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0篇、会议论文105篇、专利文献146891篇;相关期刊562种,包括全科护理、中国民康医学、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相关文献由782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树铮、张金盈、王静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0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46891 占比:97.94%

总计:149976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文趋势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研究学者

  • 吕树铮
  • 张金盈
  • 王静
  • 韩雅玲
  • 周玉杰
  • 张艳
  • 张莉
  • 李莉
  • 李辉
  • 王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溪; 王婵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使用泮托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高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抗+泮托拉唑)与对照组(单纯双抗治疗).比较两组消化道损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PCI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6.67%(5/30),P>0.05).观察组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 PCI术后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泮托拉唑可减少消化道损伤的发生,并且对抗血小板作用无明显影响,未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杨启岭; 段卡丹; 邱梅红; 张鲜鲜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内皮功能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卫蛋白(S100A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H-FABP、S100AB水平变化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展末期内径(LVD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d)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H-FABP、S100AB水平。
    • 杨启岭; 段卡丹; 邱梅红; 张鲜鲜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内皮功能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卫蛋白(S100A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H-FABP、S100AB水平变化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展末期内径(LVD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d)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H-FABP、S100AB水平。
    • 韩恩丽
    • 摘要: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PCI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AMI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独PCI术治疗。
    • 徐彩云; 王红银; 王丹; 王艳; 陈淼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PCI介入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1例与非血栓组9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程、术后并发症(渗血、血肿及假性动脉瘤);记录PCI介入中置入支架数目、支架直径;是否接受抗血栓泵预防。入院时检测血液理化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iein,Lp(a)]、尿酸(uric acid,UA)、糖化红蛋白(hemoglobin A_(1c),Hb A_(1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 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 血栓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支架数目、TC、TG、LDL-C、HDL-C、HbA_(1c)、Hcy与非血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占比高于非血栓组,血栓组Lp(a)、UA、Fbg水平均高于非血栓组,血栓组支架直径、a PTT、PT水平低于非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吸烟(OR=6.761)、糖尿病(OR=5.343)、支架直径(OR=5.737)、Lp(a)(OR=8.423)、UA(OR=6.324)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介入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吸烟、无抗血栓泵预防、合并糖尿病、高Lp(a)、UA及支架直径。
    • 杨红; 黄英; 孙云华; 李娇
    • 摘要: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冠心病(CHD)病人初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5月昆明市延安医院97例心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个案管理模式用于PCI术后二级预防中。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6个月时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病人初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二级预防应用个案管理,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LVEF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李晨; 查岭; 罗昌明; 何献春
    • 摘要: 目的 探索丹红注射液在心血瘀阻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周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9年11月—2021年3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选出82例,均经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证,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更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且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在心血瘀阻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 赵荫涛; 郑璐; 张相钦; 徐亚威; 杨海波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后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AMI并首次行PCI的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MACE将430例患者分为MACE组(72例)和非MACE组(358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血清CX3CL1、hs-CRP以及基线资料和临床生化指标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MACE组的年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X3CL1、hs-CRP、左室射血分数、病变支数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8,95%CI:1.016~1.092,P<0.01)、CX3CL1(HR=1.116,95%CI:1.057~1.179,P<0.01)、hs-CRP(HR=1.320,95%CI:1.145~1.688,P<0.01)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CX3CL1截断值为2107.8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64.0%(AUC=0.713,P<0.01);hs-CRP截断值为4.83 m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66.5%(AUC=0.811,P<0.01);二者联合检测AUC为0.842(P<0.01),其诊断效能优于CX3CL1及hs-CRP(P<0.05)。结论血清CX3CL1及hs-CRP联合检测在行PCI后的AMI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AMI患者行PCI后的预后评估。
    • 王佳丽; 孔莹; 孙小伶; 张超; 张敏; 徐凯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参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初次诊断为STEMI于急诊行PCI患者资料,且术后1周内CMR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50%。术后3~4个月复查CMR,根据其LVEF分为心功能未恢复组(LVEF<50%)和心功能恢复组(LVEF≥5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两次CMR参数,回归模型分析CMR参数对患者短期心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STEMI急诊PCI术后心功能不全者中50%患者短期内心功能恢复。心功能未恢复组PCI术后48 h内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急性期心肌梗死面积、透壁程度和微血管阻塞均高于心功能恢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7,OR=7.053,95%CI:1.413~35.211)和透壁性心肌梗死(P=0.040,OR=5.913,95%CI:1.065~32.835)是预测心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60岁和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不全者短期心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陆艳; 陆媛
    •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CI术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直接PCI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择期PCI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再住院率及临床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CK-MB达峰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EDVI均低于治疗前,LVEF、ESV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DD、EDVI低于对照组,LVEF、ESVI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F、pNN50、rMSSD、SDNN均高于治疗前,LF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HF、pNN50、rMSSD、SDNN高于对照组,L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CK-MB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与择期PCI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直接PCI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意义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