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茄子

茄子

茄子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2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36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1261篇;相关期刊1178种,包括北方园艺、长江蔬菜、吉林蔬菜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十次全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2014年度北京市土肥系统科技论文交流会等;茄子的相关文献由1004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宝利、连勇、刘富中等。

茄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36 占比:81.58%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1.65%

专利文献>

论文:1261 占比:16.77%

总计:7521篇

茄子—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谭智勇; 谌潇雄; 韦海霞; 郑燕飞; 陈文俊; 谭军
    • 摘要: 对贵州碧江地区茄子绵疫病病菌进行分离、 纯化培养,采用生物学、 分子学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贵州碧江茄子绵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为当地茄子绵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玟; 傅敏杰; 方月; 张萼; 祝彪; 朱志玉; 吴建国; 朱祝军; 王云霞; 朱月清; 李洁
    • 摘要: 为探究新型紫外(UV-B)育苗补光灯在茄子育苗应用中的效果,以杭茄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紫外补光(兼具低剂量UV-B波段)、普通补光及不补光(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茄子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并通过开展UV-B补光对病原菌活性的室内测定和苗期致病力的试验,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茄子幼苗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补光和普通补光处理的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和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紫外补光处理的幼苗指标最优;紫外补光处理后,茄子幼苗的灰霉病、炭疽病和早疫病病情指数大幅降低。综上,在大棚内适当进行紫外补光能够有效抑制植株徒长,增大叶片面积,提高壮苗指数,增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 周露; 刘杨; 崔群香; 陈火英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茄子SmICE1(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 1)基因在低温响应和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方法]以光敏型茄子品种‘蓝山禾线’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获得SmICE1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4°C低温处理4叶期的茄子幼苗,分析SmICE1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HB-SmICE1-YF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转化,研究SmICE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农杆菌蘸花法在拟南芥中过表达SmICE1基因,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及AtCBF(CRT binding factor)基因表达情况;将PHB-SmICE1-YFP农杆菌和SmCBFpro-LUC农杆菌菌液瞬时共转入烟草细胞中进行双荧光素酶试验;构建诱饵载体SmYABBY-pGBKT7和猎物载体SmICE1-pGADT7转化至酵母感受态AH109中进行酵母双杂交试验;构建植物表达载体SmYABBY-nYFP和SmICE1-cYFP,利用注射法将其农杆菌转化至烟草细胞中进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结果]克隆获得茄子SmICE1基因,其含有152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7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54.75×10^(3),理论等电点为5.6。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结果显示SmICE1与番茄SlICE1同源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表明SmICE1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诱导。亚细胞定位显示SmICE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SmICE1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SmICE1可以促进SmCBF的表达。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SmICE1基因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寒性。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物的脯氨酸含量和AtCBF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而电解质渗透率低于野生型。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表明SmICE1与SmYABBY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SmICE1可以诱导SmCBF表达并增加转基因植株的抗寒性,SmICE1与SmYABBY互作可能参与调控茄子花青素生物合成。
    • 张馨宇; 王艺琏; 杜雪晶; 张志博; 张伟春
    • 摘要: 紫纤1号是以自交系16A55为母本,以自交系16A6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直立,始花节位为第10节左右,定植至始收50 d(天)左右;果实长条形、顺直,纵径31 cm左右,横径5.5 cm左右,平均单果质量293 g,果皮深紫黑色,光泽度好,果肉绿白色;果实鲜样VC含量74.3 mg·kg^(-1),花青素含量1.88 mg·kg^(-1),粗纤维含量1.05%,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紫丽人,每667 m^(2)产量4500 kg左右,适合辽宁地区春保护地栽培。
    • 马得力; 张兴; 陈燕红; 傅长智
