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检测
荧光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03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2篇、会议论文118篇、专利文献1155195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药物分析杂志、安徽农业科学、光学仪器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暨第三届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等;荧光检测的相关文献由7465位作者贡献,包括尤进茂、余国君、张建勋等。
荧光检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5195篇
占比:99.92%
总计:1156105篇
荧光检测
-研究学者
- 尤进茂
- 余国君
- 张建勋
- 程奇
- 肖文
- 钱冬
- 黄震巨
- 程如梅
- 赵先恩
- 于力
- 何俊强
- 关亚风
- 刘荭
- 史秀杰
- 王津津
- 贾鹏
- 郑晓聪
- 刘莹
- 温智清
- 索有瑞
- 金利泰
- 吴峰
- 李明
- 聂晶
- 袁航
- 马岚
- 夏子芳
- 刘杰
- 潘家峰
- 王威
- 钱国栋
- 陈俊华
- 丛维涛
- 吕文浩
- 徐锦余
- 戴黎明
- 李林
- 林弘能
- 沈伟良
- 郑天伦
- 郑晓叶
- 陈向明
- 陶智勇
- 霍胜楠
- 黄维
- 中田成幸
- 吴坚
- 周丹华
- 徐静
- 朱勍
-
-
周子昂;
孙铭明;
王强
-
-
摘要:
构建了银纳米立方体/PE/金膜三明治结构用于拉曼检测,由于这种结构的场增强特性,一般认为它用于荧光增强也能有较好的性能,在实际测试中发现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与纳米颗粒靠近时有荧光猝灭现象.为了尽可能消除荧光猝灭现象,探究场增强基底最强荧光增强能力,更改了中间层的厚度和物质分子在中间层的位置,获得最强荧光增强光谱.这种能够使荧光增强的结构对研究下一代纳米光子学器件在荧光检测上的应用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开发具有更强大检测功能的拉曼-荧光双检测器提供可参照的模板.
-
-
刘霄凡;
齐晨;
王维才;
李雪梅
-
-
摘要: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发病早期由于体内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少且含量低,难以在患病早期发现疾病从而快速反应并有效治疗。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对其进行快速高效检测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基于酶循环放大荧光光谱设计了一种用于PDGF-BB检测的DNA生物传感器,利用特定位点剪切酶,实现了信号放大,检出限由1 fmol/L降至1 amol/L,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PDGF-BB浓度,从而实现对ESCC的简单、快速、高效诊断,在生物化学和医学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
-
魏钢
-
-
摘要:
随着饮用水水质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也越发关注,国家也提出了更高的饮用水标准以满足人们的用水安全,水质检测指标由之前的几十个变成一百多个,对水质检测工作更加重视。我国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有很多,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检测时间较长,容易受到结合化合物的干扰,区分活细胞和非活细胞存在困难。然而,为了符合国家的相应政策,检测单位需要荧光检测这种具有更高灵敏度、更快检测速度和更准确数据的检测技术,为水质检测和水质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将结合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探讨荧光检测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希望为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
张梅花
-
-
摘要:
本文将对几种荧光检测技术的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了解,相关工作人员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技术在检测水中的消毒剂消毒效果、生物细胞分析、离子浓度的测定以及微生物总量的解析等方面的使用、实施使用时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在水质分析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可以把荧光检测技术的功能完全展现出来,进而使得水质分析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
-
-
刘兴奋;
孙棋;
王蕾;
黄艳琴;
范曲立
-
-
摘要:
利用拆分型核酸适配体(Apt)和染料硫代黄素T(ThT),构建一种荧光“turn-on”模式的生物传感策略,用于腺苷三磷酸(ATP)的高灵敏检测。不存在ATP时,两段拆分的适配体Apt-1和Apt-2可分别与ThT结合,形成含G4片层较少的分子内G-四链体,嵌入的ThT分子少,体系的荧光很弱;当存在ATP时,由于Apt与ATP之间具有更高亲和力,可形成由Apt-1、Apt-2和ATP构成的含G4片层较多的分子间G-四链体,嵌入更多ThT分子,荧光显著增强。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实用性。与缓冲溶液中ATP的分析相比,其在稀释血清样品中显示出更好的检测性能,灵敏度可以提高两个数量级。
-
-
万知欣;
蔡珍珍;
窦新存
-
-
摘要:
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是重要的非制式爆炸物原料之一,实现对其快速、高灵敏、可视化识别对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荧光法由于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通常被用于高锰酸钾检测,其检测原理大多基于内滤效应(IFE)。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基于IFE机理检测高锰酸钾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总结了IFE机理用于提升高锰酸钾检测性能的设计策略,系统探讨了单发射波长和多发射波长调控,包括配体种类、掺杂元素种类、金属中心个数及种类、不同杂化体系调控对材料光谱性质及高锰酸钾检测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该领域基于IFE策略的检测手段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可为构建高灵敏检测高锰酸钾的IFE体系提供指导。
-
-
汪子微;
吴浩东;
Muhammad Yaseen;
梁艾琳;
刘贺;
宁子昂;
王帅;
王刚;
全葳;
王浩
-
-
