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血转化

出血转化

出血转化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8117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等;出血转化的相关文献由1506位作者贡献,包括楼敏、刘鸣、聂志余等。

出血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0 占比:1.4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117 占比:98.50%

总计:28544篇

出血转化—发文趋势图

出血转化

-研究学者

  • 楼敏
  • 刘鸣
  • 聂志余
  • 黄燕
  • 刘雪云
  • 孔令雷
  • 李永秋
  • 杜冠华
  • 汪峰
  • 王本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媛; 叶斌; 孙静; 宫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方法 将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再闭塞或出血性转化(HT),分为再闭塞率组(41例),HT组(36例)和对照组(155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AI-1水平和PAI-1基因675位点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PAI-1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再闭塞组患者血清PA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T组患者血清PAI-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再闭塞组4G/4G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T组患者4G/4G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rt-PA治疗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或HT与血清PAI-1水平密切相关,而PAI-1基因675位点4G/4G是影响PAI-1水平重要因素,可能是导致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后出现治疗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 李华鑫; 李瑞雄
    • 摘要: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以自身动脉血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综剂,完全无创、可重复、安全的灌注技术,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3D-ASL脑灌注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于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动脉闭塞、出血转化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并分析其现存的局限性及展望,以期3D-ASL灌注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与科研。
    • 李志伟; 于雅南; 武军元
    • 摘要: 目的探讨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量表评估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转化风险的价值。方法纳入61例未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因病情危重收入ICU治疗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17)和非出血组(n=44)。比较两组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评分量表对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61例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转化发生率是27.9%。出血转化和非出血两组患者年龄、脑梗死面积、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CRUSADE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分:44.5±11.7 vs.31.0±11.7,P<0.001);而两组S2TOP-BL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4.2±2.5 vs.14.3±3.3,P=0.934)。CRUSADE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84,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S2TOP-BLEED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AUC是0.485,无统计学意义(P=0.853)。CRUSADE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最佳分界点是42分。结论CRUSADE评分系统对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当评分为42分时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
    • 甄燕玲; 李翔; 杨染; 向露; 潘杨; 翟昭华; 曾文兵
    • 摘要: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高龄、糖尿病、溶栓后血压、治疗方法、卒中严重程度及抗血栓药物应用等相关,往往预示着较差的功能结局。CT灌注成像对脑组织缺血改变十分敏感,早期即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脑组织灌注信息,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前的评估,也是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常用检查方法。笔者就CTP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作用进行综述。
    • 刘忠; 刘媛媛; 徐少峰; 康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对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天后的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非HT组。根据入院3小时内完成的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NIHSS ≤ 5)、中重度组(NIHSS ≥ 6),根据AIS患者发病90天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将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 ≤ 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 3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HT及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评估SII对HT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SII (OR = 1.874. 95% CI 1.126~1.438, P = 0.013)是A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在轻度卒中患者中,SII (OR = 1.009. 95% CI 1.002~1.023, P = 0.012)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中,SII (OR = 1.001. 95% CI 0.982~1.001, P = 0.042)同样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 构建ROC曲线发现SII、NLR、PLR预测HT的AUC值为0.857、0.832、0.848 (P 0.05)。结论:SII是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生HT及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且SII在预测脑梗死发生HT较NLR及PLR更加准确,SII在预测发病90天预后方面与PLR准确性基本相同,两者均比NLR更加准确。
    • 刘振; 黄晓斌; 彭明洋; 王同兴; 谢光辉; 任军; 殷信道
    • 摘要: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陈桂雨; 陈大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楚州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23例和非HT组59例,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16分、心房颤动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3分、病灶范围大、合并基础疾病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5.957、10.049、4.677,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与病情严重程度、心房颤动出血风险和合并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需加以重视。
    • 李林峰; 贾晓静; 贾少杰; 沈玉秀; 曲鸿雁; 程娜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患者使用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化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后分为无CMBs组(C组)和CMBs组,CMBs组再应用影像学评定CMBs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SS)进行脑微出血分型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续口服21 d,此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或氯吡格雷75 mg,1次/d,治疗期间未予以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分别行头CT、SW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21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复查头CT、NIHSS评分。治疗1年时,复查头CT及mRS评分,统计出血转化例数。结果C组和CMBs组使用双抗治疗后脑出血转化率、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型中低危组、中危组脑出血转化率、NIHSS评分、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MBs组双抗治疗21 d与治疗后1年的脑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脑出血转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低、中危型CMBs的患者使用双抗治疗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不影响远期预后;而高危组应用双抗治疗可增加出血转化风险。
    • 常青; 杨宇英; 薛茜; 宋爱霞; 王欢欢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87例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28例)和NHT组(159例)。检测NLR、血清MMP-9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MP-9、NLR+MMP-9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价值。结果两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梗死面积分布、空腹血糖(FPG)、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血清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梗死、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NLR、MMP-9水平均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独立相关(均P<0.05)。ROC曲线示NLR、MMP-9、NLR+MMP-9预测AIS静脉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0.782、0.923。结论NLR、MMP-9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病风险相关,可作为HT风险预测因子,联合NLR、MMP-9可提高预测效能。
    • 杨洁; 谢小华; 连万成; 邓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353例,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28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HT组的年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中心卒中调查(MSS)评分高于非HT组(t/P=2.680/0.008、3.265/0.001、4.702/<0.001),合并心房颤动史和脑梗死史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χ^(2)/P=11.937/<0.001、3.949/0.047);HT组的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均显著高于非HT组(Z(t)/P=3.285/0.001、5.191/<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HT组(t/P=2.021/0.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高、有心房颤动史、血糖高、NLR高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86(1.034~1.141)、2.803(1.312~5.989)、1.140(1.023~1.272)、1.145(1.046~1.2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史、血糖、NLR构建的HT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MSS评分的AUC为0.676,HT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优于MSS评分(Z=-2.385,P=0.026)。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血转化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