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金

纳米金

纳米金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9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277199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化学传感器、食品工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等;纳米金的相关文献由5963位作者贡献,包括袁若、柴雅琴、蒋治良等。

纳米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77199 占比:99.60%

总计:278315篇

纳米金—发文趋势图

纳米金

-研究学者

  • 袁若
  • 柴雅琴
  • 蒋治良
  • 陈伟
  • 樊春海
  • 梁爱惠
  • 邓豪华
  • 史向阳
  • 沈国励
  • 俞汝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沪生; 谢海芬; 牟海川; 王瑞斌; 盛明远
    • 摘要: 研究了金、银纳米颗粒(Au NPs和Ag NPs)及其混合颗粒位于空穴注入层3,4-乙烯二氧噻吩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之下时,其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的电致发光(EL)性能的影响。WOLED器件的结构是氧化铟锡(ITO)/Ag NPs(Au NPs)/PEDOT:PSS/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TAPC)/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1,3-二-9-咔唑基苯(mCP):FIrpic(质量分数8%)/Ir(piq)2acac/TPBi/LiF/Al。结果表明:Au NPs和Ag NPs都能提高WOLED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和功率效率(PE),引入两者的混合颗粒后,器件的EQE和PE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Au NPs与Ag NPs溶液的最优体积比3∶1条件下,WOLED器件的EQE和PE分别为15.19%和15.03 lm/W,相比于原器件,WOLED器件的EQE和PE分别提高了29.06%和23.00%。通过激子动力学研究,揭示了LSPR效应及Au NPs和Ag NPs的加入比例对EL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
    • 姚军; 毛慧; 张芹; 赵国政; 张晋华
    • 摘要: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000 ng·mL^(-1)。经检测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并对香蕉、西红柿、苹果和大米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7.1%~113.4%。
    • 陈林林; 杨茜瑶; 范天骄; 张佳欣; 郑凤鸣; 辛嘉英
    • 摘要: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功能化纳米金(Au nanoparticles,AuNPs)修饰电极,采用循坏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对抗坏血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电沉积扫描圈数为30,使用pH值为7.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时,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0.001 mol/L~0.030 mol/L浓度范围内,抗坏血酸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46,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1.32×10^(-6) mol/L。对果蔬制品实际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6.3%~105.8%,为抗坏血酸的检测提供参考。
    • 吴睿; 季晓晖; 刘存芳; 熊海涛; 张丹; 刘洋; 郭小华
    • 摘要: 纳米金是一种常见的贵金属纳米材料,作为纳米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多学科和多领域。该文主要对纳米金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其中,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光辐射法和电化学法等。重点对氧化还原法合成策略进行了概述,并对纳米金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 程易; 马粤婷; 吴日红; 徐瑜; 杨舒凌; 王永霞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核酸负载纳米金(AuNPs)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灵敏检测平台。方法将生物素化DNA通过金-硫键结合在AuNPs上,制备纳米金生物素化DNA(AuNPs@DNA-B)信号探针,在ELISA检测目标分子的基础上,使信号探针通过链霉亲和素结合于夹心复合物中的生物素化抗体上,发挥信号放大作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检测。该研究选用血清水平极低的抗体免疫球蛋白(Ig)E作为目标分子,验证该检测平台的可行性。结果通过紫外光谱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的AuNPs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对选定的目标分子IgE的最低检测限为0.012 ng/mL;批内变异系数0.05)。其检测灵敏度与化学发光法相近。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AuNPs@DNA-B的信号放大ELISA高灵敏检测平台。
    • 毛伟伟; 胡奕津; 黄丽珊; 范申; 张红艳