摘要: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_(1.5)(phen)(H_(2)O)]_(n)(1)(1,4-H_(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_(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
-
林晓雅;
邓锐杰;
李海涛;
杨淏;
刘俊
-
-
摘要:
目前重金属铜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样品前处理复杂、消耗时间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食品重金属铜污染的检测。该研究合成了一种铜离子(Cu^(2+))特异性响应的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实现了铜污染的均相快速检测,该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水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33.27%。该方法可以在一个离心管内、在室温环境下实现对Cu^(2+)的高灵敏检测,检测动态范围是5~50μmol/L,检出限为5.48μmol/L,并已成功应用于水样中Cu^(2+)的检测。该碳量子点有望成为食品铜污染的现场检测有效工具,具有农作物、水体及土壤中Cu^(2+)检测的潜在应用价值,有助于食品铜污染的防控,此外,该方法具有高时效性、高准确性、高稳定性、低成本、低检测要求的特点,符合当前食品重金属安全监管的需求。
-
-
杜凌云;
桑滨;
王春蕾;
吕鑫;
张远馥;
王术皓
-
-
摘要:
基于量子点与荧光猝灭基团之间构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以量子点标记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与荧光猝灭基团标记的补体杂交构成荧光传感探针,当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由于其适配体与赭曲霉毒素A的高度亲和作用,使传感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剂减少,荧光增强,从而建立了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荧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在适宜的条件下,该方法在0.2μmol·L^(-1)~1.6μmol·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92.2c+95.06,线性相关系数R=0.9955,方法的检出限为0.16μmol·L^(-1)。
-
-
卫晨曦;
岳一莹;
王烜
-
-
摘要:
水环境中阴离子的快速便捷检测对评估流域水环境污染、提出相关流域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以镧系金属离子Eu^(3+)作为配位金属离子,采用水热法与2,6-吡啶二羧酸合成镧系配合物,对水环境中9种常见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配合物吡啶二羧酸铕[Eu(DPA)_(3)]在水中具有良好分散性,280 nm激发波长下,Eu(DPA)_(3)水溶液在紫外灯下可用肉眼观察到强烈特征红光,进而可以实现可视化检验。定性分析结果,不同阴离子对Eu(DPA)_(3)水溶液的荧光产生差异性淬灭,Eu(DPA)_(3)水溶液对Cr_(2)O_(7)^(2-)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Cr_(2)O_(7)^(2-)离子可完全淬灭Eu(DPA)_(3)水溶液的荧光,低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有线性关系,R^(2)=0.9858。本研究展现了镧系配合物对水环境中特定阴离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可开发一种智能手机荧光传感APP用于水环境中阴离子的即时检测,通过荧光传感APP信号读取器将红色荧光强度数值化,从而实现可视化检测。
-
-
王晓艳;
于佳洛;
康琪;
申大忠;
李金花;
陈令新
- 《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MIPs)已广泛用于样品前处理与传感分析.其中,核-壳结构MIPs,即在核层表面进行印迹形成壳层,不仅具有更高印迹位点利用率及更快传质、识别速率,而且更便于在MIPs中引入多种性能(如:荧光),所以备受青睐.以二氧化硅、量子点纳米粒子为核,制备了3种新型核-壳MIPs,借助量子点、有机荧光染料的光学特性,发展了高效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成功用于复杂基质中藻蓝蛋白和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
-
-
杨书勤;
张军红;
张敬彤;
陈俊文;
张亚荣
- 《第十一届全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污水排放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监控的一个环节,如何使污水经过处理能达标排放,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工序与原理存在着差异.污水处理技术利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去除、隔离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处理过的排放水达到相关专业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方法总体分为三大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各种方法在处理污水中的各类物质具有针对性,如过滤杂质、沉淀分离、厌氧处理等,目的使各类监控指标达到标准控制范围值,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荧光检测排放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工艺,通过分析荧光废水中待处理化学物质的性质,以及遵循的相关排放标准,某荧光检测厂污水处理应用物理过滤与化学沉淀结合方法的实例.
-
-
李龙;
刘盼盼;
杨芸;
李婷婷;
康宜华
- 《第十一届全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探伤紫外线灯又称为黑光灯,有热光源和冷光源两种,是荧光检测(荧光磁粉检测、荧光渗透检测和荧光泄露检测)中不可或缺的检测辅助工具,在荧光检测领域广泛使用.随着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热光源黑光灯被LED黑光灯所替代.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热光源卤素黑光灯与LED冷光源黑光灯的发光机理.基于发光机理,对热光源黑光灯与LED黑光灯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进而通过实测热光源黑光灯和LED黑光灯的光谱成分,验证光谱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最后,对不同LED黑光灯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