王立东、陈晓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8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5219 占比:99.11%

总计:116257篇

食管鳞状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研究学者

  • 郭炜
  • 王立东
  • 陈晓
  • 刘涛
  • 李琰
  • 秦艳茹
  • 蒲红伟
  • 高社干
  • 卢晓梅
  • 王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起杭; 万里新; 张凯; 王卓; 陶海云; 杜云辉; 高社干; 兰子君; 原翔
    • 摘要: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0μmol·L^(-1)安罗替尼组、2μmol·L^(-1)安罗替尼组、4μmol·L^(-1)安罗替尼组、8μmol·L^(-1)安罗替尼组、16μmol·L^(-1)安罗替尼组、32μmol·L^(-1)安罗替尼组、64μmol·L^(-1)安罗替尼组、128μmol·L^(-1)安罗替尼组,分别用含终浓度为0、2、4、8、16、32、64、128μmol·L^(-1)安罗替尼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Graphpad Prism8软件绘制细胞增殖抑制曲线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 50),选择IC 50值最小时的安罗替尼浓度及处理时间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处理条件。另收集对数生长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0 Gy单独照射组、2 Gy单独照射组、4 Gy单独照射组、6 Gy单独照射组、0 Gy联合照射组、2 Gy联合照射组、4 Gy联合照射组、6 Gy联合照射组。0 Gy单独照射组、2 Gy单独照射组、4 Gy单独照射组、6 Gy单独照射组细胞分别用不含安罗替尼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更换不含安罗替尼的培养液,并分别给予0、2、4、6 Gy的X射线照射;0 Gy联合照射组、2 Gy联合照射组、4 Gy联合照射组、6 Gy联合照射组使用含终浓度4μmol·L^(-1)安罗替尼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更换为不含安罗替尼的培养液,同时分别给予0、2、4、6 Gy的X射线照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X射线照射剂量的单独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计算各组的存活率。将0 Gy单独照射组、2 Gy单独照射组、4 Gy单独照射组、6 Gy单独照射组归为单独照射组,将0 Gy联合照射组、2 Gy联合照射组、4 Gy联合照射组、6 Gy联合照射组细胞归为联合照射组,采用单击多靶模型检测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对KYSE-150细胞放射治疗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 Gy单独照射组、4 Gy单独照射组、0 Gy联合照射组和4 Gy联合照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安罗替尼干预24 h时,2μmol·L^(-1)安罗替尼组、4μmol·L^(-1)安罗替尼组、8μmol·L^(-1)安罗替尼组、16μmol·L^(-1)安罗替尼组、32μmol·L^(-1)安罗替尼组、64μmol·L^(-1)安罗替尼组、128μmol·L^(-1)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0μmol·L^(-1)安罗替尼组(P0.05);安罗替尼干预48 h时,4μmol·L^(-1)安罗替尼组、8μmol·L^(-1)安罗替尼组、16μmol·L^(-1)安罗替尼组、32μmol·L^(-1)安罗替尼组、64μmol·L^(-1)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安罗替尼干预24 h时同药物处理浓度的安罗替尼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可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 张俊会; 李辉; 赵丽岩; 聂红峰; 孟庆聚; 郑书深; 申社林; 李娜; 魏世平
    • 摘要: 目的观察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6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claudin-6及其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audin-6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4.3%及25.0%、69.0%,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P0.05),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claudin-6表达上调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
    • 佘明金
    • 摘要: 食管癌在组织学上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两大类,ESCC是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食管癌的90%。ESCC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15%~25%。既往临床试验并没有将这两种组织学亚型分开,二者的治疗均使用类似的方案。实际上,ESCC和食管腺癌在分子上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针对各自的组织学亚型。目前ESCC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依据临床分期。近年来,免疫治疗飞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SCC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就ESC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马琳琳; 赵学科; 宋昕; 徐瑞华; 魏梦霞; 李留玉; 尤朵; 王苒; 韩雪娜; 孙琳; 陈亚杰; 乔佳欣; 谢叶真; 白合林; 王立东
    •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解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预警的重要性。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中的19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SNP rs75331747等信息进行整理剖析,用单因素双重线性回归方法解释其是否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食管鳞癌患者中,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T基因型个体,G/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01),SEZ6L2基因rs75331747SNP位点多态性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SEZ6L2基因rs75331747可能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可以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宋昕; 李欣然; 胡景峰; 王伟; 周福有; 刘志才; 李爱丽; 李吉林; 王献增; 李学民; 王盼盼; 钟侃; 王苒; 范宗民; 韩文莉; 吉佳佳; 雷玲玲; 王立东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主诉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85919例食管鳞癌病例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AJCC食管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系统(第6版)进行病理分期,其中早期(0/Ⅰ期)8129例,中晚期(Ⅱ/Ⅲ/Ⅳ期)77790例。数量较少(<100例)的主诉不纳入研究。比较早中晚期患者首次就诊各类主诉的频率。将85919例随机分为10组,随机选取其中9组作为训练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主诉对早中晚分期的预测模型;剩余1组作为测试集,通过绘制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和中晚期患者吞咽哽噎、吞咽疼痛、腹部不适、胸骨疼痛、腹部疼痛、胸骨后不适、吞咽哽噎伴胸部疼痛、胸部疼痛、反酸和呃逆这10种主诉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病理分期(早期为1,中晚期为0)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主诉作为自变量(有=1,无=0),以性别、年龄、高低发区等特征作为调整因素,采用逐步法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吞咽哽噎(β=-1.906,P<0.001)、吞咽疼痛(β=-0.662,P<0.001)、胸骨疼痛(β=-0.219,P=0.005)、腹部疼痛(β=-0.392,P<0.001)、吞咽哽噎伴胸部疼痛(β=-2.069,P<0.001)、胸部疼痛(β=-0.742,P<0.001)、反酸(β=-0.562,P=0.001)和呃逆(β=-0.842,P<0.001)进入最终模型。该模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694(0.560~0.829)。结论:多种主诉联合对食管鳞癌早中晚分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苏丽萍; 季敏; 路子扬; 刘丽; 王维娜; 苗娜; 张巍; 蒲红伟
