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64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29篇、会议论文141篇、专利文献365333篇;相关期刊737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497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雅玲、杨跃进、乔树宾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29 占比:1.70%

会议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65333 占比:98.26%

总计:371803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文趋势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学者

  • 韩雅玲
  • 杨跃进
  • 乔树宾
  • 徐波
  • 高润霖
  • 袁晋青
  • 王效增
  • 荆全民
  • 葛均波
  • 傅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林晓伟; 邓明尧; 吉晓理; 李涛; 袁金堂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经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将ASTEM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并比较ASTEMI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SCUBE1、Endoca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CI术前SCUBE1、Endocan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血清SCUBE1及Endocan水平均较高(P<0.05)。无复流组与再灌注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病史占比、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肌钙蛋白T、发病至再灌注时间、病变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再灌注组比较,无复流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的血清SCUBE1及Endocan水平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前SCUBE1和Endocan是影响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PCI术前SCUBE1联合Endocan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785~0.955)。[结论]PCI术前高血清SCUBE1、Endocan水平是影响A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前联合检测SCUBE1、Endocan有助于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 张克成; 郭艳娇; 梁晶; 李春彦; 韩培天; 王丽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PCI治疗的183例ACS患者,按照ACS诊断标准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57例.记录三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检测三组术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常规生化指标;PCI术前、术后1d、术后4周检测三组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舒张末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PCI术后半乳糖凝集素-3与LVEDD、LAD、LVEF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d血浆中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水平可急性升高,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明显.ACS患者PCI术后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王蓉; 胡东南; 王进; 陆蕙; 付坤
    • 摘要: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常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术后血栓发生风险,但部分患者存在不耐受现象,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缺血事件,因此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方案逐步应用于临床,但该治疗方案对PCI后血栓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PCI后血栓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PCI后血栓高危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6个月后,将替格瑞洛更换为氯吡格雷再继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分型及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值〕、胃黏膜损伤标志物〔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LVEDD、E/A值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LV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降阶治疗可有效减轻PCI后血栓高危的ACS患者炎性反应及胃黏膜损伤,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不会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
    • 蔡雅静; 邬青; 汪小华; 侯云英; 胡尧尧; 毛芳莹; 张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21例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焦虑各时间点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随访期间共40例(19%)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家等候期焦虑水平、术前1天焦虑水平是择期PC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截断值分别为58.50分、55.50分,灵敏度分别为80.0%、85.0%,特异度分别为90.4%、80.0%。结论:围手术期焦虑能够较为高效、简便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杨永全
    • 摘要: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以及提高LVEF水平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 马兴鸿; 汪蕾; 方纬
    • 摘要: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较为常见且预后不良。虽然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已较以往明显提高,但PCI的治疗决策仍是有争议的问题。研究表明:CTO血管支配区域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可能与从PCI中获益的CTO患者的筛选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现综述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分别评估CTO病变血管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的相关研究,初步探讨这两种核素显像技术在CTO病变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 江雪; 柏晓玲; 逄锦; 杨曾桢; 韦清
    • 摘要: 目的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梗或复发的初始预测变量条目,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预测因子。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初步筛选AMI患者PCI术后再梗或复发的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变量,课题组讨论后初步拟定变量条目。采用德尔菲法筛选预测变量条目,最终确立初始变量。结果经文献检索、课题组讨论及专家咨询,筛选了包含一级条目8项、二级条目46项的风险预测变量。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为100.00%和96.15%,专家权威系数为0.900和0.898,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19~4.77分和3.56~4.88分,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3和0.226(P<0.05)。根据重要性得分及专家修改意见,最终确立了包含8个一级条目,49个二级条目的风险预测初始变量。结论通过文献分析法联合德尔菲法筛选的风险预测变量较为客观、可靠和合理,可为AMI患者PCI术后再梗或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预测因子。
    • 严宪才; 黄书哲; 吴志光; 刘锦文; 周耀辉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含1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成员13(ADAMTS13)、IL-18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52)和非MACE组(n=16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AMTS13、IL-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Killip分级与血清ADAMTS13、IL-18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AMTS13、IL-18水平对STEMI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发病至入院时间、支架长度长于非MACE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支架数目高于非MACE组(P均<0.05)。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清ADAMTS13水平依次降低,IL-18水平依次升高;Killip分级与ADAMTS13水平呈负相关,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740、0.797,P均<0.001)。发病至入院时间、Killip分级≥Ⅱ级、IL-18水平为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ADAMTS13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ADAMTS13+IL-18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AMTS13、IL-18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ADAMTS13水平降低和IL-18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心功能降低和MACE发生有关,二者联合能提升PCI术后MACE发生预测价值。
    • 燕芳红; 杨梦齐; 史素杰; 梁雪萍; 温玉洁; 马玉霞; 蒋文慧
    • 摘要: 目的探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人群健康行为模式的潜在类别,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644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方法识别PCI术后人群健康行为模式并评估人口学特征对分类的影响。结果PCI术后健康行为模式可分为强控制弱支持型(8.54%)和弱控制弱支持型(91.46%);2个类别中5个健康行为的条件概率存在差异;与强控制弱支持型相比,弱控制弱支持型人群中在职比例较高(P0.05)。结论PCI术后5个健康行为间相互关联,存在综合效应及不同质的群体差异,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提示今后不仅需要加强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控制,还应推动多层面支持体系建设,从而促进其长期健康行为的养成。
    • 王莹澄; 桂彩红; 毛芳
    • 摘要: 目的研究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23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C30)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ESCA、QOL-C30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低于对照组(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