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性质

表面性质

表面性质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77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1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215359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土壤学报、复合材料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届全国纳米材料与结构、检测与表征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表面性质的相关文献由2022位作者贡献,包括邸明伟、李航、魏世勇等。

表面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15359 占比:99.69%

总计:216037篇

表面性质—发文趋势图

表面性质

-研究学者

  • 邸明伟
  • 李航
  • 魏世勇
  • 侯捷
  • 吴劳生
  • 朱华玲
  • 潘忠稳
  • 何绪林
  • 刘江
  • 刘焕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令文; 李欣欣; 王雪菲; 胡新月; 计红芳; 毕继才
    • 摘要: 以10个品种小麦面筋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等水化性质,以及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等表面性质,并分析了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二硫键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高筋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显著高于低筋和中筋小麦面筋蛋白(P<0.05),新麦26和师栾02-1面筋蛋白分别具有最强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其值分别为356.58%、392.5%)。测试样品中,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的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豫保1号面筋蛋白起泡性高达183.33%,而郑麦103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强(P<0.05)。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不同,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含有较高的二硫键,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游离巯基含量高。此外,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比例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面筋蛋白的精深加工和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摘要: 浙江大学徐志康教授带领的聚合物分离膜表界面工程团队(SIEPM)与国际著名静电纺纤维材料学者安德烈亚斯·格雷纳(Andreas Greiner)教授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聚合物微孔分离膜的表面性质迥异非对称化与功能集成研究(资助号:U21A20300)"的资助下,通过序列静电纺丝制备了一种磁性Janus蒸发器,可以在磁场辅助下,实现蒸发器的抗风固定漂浮,进而利用气流增强太阳能界面蒸发速率.
    • 屈莉莉; 何亚群; 付元鹏; 谢卫宁; 叶璀玲; 逯启昌; 李金龙; 李家皓; 庞志博
    • 摘要: 以SiO_(2)为助磨剂,采用机械化学法提高废弃锂离子电池中Co和Li的浸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SiO_(2)与LiCoO_(2)质量比为1:1、研磨转速为500 r/min及研磨时间为30 min的最优条件下,Co和Li在柠檬酸中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4.91%和97.22%。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化学研磨,LiCoO_(2)形成新的活性表面,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同时,LiCoO_(2)晶格结构发生缺陷,原子配位不全使反应活性增强。在机械作用下,炭黑的还原作用提高了Co^(3+)的浸出效率。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从LiCoO_(2)中回收Co和Li。
    • 安泉; 孔令超; 车立润; 梁君振
    • 摘要: 以唐口选煤厂细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XRD、XPS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细煤泥表面性质进行分析发现,细煤泥中灰分来源主要是石英和高岭石,细煤泥表面非极性官能团含量较高,氧化程度低;通过小筛分试验、小浮沉试验、单元浮选试验及分步释放试验对细煤泥浮选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煤泥可浮性为易浮、中等可浮,浮选精煤回收率70%左右,这不仅可以提高精煤回收率,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 郭李娜; 何雪冰; 吕琳; 吴丹; 原弘
    • 摘要: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可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或者有机燃料,为克服全球变暖和电能向化学能转化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该技术的主要挑战是产物分布广,导致单一产物选择性低,而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策略。本研究通过对氧化亚铜、硫化亚铜进行氧化制备表面性质不同的氧化铜,其中,氧化硫化亚铜制得的CuO-FS催化剂提高了电还原二氧化碳的活性和还原产物甲酸的选择性。该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总电流密度,而且在一个较大的测试电压范围(-0.8~-1.1V)内,甲酸的法拉第效率可以保持在70%以上,在-0.9V时达到最大值78.4%。反应机理探究表明,CuO-FS优异的电还原二氧化碳性能归因于其较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提供了大量表面活性位点,产生较高的总电流密度;而且电催化过程中催化剂表面产生较少的零价Cu,减少了乙烯的生成,使产物更集中于甲酸。
