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280325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日用化学工业、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等;表面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7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泽新、冯庆、田中群等。

表面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9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80325 占比:99.82%

总计:280829篇

表面吸附—发文趋势图

表面吸附

-研究学者

  • 王泽新
  • 冯庆
  • 田中群
  • 李海洋
  • 章永凡
  • 胡望宇
  • 邓辉球
  • 刁兆玉
  • 刘玉岭
  • 吴德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穆张岩; 丁梦宁
    • 摘要: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电输运谱(electrical transport spectroscopy,ETS)是一种新兴的基于芯片平台的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它可以实现电势扫描条件下电化学信号和电极材料电输运性质的同时获取。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铂纳米线微纳器件的ETS信号原理(吸附现象导致的表面电子散射)和器件制作流程、几个典型电催化反应过程中铂表面状态的演变,以及电解质离子竞争吸附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由于与电化学体系的高度匹配,ETS可应用于不同结构及金属类型材料体系(金和铂纳米颗粒)。金和铂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离子吸附现象,尤其是对于弱吸附离子(高氯酸根和硫酸根)。通过电输运谱还可实时监测电化学过程中材料的相变及电子性质的变化。于是,ETS可被用于监测和实现二维材料电化学可控插层,理解电催化剂在电催化过程中的相变机制以及相变过程如何影响电催化活性,揭示二维半导体催化剂材料电催化过程的自门控效应。此外,ETS还被应用于生物电化学体系,探索电化学过程中的细胞导电机制。最后,本文对ETS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展望了ETS在未来电化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王颜晓; 张成涛; 任万忠
    • 摘要: 探究催化剂表面吸附和催化反应机理对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理性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r_(2)O_(3)(001)表面上异丁烷的吸附形态与位点及其脱氢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与能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丁烷易于正面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四配位Cr(4)处,分子轨道杂化是促使其稳定吸附的主要原因;与逐步脱氢反应机理相比,异丁烷同步脱氢反应能垒更低,故其更倾向于一步脱氢反应生成异丁烯。上述规律将为降低催化剂中铬含量或创制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 赵莹莹; 夏文香; 赵俊凯; 许如康; 武倩倩; 陶樱鹭
    • 摘要: 以虾壳为生物质原料,限氧升温至350~650°C制备虾壳炭(依次表示为SS350,SS450,SS550,SS650)。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制备条件对虾壳炭吸附海水中石油的影响并利用SEM及FTIR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虾壳炭结构特征的主因,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虾壳炭芳香性及疏水性增强,官能团数量增加,比表面积变大,孔隙结构发育更为完全。SS450对石油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在4 h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对石油的去除率达90%。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表明SS450对石油的吸附以液膜扩散控速为主,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结合表征分析可知SS450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吸附与孔隙截留联合作用。
    • 摘要: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樊保国团队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在微观尺度上研究了铁基改性生物炭脱汞材料的元素组成、分子骨架振动模式和碳链结构。相关成果2022年3月4日在线发表于《能源与燃料》上。在本研究中,科研团队构建了含缺陷碳环的铁基改性生物炭的三维分子结构单体模型,研究了氧化汞(HgO)在铁基改性生物炭表面吸附的反应路径,测定了HgO在铁基改性生物炭表面吸附的活化能垒和速率决定步骤,并提出了改性生物炭吸附HgO的两种反应机理及相应的键合机理。