    • 摘要: 目的: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中的表达水平,构建shRNA干扰载体AJUBA转染至KYSE150食管癌细胞系;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KYSE150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1、YAP1和TAZ mRNA和蛋白的表达;核质分离实验检测AJUBA、YAP1和TAZ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稳定干扰AJUBA基因后,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AJUB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中的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AJUBA空染组相比,shAJUBA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01);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细胞中的MST1、YAP1、TAZ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提示AJUBA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SHEE)细胞核中表达,而在KYSE150细胞胞质与胞核中表达;YAP1和TAZ蛋白在SHEE细胞中不表达,在KYSE150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表达,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JUBA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可能与激活MST1、YAP1、TAZ因子的表达而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有关。
    • 路子扬; 季敏; 苏丽萍; 刘丽; 苏天园; 肖锦玲; 管亚玲; 蒲红伟
    • 摘要: 目的研究AJUB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与增殖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AJUBA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至KYSE150细胞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与敲降组,其中对照组包括KYSE150组(未转染的KYSE150细胞)和KYSE150shnon组(转染随机序列),敲降组为KYSE150shAJUBA组(分别转染KYSE150shAJUBA-1、KYSE150shAJUBA-2、KYSE150shAJUBA-3),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共同筛选出敲降效率最高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JUBA不同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慢病毒转染敲降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中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且敲降组中KYSE150shAJUBA-3的AJUBA表达水平最低(P<0.000 1);CCK-8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抑制(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的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这有望为食管癌的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南红星; 禹刘丽; 王良海
    • 摘要: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CCL20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至食管鳞癌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或实时定量PCR实验评估过表达和干扰效果。采用Transwell和CCK8实验检测CCL20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用通路抑制剂寻找CCL20的下游通路。结果成功建立CCL20过表达细胞株和干扰细胞株,过表达CCL20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同时增加ERK1/2蛋白的磷酸化激活。干扰CCL20可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少ERK1/2蛋白磷酸化激活。另外,ERK1/2特异性抑制剂可以逆转过表达CCL20导致的迁移和侵袭。结论CCL20通过激活ERK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CCL20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陈慧聪; 刘运江; 赵继东; 曹淼; 李欣慧; 任曙光; 张香梅; 单保恩
    • 摘要: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a9706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进行细胞培养,用干扰素-γ作用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检测趋化因子CXCL8(白介素8)的表达效率,ELISA实验检测细胞CXCL8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接受不同浓度干扰素-γ作用后的Eca9706细胞,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CCK-8实验证实,IFN-γ作用后的Eca9706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划痕实验发现IFN-γ使Eca9706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IFN-γ作用后,Eca9706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同时,接受干扰素-γ作用后,Eca9706细胞的CXCL8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CXCL8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γ可抑制食管癌细胞株Eca9706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可能与抑制Eca9706细胞的CXCL8的表达和分泌相关。
    • 张哲源; 刘怡文; 付臻; 杨洪; 张宁; 梁梦夏; 李婉莹; 孔金玉; 孙蔚; 杨海军; 张耀文; 周福有
    • 摘要: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诱导炎症小体NLRP3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 a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将ESCC细胞KYSE30及KYSE150分为Fn未感染组及Fn感染组(12、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顺铂(CDDP)与紫杉醇(PTX)24 h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取213例ESCC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NAscope法检测Fn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Fn未感染组相比,Fn感染组(12、24、48及72 h)KYSE30及KYSE150细胞的CDDP与PTX 24 h药物IC50增高,NLRP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Fn感染率、NLRP3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ESCC组织中NLRP3表达与Fn感染具有一致性(Kappa=0.848,P=0.001)。Fn诱导NLRP3表达患者中男性、吸烟、饮酒者居多,肿瘤细胞大多为低分化,肿瘤浸润程度较深,淋巴结转移增加且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Fn+NLRP3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缩短(P<0.05)。结论:Fn感染可诱导ESCC组织中NLRP3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对CDDP与PTX的敏感性,缩短ESCC患者生存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