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86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55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52708篇;相关期刊768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献由11250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红、白青科、张佩兰等。

静脉溶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55 占比:9.83%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2708 占比:90.04%

总计:58539篇

静脉溶栓—发文趋势图

静脉溶栓

-研究学者

  • 常红
  • 白青科
  • 张佩兰
  • 李莉
  • 张莉
  • 王静
  • 马青峰
  • 王磊
  • 荣根满
  • 赵晓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9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低于对照组26.67%(12/45)(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提升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张娟利; 陈亚绒
    • 摘要: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AI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溶栓+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对照组(静脉溶栓).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7%(44/45),高于对照组84.45%(38/45)(P<0.05).两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升高,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ES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观察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结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用于AIS患者效果理想,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有关.
    • 王伟伟; 徐家萍; 张浩亮; 贾军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100例老年ACI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值将患者的为END组(n=17)和非END组(n=8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在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吸烟、饮酒、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发病之溶栓时间、梗死部位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TOAST分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94)、糖尿病(OR=1.426)、NIHSS评分(OR=1.281)、WBC(OR=1.263)、TOAST分型(OR=3.271)为ACI患者溶栓后并发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NIHSS评分、高WBC及糖尿病为老年ACI患者溶栓后并发END的危险因素.
    • 郑婷婷; 张小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60例ACI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实验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V、Fbg、CRP、IL-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再通血管,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 陈刚; 谢晓娟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预后.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明显升高(P<0.05),Fbg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C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低剂量,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改善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效果更佳.
    • 曾雯; 张依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86例I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就医决策、派车、EMS反应、EMS现场时间及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OT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P<0.05).结论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结合针对性护理可缩短IS患者的溶栓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李丽; 苏艳敏; 袁关利; 冯骅; 杨欢; 张重阳
    • 摘要: 目的 构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测模型,以期尽早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334例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基础病总个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吞咽困难情况、脑磁共振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脑梗死体积.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将患者分为非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和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应用逻辑回归,并根据赤池信息准则,找出进入模型的变量,并获得预测模型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非卒中相关性肺炎组296例(88.62%),卒中相关性肺炎组38例(11.3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梗死体积(volume,V)、年龄进入预测模型,并获得预测模型方程=-6.20221+1.69805×(NIHS S=1)+1.96173×(V=1)+2.03692×(V=2)+3.43645×(V=3)+0.72178×(年龄=1)+2.30764×(年龄=2).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 0.79~0.92),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8、0.88,约登指数为0.56.结论 本研究所得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静脉溶栓患者发生卒中性肺炎的情况,进入模型的指标简单易得,该模型简单实用.
    • 赵新光; 苗红; 马茜; 裴中立; 张洪峰; 关辉
    • 摘要: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均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指征,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拒绝溶栓治疗,采用常规治疗,32例)及观察组(接受溶栓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90 d的NIHSS评分(3.34±1.12)分低于对照组的(5.85±3.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88.67±6.12)分高于对照组的(75.56±6.54)分、mRS评分(2.43±0.3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模态MRI检查并诊断为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受损程度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促进了功能恢复。
    •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目前我国有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130万。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总的血管再通率不足40%,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血管再通率更低。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在4.5小时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比例很低。因此做好大众的健康科普教育,积极预防是关键。朱青峰教授编写的《一分钟图解脑梗死》共分七部分,以图片、文字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对脑梗死的概念、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病先兆等方面进行科学普及。本刊将陆续刊登。本期刊登第四部分——看图了解脑梗死的药物治疗,以提高大众对脑梗死的认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黄靖; 黄汉宁; 何超扬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的效果,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MCA-M2闭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溶栓组和取栓组,每组35例。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溶栓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取栓组积极实施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及预后情况。对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取栓组治疗后1、7 d NIHSS评分下降≥4分占比高于溶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血管再通31例(88.57%)。随访90 d显示患者预后良好共45例(良好组),预后不良25例(不良组)。良好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不良组,机械取栓率高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机械取栓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90 d预后良好率,治疗急性MCA-M2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静脉溶栓相当。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