    •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检测方法用于薏苡仁和白扁豆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高灵敏检测,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和纳米金(NG)衬底的玻碳电极,通过π-π堆叠作用将标记有亚甲基蓝(MB)的单链OTA适配体吸附在电极表面,OTA与适配体结合并使其脱离电极表面,导致MB信号电流发生改变,根据峰电流变化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结果在0.05~1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峰电流值(I_(p))与OTA浓度的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8,检测限(3σ/S)为0.03 ng/mL,该方法用于中药饮片薏苡仁和白扁豆中OTA的加标回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94%~105.17%,相对标准偏差(RSD)≤5.6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经济便捷,操作简单,有望用于中药材中OTA污染的现场快速检测。
    • 陈振; 王翠芝;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魏竣滨; 史晓鸣
    • 摘要: 柴胡栏子金矿目前保有储量已不能满足金矿持续生产的需要,应开展进一步深边部找矿工作。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内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铁矿中Co/Ni元素比值和As-Co-Ni元素三角图解显示,柴胡栏子金矿黄铁矿成因较复杂,受建平群、区域变质和岩浆热液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黄铁矿中Au/Ag和S/Se等特征值显示出岩浆热液特征,表明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矿区岩浆活动有关;(3)黄铁矿晶体中的金以纳米微粒金存在,因纳米金具有较强的迁移性以及被碳质吸附的特性,因此矿区含碳质较高的绢云母化含石墨斜长片麻岩是最有利的赋矿围岩。依据矿区黄铁矿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蚀变带特征,得出柴胡栏子金矿形成受诸多因素的联合控制,矿区基性岩脉侵入活动是重要的因素,基性岩脉不仅带来部分矿源,而且其携带的岩浆热液使建平群中的金(这部分金已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得到活化)进一步活化而进入成矿流体中,在NNE向挤压构造带和NWW向张性裂隙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成矿流体与围岩广泛交代形成以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矿区东南部深部建平群老变质岩地层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绢云母化含石墨斜长片麻岩中的构造发育部位。
    • 于杰; 卢锦康; 崔小英; 叶未; 浦蕊; 周晓龙
    • 摘要: 本文将彩金按照合金本色和表面色分为两类,分别从颜色、成分、力学性能的角度讨论了首饰用金基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通过添加稀土及其他微量元素等合金化手段,可显著改善K金颜色、内部组织及加工性能,有望成为降低AuAl_(2)等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改善该类材料塑性的主要手段。彩金表面工艺已从传统的电镀、斯斑金发展至合金表面氧化变色及激光表层纳米化的制备工艺。纳米金、金属玻璃和电铸技术三种特殊制备工艺在Au硬度和抗蚀性的提升方面有明显优势,其中快速冷却制备金属玻璃态高硬Au的工艺可调空间大;基于金属电沉积工艺制备空心黄金饰品的电铸技术能有效节约用金量,而有机成分的电铸添加剂配比及其在电铸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该技术的关键。
    • 施名刚; 牟海川; 钱敏
    • 摘要: 采用旋涂法制备氧化镍(NiO)薄膜,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碲化铋(Bi_(2)Te_(3)),形成NiO/Bi_(2)Te_(3)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来表征异质结材料。研究了Ni^(2+)浓度对光电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和光功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浓度为0.5 mol/L时器件表现出最佳的光响应性能。研究还发现NiO中掺入纳米金颗粒(AuNPs)可以显著提升器件的光响应性能。本文研究验证了在FTO/NiO+AuNPs/Bi_(2)Te_(3)/Ag结构中,两个内建电场和AuNPs对光响应性能提升的叠加效应,为NiO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 陈林林; 范天娇; 李伟; 郑凤鸣; 杨茜瑶; 张佳欣; 辛嘉英
    • 摘要: 为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食品中碘的测定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构建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碘离子(I-)体系。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b)原位还原纳米金(Mb@AuNPs),电沉积法制备自组装修饰电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b@AuNPs表征,CV考察碘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确定碘离子检测的优化条件为:电沉积扫描速率0.11 V/s、扫描圈数30圈、缓冲溶液浓度0.05 mol/L、缓冲溶液pH6.5。氧化峰电流与I-浓度在0.01~10.0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2,检出限为2.88 nmol/L(S/N),定量限为9.60 nmol/L,该方法检测不同食品中碘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6.22%~103.57%。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I-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以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符合测定方法要求,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碘的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