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捕集

碳捕集

碳捕集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57850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洁净煤技术、华电技术、太阳能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石油石化环保科技成果专题研讨会、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11年会、第六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论坛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碳捕集的相关文献由1730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帅、赵力、李双俊等。

碳捕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7850 占比:99.83%

总计:158113篇

碳捕集—发文趋势图

碳捕集

-研究学者

  • 邓帅
  • 赵力
  • 李双俊
  • 赵睿恺
  • 何俊南
  • 赵军
  • 孙太尉
  • 刘一楠
  • 宋肖
  • 徐耀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无; 能源化工编辑部
    • 摘要: 各单位:2022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内各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为推动能源化工行业气体净化、碳捕集利用及硫回收技术创新与进步,总结行业先进经验成果,全国气体净化信息站、全国硫与硫酸工业信息总站、《能源化工》编辑部拟于2022年7月召开“第22届全国能源化工气体净化及硫回收技术年会”。
    • 厉俊
    • 摘要: “十四五”期间,上海牵头建设“长三角二氧化碳利用与转化技术产业功能型平台”不仅是顺应长三角地区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迫切需求,还有望在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环红(摘译)
    • 摘要: 据报道,因际石油公司(IOC)支持将碳捕集、利用和储存(CCUS)作为能源转型工具。碳捕集和储存(CCS)以及CCUS项目跨越不同地区,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LNG生产、发电、生物精炼、蓝氢、蓝氨以及通过合作开发的大型工业区或集群。产业集群通常包含炼厂、发电厂和天然气加工厂,是国际石油公司生产调控中心。在蓝氢生产和集群项目中,使用共享管道和仓储是CCS和CCUS项目管道在2021年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也是国际石油公司关注的主要因素。
    • 柳静献; 郭颖赫; 赫伟东
    • 摘要: 滤料作为烟尘超低排放用的关键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各行各业。近年来,碳捕集作为烟气深度处理的新方向,对烟气洁净度的要求更加升级。在不增加二级过滤的前提下,烟尘超净滤料势必成为碳捕集领域的新热点。文章在分析现有滤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烟气碳捕集应用的新要求,通过改进现有工艺过程,提出并制备纳米纤维表层滤料、超细熔喷表层滤料、超滤膜表层滤料和基于驻极荷电的电滤双效滤料,通过强化表面过滤性能、电吸附辅助等思路,显著提高材料对微细颗粒物的过滤精度和效率,提升烟气洁净度,满足直接碳捕集需求。
    • 张欢欢; 江炜
    • 摘要: 甲醇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和燃料,传统的甲醇生产方法需消耗大量的化石资源。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并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生成的氢气,通过催化反应合成甲醇,是一条实现碳循环可行的工艺路线。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艺装置包含电解水制氢装置、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甲醇合成装置,通过分析工艺装置主流技术和示范项目应用情况,为该工艺路线的产业化道路提供可行性发展建议。
    • 无; 能源化工编辑部
    • 摘要: 各单位:2022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内各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为推动能源化工行业气体净化、碳捕集利用及硫回收技术创新与进步,总结行业先进经验成果,全国气体净化信息站、全国硫与硫酸工业信息总站、《能源化工》编辑部拟于2022年7月召开“第22届全国能源化工气体净化及硫回收技术年会”。
    • 张沈习; 王丹阳; 程浩忠; 宋毅; 原凯; 杜炜