    • 董耀武; 孙振平; 周晓阳; 羊省; SETZER Max Josef
    • 摘要: 以三乙醇胺(TEA)和三聚磷酸钠(STPP)为助磨剂,针对分别掺加2种助磨剂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混合体系进行粉磨,研究了所制备水泥的颗粒粒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TEA和STPP均可改善水泥的粒径分布,使得粒径小于32μm的颗粒占比明显增加;TEA通过酸碱作用力吸附在水泥熟料矿物相铝酸三钙(C_(3)A)和铁铝酸四钙(C_(4)AF)表面,降低了水泥颗粒的极性表面能及其总表面能占比;TEA通过范德华力吸附于水泥熟料矿物相硅酸三钙(C_(3)S)和硅酸二钙(C_(2)S)表面,降低了水泥颗粒的色散表面能和总表面能,从而阻止了粉磨过程中的颗粒团聚和断面愈合;STPP的3个同侧O原子与颗粒表面Ca^(2+)、Al^(3+)和Fe^(3+)络合,剩余2个未饱和成键的O原子则伸向外部,显著增加了水泥颗粒的极性表面能及其总表面能占比,以及碱性常数,从而通过电性相斥作用促进了颗粒的破碎和分散;此外,STPP中游离的Na^(+)进入水泥熟料矿物相的晶格孔穴中,或与晶格中的Ca^(2+)发生置换,加剧了矿物相的晶格畸变和内部化学键的断裂.
    • 焦凡凡; 张之川
    • 摘要: 本文以亲水性高分子物质增塑聚乙烯醇(PVA)与生物亲和性物质牡蛎壳粉作为原料,采取熔融共混的改性方法对聚乙烯(PE)填料进行改性,制备出2%增塑PVA和10%牡蛎壳粉改性的PE填料,测试改性后的填料静态接触角减少了31.5˚,经过湿热老化后发生韧性断裂,抗冲击强度提高了51.1%,且增塑后的PVA与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挂膜试验显示出改性后的填料挂膜量提高了16.1%,脱氢酶活性提高了35.5%,改性填料具有一定挂膜优势。
    • 殷玉兰; 陈俊宏; 谢燕; 敖先权
    • 摘要: 氟元素主要存在于磷矿和萤石等矿物中,这些矿物中都伴生有方解石脉石矿物,在浮选分离的弱酸条件下,矿物表面的F^(-)会部分溶出并吸附到矿物表面,从而影响矿物表面性质。本文研究了F^(-)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及其对方解石表面性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5.5时,F^(-)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90 min时方解石对F^(-)的吸附达到平衡。在油酸钠(NaOL)为捕收剂时,F^(-)的存在会降低方解石表面的疏水性。通过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表明,F^(-)会和方解石表面的Ca^(2+)反应生成CaF_(2)沉淀,占据方解石表面的Ca位点,降低NaOL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
    • 刘培慧; 刘宇喆; 李琳; 王少辉; 王同华
    • 摘要: 以废弃榛壳为前体,采用不同活化策略制备多孔炭,探究活化策略和活化温度对多孔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孔炭的结构、表面性质与VOCs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H3PO4法制备的多孔炭介孔体积大,且炭结构缺陷较少,吸附位点较少;KOH法获得的微孔体积较大,孔径集中在0.5~0.7nm的微孔,不利于VOCs分子吸附位点的有效利用。H3PO4-KOH分步法在850°C下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集中在0.5~1nm的宽微介孔分布,且炭结构高度无序并含有丰富缺陷位的多孔炭,为VOCs吸附提供了充足的吸附位点并提高了吸附位点了利用率,相比于H3PO4与KOH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的VOCs饱和吸附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弱极性VOCs。另外,H3PO4-KOH分步法制备的多孔炭表面官能团含量较低,极性较低,对非极性VOCs的吸附量远大于极性VOCs。因此,H3PO4-KOH分步活化策略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高VOCs吸附性能多孔炭的最优策略与方案。
    • 刘鑫; 吕青檐; 魏世勇
    • 摘要: 为了认识土壤中不同形态氧化铁对无机磷的迁移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针铁矿(Goe)和硅、铝掺杂产物(Goe-Si、Goe-Al),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质及其对无机磷酸盐的吸附特性.与Goe比较,Goe-Si和Goe-Al的结晶度降低;Goe、Goe-Si和Goe-Al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6.77、44.26和41.65 m^(2)/g,pH=5.0时样品表面质子电荷量q H分别为0.21、0.30和0.27 mmol/g.Goe对磷酸盐的吸附在70 min时即可达到平衡,Goe-Si和Goe-Al的吸附在150 min以后才趋于平衡;Goe和Goe-Al的动力学吸附过程更适合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分别为0.9986和0.9964),而一级动力学方程对Goe-Si的动力学吸附数据拟合度较好(R^(2)为0.9995).Goe、Goe-Si和Goe-Al对磷酸盐的等温吸附数据都适合用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R^(2)=0.9804~0.9890),磷的饱和吸附容量(q_(m))分别为21.96、38.48和30.26 mg/g.3种样品吸附磷酸盐的ΔG^(θ)均为负值,ΔH^(θ)和ΔS^(θ)均为正值,表明吸附反应均为自发的吸热过程.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土壤中不同形态氧化铁与磷酸盐的作用特性,为土壤磷的有效性和环境污染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