    • 严然; 房琦; 谢彦培; 王赛男; 李密; 吴晓燕; 吕俊文; 谭文发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磁铁矿对废水中U(Ⅵ)的固定途径与机理,总结了不同成因磁铁矿固定铀的机理差别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深入梳理了磁铁矿的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磁铁矿对U(Ⅵ)的固定途径主要包括对六价铀酰的表面吸附、将U(Ⅵ)还原形成UO_(2)、在磁铁矿表面形成含U(Ⅳ)的内球表面配合物以及还原成U(Ⅴ)嵌入磁铁矿晶格结构等4种形式,不同成因磁铁矿、环境pH、磁铁矿化学计量、磁铁矿表面铀负荷以及碳酸盐和钙离子等都会影响U(Ⅵ)的最终固定形态。本研究结果对研究铀在水文地球化学中的迁移、固定铀的稳定性,以及评价铀深地质处置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那青; 姚维尚; 夏敏; 郭涛; 张铭浩; 祁振宇; 罗运军
    • 摘要: 为获得HTPE推进剂药浆中固体填料对粘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固体填料的体积分数、粒径对药浆粘度的影响,利用Krieger-Dougherty粘度方程得到HTPE与填料体积分数的关系,分析了填料尺寸和粒度级配对药浆粘度与粘度方程的影响,并得到填料表面吸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优化了粘度方程。结果表明,填料表面对HTPE的吸附和填料在HTPE中的分布,是填料粒径变化对HTPE推进剂药浆的粘度产生影响的原因,表面吸附造成粘度上升,颗粒分布对粘度η的影响取决于分散相在连续相内的最大体积分数Φ_(m)的大小,Φ_(m)越大药浆粘流性能越好;填料平均粒径较小或存在粒度级配时有利于提高HTPE中填料的填充上限,AP-Ⅲ/Al-3^(#)/HTPE体系的Φ_(m)=0.69,适合在固体推进剂中用于粒度级配。
    • 殷玉兰; 陈俊宏; 谢燕; 敖先权
    • 摘要: 氟元素主要存在于磷矿和萤石等矿物中,这些矿物中都伴生有方解石脉石矿物,在浮选分离的弱酸条件下,矿物表面的F^(-)会部分溶出并吸附到矿物表面,从而影响矿物表面性质。本文研究了F^(-)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及其对方解石表面性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5.5时,F^(-)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90 min时方解石对F^(-)的吸附达到平衡。在油酸钠(NaOL)为捕收剂时,F^(-)的存在会降低方解石表面的疏水性。通过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表明,F^(-)会和方解石表面的Ca^(2+)反应生成CaF_(2)沉淀,占据方解石表面的Ca位点,降低NaOL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
    • 王雨桐; 艾光华; 肖国圣
    • 摘要: 由于矿物逐渐被开采,优质矿物资源日益短缺,“贫、细、杂”矿物的选别回收亟待解决,人们对选矿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本身或者其代谢物可以将矿物中的离子溶解出来,或者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并且,与传统选矿药剂和浸出剂相比,微生物具有成本较低,对后续环境污染小的优势,因此,微生物浮选和微生物冶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微生物浸出、氧化、分解和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细胞表面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陈代雄; 刘梦飞; 李宋江; 董艳红; 张晨阳; 朱建裕
    • 摘要: 复杂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具有氧化率高、结合率高、矿物组成复杂等特点。孔雀石是一种典型氧化铜矿,其在矿浆中会与水的偶极子相互吸引形而成定向排列的水化膜,不利于浮选。孔雀石在硫化浮选过程中,其表面形成的硫化面积小、硫化物不稳定且易脱落。本文对硫酸铵增强硫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铵盐对氧化铜矿表面的硫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有效地提高孔雀石硫化浮选回收率。对溶液中S元素组分分析发现,在孔雀石浮选的最佳浮选pH范围内,HS^(-)为主要的含硫组分,推测HS^(-)是孔雀石硫化的主要物质。Zeta电位结果表明:硫酸铵的加入能促进HS^(-)/S^(2-)等负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分析表明,硫酸铵提高了孔雀石表面硫化物的稳定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硫化过程是硫离子与矿物表面的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硫酸铵的加入能促进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提高硫化效率。基于硫酸铵促进活化硫化浮选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先硫后氧-深度活化氧化铜矿异步浮选新工艺,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华刚矿业的生产实践,大幅提高氧化铜矿浮选回收率。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引入不同配体(NH_(2)-BDC,H_(2)BDC,NO_(2)-BDC)修饰UiO-66的锆氧簇(Zr-oxo)节点,在不改变催化剂几何结构的前提下可专一性调变节点的电子性质,进而影响表面吸附的·OH物种(Zroxo-OH)。该催化剂在甲烷与双氧水反应中表现出最高的含氧化合物(如甲醇)产率、100%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