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配体

适配体

适配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轻工业、手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4603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食品与发酵工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18次全国干扰素及细胞因子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等;适配体的相关文献由46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周平、段诺、吴世嘉等。

适配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4603 占比:99.02%

总计:34946篇

适配体—发文趋势图

适配体

-研究学者

  • 王周平
  • 段诺
  • 吴世嘉
  • 李鹏飞
  • 余庆
  • 李杰
  • 陈伶利
  • 孙霞
  • 李慧
  • 郭业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超琼; 王力均; 陶璇; 朱云; 梁煜; 杨潇; 陈祥贵; 黄玉坤
    • 摘要: 建立一种磁分离辅助荧光分析检测砂糖橘中的3种常见有机磷农药的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磁珠,并结合聚吡咯(polypyrrole,PPy)修饰,形成Fe_(3)O_(4)@PPy纳米粒子作为荧光猝灭剂。利用6-羧基荧光素标记适配体S4-29广谱性识别有机磷农药的特性,建立磁分离辅助荧光分析法检测砂糖橘中甲拌磷、氧化乐果、丙溴磷3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在Fe_(3)O_(4)纳米粒子和PPy质量比1∶1.5、Fe_(3)O_(4)@PPy纳米粒子质量浓度0.2 mg/mL、孵育时间120 min条件下,甲拌磷、氧化乐果、丙溴磷的检出限分别为4.17×10^(-4)、2.77×10^(-4)、4.67×10^(-4)μg/kg;回收率为79.94%~108.00%;相对标准偏差为3.05%~7.39%。该方法选择性强、准确度高,为食用农产品中禁用有机磷农药检测提供研究思路。
    • 刘宁益; 邓元青; 王姗; 刘婷; 胡霞; 张慧; 刘学文
    • 摘要: 生物体内汞离子过量会对神经系统和正常的代谢活动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方法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本研究采用钌配合物-适配体探针体系,利用钌配合物可选择性识别G-四链体DNA以及核酸适配体中T碱基与汞离子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当无汞离子时,核酸适配体形成G-四链体结构;有汞离子时,则形成双链结构。在优化条件下,利用适配体与汞离子的特异性结合,该探针可实现对汞离子的荧光检测。探针荧光强度与汞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50μmol/L,检测限为0.86μmol/L。该方法为钌配合物-适配体复合体系用于汞离子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 吴双敏; 李龙; 侯仁; 陈玉霜; 彭大鹏
    • 摘要: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影响分析的选择性,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 梁言; 许梓楠; 蔡明详; 刘湘宁
    • 摘要: 适配体是一种与特定RNA或蛋白质等靶向结合的单链DNA或RNA。适配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低免疫原性、成本低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适配体的筛选、特点以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疾病诊断、治疗和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王涛; 刘厦; 刘宝林; 高志贤
    • 摘要: 雌二醇(Estradiol,E_(2))是一种主要的环境雌激素,具有作用强、危害广等特征,可扰乱人体及动物体的正常内分泌功能,从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E_(2)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大型仪器分析,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性的同时也存在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仅限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等缺陷。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生物传感器对E_(2)进行检测,前期的生物传感器出现灵敏度低、存在干扰信号等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基于适配体和抗体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响应快速、易用于现场检测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E_(2)的检测分析。本文在对适配体和抗体的特点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以适配体和抗体为识别信号的多种生物传感器在E_(2)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 赖宗强; 吴丽宁; 黎渊弘; 唐云峡
    • 摘要: 目的:研发一种具有靶向肿瘤功能的中药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EpCAM的适配体(SYL3C)功能化绞股蓝皂苷(Gyp)脂质体SYL3C-Gyp@Lipo。考察SYL3C-Gyp@Lipo的表征特性,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靶向性,MTT法评价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一种能够靶向肝癌的绞股蓝皂苷脂质体SYL3C-Gyp@Lipo,其分散性良好,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能够减缓药物的释放,在体外能特异性杀伤肝癌HepG2细胞。结论:SYL3C-Gyp@Lipo能靶向杀伤高表达EpCAM的肝癌细胞,达到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为制备新型的中药纳米载药制剂提供了一种潜在策略。
    • 韩高寰; 李静; 张冰; 王之飞; 汤顺洁; 赵志换; 高文超
    • 摘要: 比色分析是一种检测目标物的方法,具有肉眼可见、操作方便、快捷、实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质量分析等领域。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催化性能,目前通常被当作信号转化元件应用在比色传感器中。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且易于修饰和编辑,在比色传感器的设计中主要作为识别元件,也可以作为信号转化元件和信号放大元件。基于纳米材料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同时具备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可以实现对大多数目标物的检测,是极具潜力的比色传感器研究方向。总结了基于纳米材料和Apt结合的比色传感器的构建方案和显色原理,并简要归纳了其在农药、癌症标志物、生物小分子、抗生素、重金属离子等目标物检测当中的研究进展。
    • 杜凌云; 桑滨; 王春蕾; 吕鑫; 张远馥; 王术皓
    • 摘要: 基于量子点与荧光猝灭基团之间构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以量子点标记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与荧光猝灭基团标记的补体杂交构成荧光传感探针,当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由于其适配体与赭曲霉毒素A的高度亲和作用,使传感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剂减少,荧光增强,从而建立了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荧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在适宜的条件下,该方法在0.2μmol·L^(-1)~1.6μmol·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92.2c+95.06,线性相关系数R=0.9955,方法的检出限为0.16μmol·L^(-1)。
    • 毛伟伟; 胡奕津; 黄丽珊; 范申; 张红艳
    •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检测方法用于薏苡仁和白扁豆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高灵敏检测,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和纳米金(NG)衬底的玻碳电极,通过π-π堆叠作用将标记有亚甲基蓝(MB)的单链OTA适配体吸附在电极表面,OTA与适配体结合并使其脱离电极表面,导致MB信号电流发生改变,根据峰电流变化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结果在0.05~1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峰电流值(I_(p))与OTA浓度的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8,检测限(3σ/S)为0.03 ng/mL,该方法用于中药饮片薏苡仁和白扁豆中OTA的加标回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94%~105.17%,相对标准偏差(RSD)≤5.6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经济便捷,操作简单,有望用于中药材中OTA污染的现场快速检测。
    • 袁京磊
    • 摘要: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由丙酮和苯酚缩合而成,曾被广泛用于奶瓶、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的生产。人体可通过空气吸入、皮肤接触和膳食摄入等多种途径暴露于BPA类化合物,而膳食摄入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实现对食品中BPA的快速检测,是保障人们避免暴露于BPA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基于适配体识别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双酚A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实现BPA的快速、高效地检测提供方法和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