    • 摘要: 育苗在生产中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产中提高茄子幼苗的品质及后期产量,现通过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茄子幼苗期生长和后期产量进行研究。本研究以两个茄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圆茄和长茄),采用温室育苗的方法,通过把茄子种子做不同的育苗处理(营养钵、21孔穴盘和32孔穴盘),测量茄子茎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开花节位、始花期、门茄和对茄的高度以及最终茄子产量的测量,通过DPS软件,进行二因素有重复试验统计分析。探究茄子不同育苗方式下,比较茄子各性状之间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筛选出更适合茄子生长和生产的育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茄子苗期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茄子产量的影响不大。
    • 朱国柱; 梁景文; 郑海燕
    • 摘要: 本文测定了茄子不同部位镉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茄子中镉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0个茄子样品中,镉的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12.5%,茄子蒂、皮、肉、籽中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9 90、0.009 10、0.010 32、0.013 11 mg/kg;从重金属污染程度来看,深圳市茄子不同可食部位中镉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没有受到污染,在安全级范围内。
    • 曹翠文; 林鉴荣; 李连芳; 朱德宁
    • 摘要: 紫荣9号是紫茄杂交一代新品种。从播种至始收春季105 d、秋季87 d,延续采收期春季42 d、秋季48 d,全生育期春季147 d、秋季135 d;门茄坐果率89.1%~89.2%;果长棒形,果上萼片呈紫绿色;果皮紫红色,果面光滑、光泽度佳、着色均匀;果长32.1~32.3 cm,果粗4.6~4.8 cm,单果质量256.2~267.7 g,每667 m^(2)产量2700 kg左右,头尾较匀称,果身微弯,尾部圆;果肉白色、紧密。品质、商品性状优良。耐老,耐贮运,适应性强,采收全期果形一致性好,商品率高。适宜华南地区春秋露地种植。
    • 吴非; 刘飞; 张苹; 李栋; 孙亮亮; 徐进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对比研究锌(Zn)或镉(Cd)毒害下,茄子砧木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中StZIP5与StZIP11基因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中SmZIP5与SmZIP1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StZIP5与StZIP11基因对植物Zn/Cd毒害耐受性的影响,为初步探明StZIP5和StZIP11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长4周的托鲁巴姆和茄子幼苗在Hoagland营养液中分别添加200μmol·L^(-1)Zn或10μmol·L^(-1)Cd处理,分析了StZIP5/11和SmZIP5/11基因对Zn/Cd毒害的响应。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zip5和zip11突变体及异源表达StZIP5或StZIP11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为材料,分析了Zn/Cd毒害下幼苗主根生长量。[结果]StZIP5与SmZIP5,以及StZIP11与SmZIP11之间的蛋白序列展示出高度相似性。Zn毒害抑制托鲁巴姆根、茎和叶中StZIP5基因表达,但诱导了茄子根中SmZIP5和SmZIP11基因表达。Cd毒害诱导托鲁巴姆和茄子根、茎和叶中ZIP11基因显著表达,并且3 d时SmZIP5基因在茄子根中被诱导表达。然而,托鲁巴姆茎中StZIP5基因表达在Cd毒害3 d时被显著抑制。与拟南芥Col-0相比,atzip5或atzip11突变体增强主根对Zn/Cd毒害的耐受性。相反,过表达StZIP5或StZIP11基因增加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对Zn/Cd毒害的敏感性。[结论]初步揭示了Zn/Cd毒害下托鲁巴姆和茄子中ZIP5与ZIP11基因的功能差异。托鲁巴姆StZIP5或StZIP11基因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提高了拟南芥主根对Zn/Cd毒害的敏感性。
    • 李军安
    • 摘要: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此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番茄外,还可为害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物。番茄早疫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染病初期最先为害叶片,随后是枝茎和果实,对番茄的生长影响很大,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造成死棵,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 王海波; 应静文; 何礼; 叶文宣; 涂卫; 蔡兴奎; 宋波涛; 柳俊
    • 摘要: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植物种质资源创制的重要方法。体细胞杂种在原生质体再生的过程中染色体会产生非常多的遗传变异。研究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行为为马铃薯体细胞杂种的创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rDNA和端粒重复序列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并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对马铃薯和茄子体细胞杂种染色体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中存在马铃薯和茄子融合的染色体和双着丝粒染色体,并发现部分融合染色体是由马铃薯和茄子2号染色体末端对末端融合得到的。重排的双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一个来源于马铃薯,一个来源于茄子。此外,体细胞杂种中来源于茄子的5S rDNA在体细胞杂种再生及稳定的过程中全部丢失。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与茄子在进行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染色体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融合后代出现双着丝粒和染色体重排等现象。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会通过染色体重排、双着丝粒、rDNA均一化等多种形式使其染色体趋于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