    • 摘要: 双碳目标下,能源系统深度脱碳势在必行。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通过集成碳捕集技术、提高非碳能源比例、充分调动源-网-荷-储各能源环节灵活性资源等方法,主动或被动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形态。文中对低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关键技术进行了评述和展望。首先,梳理了现阶段能源转型目标和路径优化方法;然后,从碳捕集和可再生能源消纳两方面对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要素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层级的特点,分别评述了集成碳捕集技术和高比例清洁能源的跨区级低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考虑多类型分布式清洁能源和灵活性资源的区域级低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计及用户用能及建筑特性的用户级低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最后,对不同层级低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 郭明钢
    • 摘要: 针对我国天然气紧缺、碳中和压力较大和沼气低价值利用问题,开发膜与压缩冷凝梯级耦合的沼气高价值多元化利用碳捕集工艺,实现低价值沼气近零排放高价值综合回收利用。利用Aspen HYSYS对1000 Nm^(3)/h规模的沼气提纯过程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通过燃气系统的膜分离单元生产高品位燃气,同时CO_(2)系统利用燃气系统提供的富CO_(2)优质原料生产液态CO_(2)产品,并副产低品位燃气。优化过程主要考察操作压力对回收率、产品价值、运行费用和设备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原料流量波动对回收率、产品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8 MPa条件下,能够同时生产热值31.4 MJ/Nm^(3)高品位燃气、热值17.9 MJ/Nm^(3)低品位燃气和CO_(2)浓度95 vol%液态CO_(2)产品,在2.2 MPa时获得年最佳经济效益约261万元,每年减排约9755 t的CO_(2)当量温室气体。与低品位燃气热值和液态CO_(2)产品浓度相比,高品位燃气热值受流量波动影响较大。
    • 胡长征; 王雅博; 刘圣春
    • 摘要: 为实现全球温升1.5°C以下的气候目标,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带有碳捕集与封存的生物能源(BECCS)技术已得到广泛关注。对以单乙醇胺(MEA)溶液作为溶剂的化学吸收碳捕集系统进行建模。以采用了3种生物质(木头,草本生物质和固体垃圾)为燃料的生物质电厂和使用了2种燃煤(烟煤和褐煤)为燃料的火电厂为例,分析了从生物质电厂捕集到的烟气组成以及碳捕集系统的CO_(2)捕集率、能耗和经济效益,并将结果与燃煤电厂的碳捕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质电厂产生的烟气组成与生物质种类相关,与燃煤电厂的碳捕集情况相比,生物质燃烧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分布更广;相同溶剂条件下,除草本生物质外,捕集系统对生物质燃烧烟气的碳捕集率为63.73%~92.08%,高于燃煤烟气的59.24%~79.53%;除城市固体垃圾外,从生物质电厂碳捕集系统的再沸器单位能耗和冷凝器单位能耗分别为3.89~4.00 GJ/t和1.57~1.71 GJ/t,低于燃煤电厂所需的3.90~4.29 GJ/t和1.61~1.97 GJ/t;从生物质燃烧烟气捕集CO_(2)造成MEA降解更少;在保证热电厂热量输入的情况下,虽然捕集系统对燃煤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大于生物质电厂,但后者的经济效益更好。
    • 冯翔; 杨朝合; CHEN De
    • 摘要: 作为全球性的优质能源载体,氢的主要生产方式包括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的热化学过程以及使用电力来源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等)的水电解过程。目前的水电解技术在大规模制氢方面经济竞争力亟待提升。本文指出: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迫切需要开发绿氢制备新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制氢和低碳制氢。具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碳氢化合物低碳制氢(蓝色)技术将占重要地位,随后逐步转向可再生制氢(绿色),并有望全面实现零碳制氢,进而对长期低碳化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提出我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但生物质废弃物制氢的技术成熟度仍然较低,迫切需要开发从生物质中高效生产可再生氢气的新技术,以显著提高氢气产量并降低成本;吸附增强反应代表了一种可用于可持续生产氢的有前景的新技术;氢气的产率和纯度可以通过过程强化得到显著提高,制氢过程的强化可以在多功能反应器中实现,其中重整和/或气化、水煤气变换和CO_(2)移除步骤可将重整/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和CO_(2)捕集剂混合而集成到一个反应器中。最后指出:由于该过程潜力巨大,因此应助推耦合气化和吸附增强反应过程从生物质废弃物中生产可再生氢气的工艺过程,以加快推进碳中和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