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胁迫

热胁迫

热胁迫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24550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昆虫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等;热胁迫的相关文献由8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波、彭惠茹、田学军等。

热胁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550 占比:99.90%

总计:224770篇

热胁迫—发文趋势图

热胁迫

-研究学者

  • 王建波
  • 彭惠茹
  • 田学军
  • 利容千
  • 倪中福
  • 姚颖垠
  • 孙其信
  • 汪启明
  • 饶力群
  • 万江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海霞; 曲鲁平; 刘南; 邵长亮; 董刚; 姜世成; 王拓; 范辉华; 胡亚林
    • 摘要: 热浪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热浪持续时间虽相对较短,但会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热浪末期的高温与干旱的复合胁迫会严重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力障碍,加速植物死亡过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过程的研究是揭示热浪导致植物死亡机制的关键,不同植物应对热浪阶段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策略。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有关热浪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高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特别是林木光合系统、水力传输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耗水对热浪下的高温与干旱胁迫的响应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等生理特征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理论。
    • 刘志刚; 任红松; 胡西旦·买买提; 王瑞华; 李海峰; 胡国智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对秋季大田高温强光下甜瓜苗期的形态变化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秋季大田甜瓜生产苗期管理确定CaCl_(2)最佳施用浓度、提高甜瓜幼苗的抗逆性和甜瓜全苗、壮苗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田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甜瓜为试材,设4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20、10、5 mmol/L 3个浓度的CaCl_(2),测定甜瓜苗期的生理特性指标,分析不同CaCl_(2)浓度处理对甜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外界高温条件下,随着幼苗的生长和锻炼,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迅速上升-缓慢上升”的三段式“S”曲线变化,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上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从甜瓜幼苗1叶期至3叶期间可溶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在3叶期至5叶期之间均迅速下降,5叶期至9叶期之间缓慢下降或一定范围波动。【结论】高温环境下,喷施5 mmol/L CaCl_(2),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7.70%和23.61%,SOD、POD、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15.79%、57.42%、53.52%,MDA含量比对照降低22.13%,提高甜瓜幼苗耐热性效果显著。
    •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的一大重要问题,据报道,年平均温度每升高1°C,将会对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带来3%~8%左右的减产。植物在与高温的长期对抗中,进化出了不同的应对机制:一方面,植物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来提高自身对于未折叠蛋白的清除能力,从而维持蛋白内稳态平衡以获得高温抗性(如TT1)(Li et al.,2015);另一方面,植物也可以通过“以静制动”的方式,使自身钝感,减少热响应消耗,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并且在热胁迫结束后快速重建以提高热胁迫下的生存能力。通过遗传学手段,挖掘耐高温的自然位点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作物耐高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 王岱; 韩越眉; 桂亚; 虞星彤; 瓦云超; 顾瑞霞; 张臣臣
    • 摘要: 降低培养基中的氮源浓度有助于鼠李糖乳杆菌耐受热胁迫和氧化胁迫,但是氮源浓度的降低是否会影响菌株对其他胁迫的耐受尚不清晰。该文通过去除MRS培养基中的蛋白胨,研究低氮源环境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的胁迫耐受能力。结果显示,交叉适应和低氮源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菌株的热胁迫和氧化胁迫耐受能力。低氮源培养基中,指数期菌体在热胁迫和氧化胁迫下的存活率分别上升了129倍和40倍,而且对酸胁迫、胆盐胁迫、冷冻胁迫和渗透压胁迫的耐受能力未受影响。表明低氮源培养和交叉适应配合将有利于提高菌株在喷雾干燥等造成热胁迫和氧化胁迫的生产过程中的存活率。
    • 刘佳奇; 刘玉峰; 何忠伟; 李猛超; 殷蕊; 孙桂清; 宫春光
    • 摘要: 在水温19~31°C,盐度32‰条件下,探究热胁迫对平均体质量为(1.56±0.81)g,平均体长为(5.53±0.81)cm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子二代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热胁迫水温达到28°C时,松江鲈幼鱼体内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出现显著上升;但随着热胁迫水温升高以及养殖时间增加,机体内免疫活性酶无法有效清除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松江鲈幼鱼免疫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会受到显著的抑制,导致松江鲈幼鱼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因体内存在大量氧自由基,使得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量显著性上升,导致机体出现氧化损伤,对松江鲈幼鱼存活造成威胁。
