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预后

临床预后

临床预后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5篇、会议论文801篇、专利文献30615篇;相关期刊468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54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临床预后的相关文献由61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勇、倪兆慧、王拥军等。

临床预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5 占比:3.31%

会议论文>

论文:801 占比:2.47%

专利文献>

论文:30615 占比:94.23%

总计:32491篇

临床预后—发文趋势图

临床预后

-研究学者

  • 李建勇
  • 倪兆慧
  • 王拥军
  • 徐卫
  • 钱家麒
  • 刘玲
  • 孙颖
  • 方炜
  • 范磊
  • 赵性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苏婷婷; 任荣香; 王承华; 王继芳; 魏秀丽
    • 摘要: 目的探索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输注疗效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小板输注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出现2次或2次以上输注无效的患者纳入无效组)两组,有效组55例,无效组37例。统计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5.1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输注疗效与脾大、感染、HLA抗体、HPA抗体及输注次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HLA抗体、HPA抗体及输注次数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的高危因素(P<0.05)。血小板输注无效组患者的复发率(36.40%)明显高于有效组(1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的死亡率(39.40%)高于有效组(2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无效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5.0个月,而有效组中位生存期未到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有效组中位生存期21.0个月远高于无效组1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感染、HLA抗体、HPA抗体及输注次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 蒙荫杰; 邱华; 李旺; 王梓塨; 朱玟霜; 黄鹏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性肝衰竭(CL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的HBV感染相关CLF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西医综合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腹水疗效、腹水深度、腹围、体重、24 h尿量、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腹水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水深度、腹围、体重较治疗前降低,24 h尿量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MELD-N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LB、PTA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西医综合疗法能通过扶阳救逆达到恢复肝功能、促进腹水并发症消退、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
    • 陈明剑; 陈亮(综述); 王立清(审校)
    • 摘要: 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预后往往较差。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治疗,对改善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综述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营养筛查方法以及围手术期常用营养治疗策略。
    • 徐洁; 卢娅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内ALT、LSR及NLR对胃肠间质瘤(GIST)病情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GIST患者82例,根据病情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情分级GIST患者ALT、LSR及NLR水平,并研究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危组、高危组ALT、LSR及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极低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ALT、LSR及NLR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危组(P<0.001)。高ALT组、高LSR组、高NLR组高危病情患者所占比例、核分裂象≥5个/HPF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低ALT组、低LSR组、低NLR组(P<0.001)。高ALT组、高LSR组、高NLR组术后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ALT组、低LSR组、低NLR组(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分级(高危)、高水平ALT、高水平LSR及高水平NLR是影响GIST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内ALT、LSR及NLR水平与GIST患者病情分级密切相关,且ALT、LSR及NLR水平异常升高是GIST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倩倩; 张磊; 薄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采取双联(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于术后7 d采用TEG检测患者血小板功能,并根据是否发生药物抵抗分为正常组(n=82)和抵抗组(n=44)。此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其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抵抗组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抵抗不是预测PCI术后临床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EG可用于评估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但药物抵抗与临床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 石宇; 钱静; 严晓娣; 姚宁华; 马剑波
    • 摘要: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且临床预后比较差的实体瘤,通常确诊时约50%的病人已是晚期[1]。胰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近年逐渐升高[2],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当[3],在全球癌症死亡率排名中,胰腺癌位于第4位[4],5年生存率不足6%[5]。目前吉西他滨或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方案是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 陈晓东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降阶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肺啰音消失、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姜纪敏; 陈志裕; 楼敏芳; 胡宁; 翁小建
    • 摘要: 目的探讨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分析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比较不同血压水平患者溶栓预后。结果溶栓后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溶栓有效63例,溶栓无效44例。溶栓有效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血压比例、基线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溶栓24 h收缩压变化值、溶栓24 h舒张压变化值均明显低于溶栓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S患者溶栓期血压过高、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可影响溶栓疗效及预后,应加强溶栓期血压管理。
    • 张秀萍
    • 摘要: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该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0例,以随机掷骰子法分为两组。参考组40例患者在清宫术前接受甲胺嘌呤治疗,分析组40例患者在清宫术前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临床预后康复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素指标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分析组治疗有效性95.00%较参考组75.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分析组临床预后康复时间均较参考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能提高总有效性,缩短临床预后康复时间。
    • 张蕊蕊; 储照虎
    • 摘要: 目的出血转化(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自然发展或因再灌注治疗干预而诱发或加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独立相关的炎症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T的预测作用并确定其最佳预测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HT组和非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特征,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NLR与HT的关系。ROC曲线用来明确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的最佳预测值。结果共有2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4例患者发生了HT,HT率为15.71%。在临床基线数据分析中HT组中NLR值的中位数为6.70,明显高于非HT组的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NLR(OR=1.129,95%CI:1.041~1.224,P=0.004)及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42,95%CI:1.067~1.446,P=0.005)与患者发生HT独立相关。中性粒细胞预测AIS患者发生H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2(95%CI:0.600~0.785,P<0.0001);最佳截止值为5.75,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72.9%。NLR预测AIS患者发生HT的AUC为0.752(95%CI:0.662~0.841,P<0.0001);最佳截止值为4.96,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79.7%。结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再灌注治疗,NLR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T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其最佳预测值为4.9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