    • 包秋华; 代利霞; 梅迩蓝
    • 摘要: 探究了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脂肪酸变化。将干酪乳杆菌Zhang在MRS培养基中培养的对数生长末期菌体分别置于37、45、60、70°C4种温度水浴锅中进行热处理,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Bligh&Dyer法提取脂肪酸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组分,并分析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处理下,主要有5种脂肪酸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百分含量上看,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减少。推测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调节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来维持其生存能力,这为初步解析干酪乳杆菌Zhang逆境生存机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 安硕; 姚玲娅; 张鹏; 胡悦; 葛晓春
    • 摘要: 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常常导致作物减产。挖掘非生物胁迫应答基因,培育抗逆性增强的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sPM1(水稻Plasma Membrane protein 1基因)编码一种ABA转运蛋白,在水稻中过表达能够提高水稻的耐旱性。在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OsPM1还受渗透、高盐、高温胁迫的诱导,同时其转录受到水稻热休克转录因子(Hsfs)的激活。过表达OsPM1的转基因水稻除耐旱性增强外,还具有更强的抵御渗透、高盐及高温胁迫的能力。将OsPM1的胁迫诱导型启动子与高粱的热休克转录因子SbHsf03的编码区融合成为重组基因,转化到粳稻日本晴中,经耐热性检测,发现日本晴叶片的耐热性增强,但其正常生长没有受到影响。研究结果提示OsPM1基因及其启动子在提高水稻抗多种非生物胁迫能力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胥婷婷; 陶明芳; 李蓉; 徐晓云; 吴婷
    • 摘要: 为研究生姜提取物(ginger extract,GE)对高温胁迫的影响及机制,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急性热应激(37°C)模型,测定了生姜对热应激下野生型线虫的寿命及运动状态、基因缺失株系的热应激寿命以及不同热应激程度下野生型线虫中与热休克反应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CK),30、60、120μg/mL的GE处理组分别显著延长野生型线虫热应激寿命16.96%、18.73%、14.44%,显著改善热应激过程中(1 h、2 h、3 h)线虫的运动状态。GE介导的野生型线虫热应激寿命的延长依赖调控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的转录因子hsf-1。GE的干预显著上调常温(20°C)下野生型线虫HSR相关基因hsf-1、hsp-90和hsp-16.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HSP-16.2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在不同程度热应激(短暂热应激、持续热应激)状态下,GE对野生型线虫体内参与HSR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具有调节作用。相比于常温(20°C),短暂热应激使野生型线虫hsf-1、hsp-16.2、hsp-70和hsp-90显著上调,而GE处理后显著下调;相比于常温(20°C),持续热应激使线虫HSR相关基因下调,而GE处理后hsp-16.2显著上调,并且hsf-1和hsp-90具有上调趋势,表明膳食补充G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参与HSR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恢复至常态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可通过调节HSR缓解秀丽隐杆线虫热胁迫
    • 陆青; 梁婷; 王伟伟; 汪德州; 吴娴; 王小燕; 唐益苗
    • 摘要: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应激蛋白,在植物响应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小麦HSP90-1基因并探究其相关生物学功能,搜索小麦基因组序列数据库,获得了小麦A、B、D 3个基因组上的同源序列,根据其染色体位置分别命名为TaHSP90-1-A、TaHSP90-1-B和TaHSP90-1-D,通过同源克隆从12个小麦品种中得到TaHSP90-1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aHSP90-1-A、TaHSP90-1-B和TaHSP90-1-D分别含有2 121、2 136和2 13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707、712和710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C端均含有1个HSP90结构域,为HSP家族HSP90亚家族成员。TaHSP90-1在不同小麦品种中存在SNP位点,分别位于TaHSP90-1-B第2个内含子区域和TaHSP90-1-D启动子区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HSP90-1-A与二粒小麦处于同一分支;TaHSP90-1-B和TaHSP90-1-D处于同一分支。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HSP90-1-A、TaHSP90-1-B和TaHSP90-1-D启动子区域均含有干旱响应元件(MBS element)和热响应元件(HSE element)。RT-PCR结果显示,TaHSP90-1-A、TaHSP90-1-B和TaHSP90-1-D在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aHSP90-1表达量在耐旱小麦品种中较高,为旱敏感小麦品种表达量的150倍;在热胁迫条件下,TaHSP90-1在热敏感与耐热小麦品种中均上调表达,其中,TaHSP90-1-A和TaHSP90-1-D在耐热小麦品种中上调表达倍数更高。
    • 余楚英; 尹延旭; 王飞; 李宁; 高升华; Juntawong Niran; 吴君; 焦春海; 姚明华
    • 摘要: 茄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中最重要的果菜类之一,高温等极端天气严重制约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因此对茄果类蔬菜开展耐热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茄果类蔬菜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耐热性的鉴定、热胁迫响应和耐热性机制机理、提高耐热性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解析茄果类蔬菜耐热性机制及提高耐热性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